艺术简介

林再成,1970年生于黑龙江绥化,199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全国70年代书家艺委会委员,苏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兼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甘肃书法院艺术顾问,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作品先后三十余次入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各项重大展览,并获得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书法最高奖“全国奖”。 2006年被江苏省文联、江苏省书协授予首批“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家”称号。2012年荣获江苏省文联推选的“江苏省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称号。2014年9月荣获江苏省书法最高奖“首届江苏书法奖”。

现任教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林下惊风

——林再成书法批评

文/张恨无

两年前我曾对林再成书法作过一段简短评论:

学米芾者,代不乏人。如晚明徐渭、王铎等人行书皆从米化出,但侧重点与所得不同。在个性自由、思想多元的社会中,米芾沉着痛快的笔触与欹侧的结体往往契合许多人的心性从而成为重要的取法对象。当代亦复如此,学米者甚多,但有成者鲜少。林再成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位。……林再成科班出身,法度的精准掌握自不在话下,用笔准确果断,结字造型具有铁铸般的雕塑感,显示出非同一般的腕力与笔力,其妙手偶得时,在传统格调的营造上,与古人未遑多让,甚或过之。可以不夸张地说,此类作品已具一流高手气象。另一方面,如果过分的追求精致严谨,把行书当作楷书来写,就有可能陷入僵硬板滞的泥淖,如此操作,多少也有碍情感个性的宣泄与表达。这些当是值得警惕深思的事情。

其间透露出的诸多线索,今日的剖析仍然适用。



林再成 行书 郎士元诗团扇 20cm×25cm 泥金 2009年

林再成耐得住寂寞,对书道孜孜以求。用功至勤,一天练习数小时乃至十几小时为常事。一个人专注一件事情竟可达到这种程度,可能达到了人类投注精力的某种极致。如果你听到他习书的传奇,很可能会惊讶乃至震动。这是他给予我们的第一重意义。



林再成 行书马中锡诗扇面 27cm×48cm泥金 2012年

林再成书法线条减弱米芾时间上的连续性,更着重单个笔画的构造,再加以组合,成为非常结实的单个空间。因而雕塑感、立体感极强,称之为纸上雕塑亦不为过。虽然传统理论中屡屡强调如印印泥的厚实感,可历史上真正能达到的没有几人,由于与日常书写关联密切,从王羲之而下书史上的大趋势是增强时间的连贯性,线条结体的雕塑感逐渐减弱,这必然以笔法的简化为代价。清代碑派突起,此种状况稍有好转。林再成作品雕塑感的形成,因其书写时大幅度铺毫,并能适时地根据笔画方向调整笔锋,墨汁的流动顺畅充分,减弱米芾迅急的刷味与笔画的连贯性,使得线条具有凝聚感,整体呈现出潇洒俊逸而又豪迈雄壮的风貌 ,内在意蕴深厚丰满。正常规格、小字、大字之间自由的转换,可见出其间存在笔法的差异,采取了不一样的构成方法。一次性书写中稳定的心态基础,能够把身体、感觉、材料工具水乳交融的结为一体,可见出张弛有致的节奏在作品中内在的流动,这种看似平常却奇崛的运笔模式,没有长期的积淀是很难达到的。其间付出的努力自非常人可想象。可以说,围绕米氏风格积累的技法已经非常娴熟完备。

林再成极力深入传统,未定型前对传统资源进行了广泛的撷取,上溯晋唐,下探元明,对各家都有着准确的把握,笔法结字多样,既有凝炼如董其昌者,亦有萧散入杨凝式者。一以贯之的是钢筋铁骨的悠然韵味,豪放与精微兼容并顾,这是一种极其难得的结合。



林再成 行书庾信诗轴 80×240cm绢本 2012年

林再成以一种一意孤行、背道而驰的意志,在艰苦的磨练中,使他的书法具有特别的形态,有着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一笔一画俨然高手风范。



林再成 行书白居易诗斗方 50cm×50cm泥金 2012年

我们早已远离先前的时代,无法重现,阐释古典作品必然体现的是今日的时代脉搏,是时代共性与个人个性的结合。林再成对古典的现代阐释基本是成功的。



林再成 行书雷震《村晚》诗轴 23cm×138cm纸本 2012年

然而,在其作品中我们也能见出不少问题。如过多出现的露笔、尖锐的三角形等,未能取得侧锋或露锋取妍的效果。用墨的滞重单一,某些笔画不见笔触运行的轨迹,仿佛木棍硬性搭接上去。



林再成 行书苏轼《后赤壁赋》 30cm×90cm绢本 2011年



林再成 草书宋词二首斗方 50cm×60cm纸本 2007年

再者,其书写心态过于严谨,处处可见理性掌控的痕迹。因而,才性的闪露就不是那么鲜明。古板有余,灵动不足。令人纳闷的是,即使有露锋的使用,仍未有妍媚的效果。心态与技法的稳定性与高成功率,同时意味着意外之作的减少,而且极易产生懒散消极的惰性。



林再成 行书孟浩然诗斗方 33×33cm纸本 2011年

更大的问题是如何获得更为鲜明的个性形态。历史上极少有专学一家而成大家之例,必须要有自己的完备的形式语言,来自传统,同时又作出合乎规律的改造升华。林再成的作品构成更多还是以传统为皈依,在创新度这一点上,林再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说,如此深入地进入传统的某一领域,在当下浮躁书坛,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是和当代的横向比较,标准的高度还不够。其米氏风格已经积淀得如此之深,成果如此丰富,每作微小的变动都需付出极大的心血。林氏愿意走下去吗?在缺少外力推动甚至阻碍的情况下,还能做出多少更有意义的升华?

放弃了篆刻及其他字体的研习,林再成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技术上的持续专注所能达到的深度。林再成已可作为比较纯粹的职业书家,他的意义还在于,围绕他而行成的产业链,值得当代治书法社会学研究者关注。

林再成对自己的书法有着强烈的信心乃至倔强的固执,对个人与社会抱有使命感与责任感,充满爱心,甘愿付出,作为新成立的苏州青年书协主席,将会有更大的平台与资源,带动一大批人,从事一项共同的事业。我们对他下一步可能的发展路径抱以好奇的期待。

作品获奖

1995年

西泠印社第三届篆刻作品评展 优秀奖(最高奖)

2004年

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书法最高奖“全国奖”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6年

全国首届行书大展提名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9年

翁同和书法奖获提名奖(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4年

首届江苏书法奖(最高奖)(江苏省文联)

作品入展

1995年

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1995年

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1996年

全国第四届篆刻艺术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1998年

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0年

全国当代青年篆刻家邀请展(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2000年

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1年

“走进新世纪——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江苏省书法家协会)

2001年

全国当代古典细朱文精品展(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2002年

吴门青年书家十人作品展(江南风)

2002年

第二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中青年篆刻家作品展(组委会)

2002年

全国七十年代书家十八人作品展

2004年

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全国大型书法展览(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4年

首届全国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4年

第二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4年

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5年

当代江苏书法精品晋京展(江苏省书法家协会)

2005年

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09年

08中国书协千人千作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0年

09中国书协五百强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1年

全国首届手卷展(中国书法家协会)

2012年

首届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书法家精品展(十人)(江苏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