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
恽寿平(1633——1690年),初名格,字寿平,以字行,又字正叔,别号南田,一号白云外史、云溪史、东园客、巢枫客、草衣生、横山樵者。江苏武进人。清代著名画家。创常州派,为清朝“一代之冠”。早年向伯父恽向(明末山水画家)学画山水,取法元代王蒙、黄公望、倪瓒,并上溯董源、巨然。中年以后转为以画花卉禽虫为主。
恽寿平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他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没骨”写生花卉画法,作为中国花鸟传统画法之一,湮没了几百年,恽寿平大胆进行挖掘,“斟酌古今,以北宋徐崇嗣为宗,一洗时习,独开生面”,创造性地恢复和发扬了“没骨”写生花卉的传统,给花鸟画坛注入了新的生机,使得“勾花点叶”派末流为之一扫,赢得了众多的追随者。
生而敏慧,八岁咏莲花,惊其长者。诗格超逸,书法得褚遂良神髓,遒逸可爱,画笔生动,时称“三绝”。初善山水,力肩复古,及见王翚度不能过,则谓之曰:“是道让兄独步,吾耻为天下第二。”于是舍而学花竹、禽虫,斟酌古今,以徐崇嗣没骨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海内宗之,有常州派之称。山水亦间为之,小幅雅秀超逸,深得元人冷澹幽隽之致,然笔力较弱,不善大幅。性落拓雅尚,遇知己匝月为之点染,非其人视百金如土芥。以故遨游数十年而贫如故。所居有瓯香馆,唱酬皆一时名流。卒年五十八,家贫不能具丧,王翚为之经理。有瓯香馆集。
他从明代沈周、孙隆等人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经验,再参考画史文献资料,创造“仿北宋徐崇嗣”的没骨花卉画法。特点是以潇洒秀逸的用笔直接点蘸颜色敷染成画,讲究形似,但又不以形似为满足,有文人画的情调、韵味。其山水画亦有很高成就,以神韵、情趣取胜,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
“没骨”技法为南朝梁张僧繇所创。唐朝杨升用“没骨法”画山水,称为“没骨山水”。北宋徐崇嗣用“没骨法”画花卉,他是“没骨花”的创始人。《图画见闻志》说:“(徐崇嗣)其画皆无笔墨,惟用五彩布成。”《图绘宝鉴》认为徐崇嗣“画花鸟,绰有祖风,又出新意,不用描写,止以丹粉点染而成,号没骨图,以其无笔墨骨气而名之,始于崇嗣也。”
他又善诗文和书法,诗被誉为“毗陵六逸之冠”。书法主要学褚遂良,被称为“恽体”。其父恽日初诗文杰出,为“复社”中人。叔父恽向(道生)为著名山水画家,自创一派。受门第书香熏陶。在绘画理论上亦甚有建树,后人为其编有《南田画跋》一书。
恽寿平山水取黄公望笔法,于荒率中见秀润,他32岁所画的《灵岩山图卷》,尖毫勾皴,浓墨点树、高旷清淡,中期山水,浸润宋元诸家,吸取王蒙等人的长处,40岁左右作品最为精彩,例如43岁的《山水花鸟册》,技法灵活多变,此时恽寿平的艺术已日趋成熟,他运笔飘逸潇洒,达到了“维能极似,乃称与花传神”的形神皆备境界,反映出他成熟后的风格的高超技艺,晚年的花卉比较苍劲放逸,但又不失规矩和秀润之美。
57岁的《牡丹扇面》为去世前一年所作,笔墨简率苍劲。近似陈淳,具有更多文人画的墨戏意趣。他强调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要求画家“出入风雨,卷舒苍翠”,然后“走向造化于笔端”。他同时也强调画家主观情思对绘画对象的溶铸。
在绘画理论方面,他的重要论述,及创作思想,尽都包括在他的《南田画跋》和《欧香馆集》中,他重视山水画的使欣赏者“不著寻山履,身居云海图”的怡情作用,把“脱尽纵横习”,“无意为文”、“淡然天真”的高逸看作绘画美的最高境界。他认为,“高逸”固然与“简”有关:“画以简贵,如尚简之微,则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烟鬟翠黛,敛容而退矣。”他强调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要求画家“出入风雨,卷舒苍翠”,然后“走向造化于笔端”。他强调画家主观情思对绘画对象的溶铸,和传写出绘画对象之神的作用。
对于学古人,他主张学而变,变而又笔下有古,即所谓:“不相蹈袭”,有“变体”,“如兴弼将子仪军,旌旗变色”,“随意涉趣,不必古人有此,然云西丹邱直向笔毫端出入。”此即“不同之同,不似之似”。他的画法自谓“春风桃柳、霜天梅菊助我神”,“灌花南田,玩乐苔草”,在其天机物趣中创作一翻天地,他的这些论述及思想在当时有一定的革新影响。
图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