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黄君璧与张大千分别追随石溪和石涛,他曾经临摹石溪山水多幅,苍苍茫茫,几乎以假乱真。二人常互临所宗大家之作。张大千在《仿石溪垂钓图》上题。石溪一脉,三百年来,惟吾友黄君璧独擅其秘。自与订交,予为搁笔,敬之畏之。美术史家俞建华曾评价黄君璧的绘画。吾友黄君璧幼耽绘事,长益精进,虽籍广东,毫无岭南派习气······所作山水从龚半千之厚重、泽以石器之古雅,和以石涛之奇肆,酌以田叔石田之挺拔,而上追黄鹤山樵之繁密,不懈而及于古。黄君璧又兼容中西之名,早年确实曾经学习过西画,所以在用光和构图方面能够更容易借鉴西方的元素。
同时,黄君璧在学习古人之余还足涉全国名山大川,通过观察写生不同地区的山石肌理、四时变化、阴阳明晦,而让自己胸中有丘壑。在其《白云堂圃论画法》自序中讲到"习艺一事,不外师人、师心、师造化。师人者以古人为师,师心者以己身为师,师造化者以自然为师"这种写生经历和对绘画的理解使得画家笔下作品自成一格,清新隽雅,令人爱不释手。
一九四九年渡台以后,黄君璧任省立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教授兼主任,后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点查委员。曾经多次率团去日本、美国等、加拿大地参加文化访问。这一阶段获得三藩市、沙加缅度授金勋、加利福尼亚美术协会赠名誉永久委员、巴西国家美术学院名誉院士荣衔。一九六八年当年获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金质奖章。较为频繁的国际文化活动大大地开拓了黄君璧的艺术视野,使得他一方面在浸润深厚的传统基础上,又能够通过接触不同种类的绘画形式而增加对笔墨绘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