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别墅里的艺术梦

文/曹喜蛙

我认识一些有意思的朋友,坐下车、身上衣袜、手上包包,甚至脖子上、手腕上的配饰基本都过得去,非名品不上身,但是再深一层的交往,一旦迈进深宅大院的门槛,踏入所谓的豪宅别墅的大院,一般来说就会有人露馅。

对所谓“暴发户”这个词我不喜欢,我认识有钱的朋友多是自己辛苦打拼出来的,即使身处贪腐嫌疑位置的人,他们的奋斗阅历也都是值得我钦佩的,往往都是很有人情味的,至少他们跟我都相当不错,有时难免讽刺挖苦他们几句,但多是朋友之间的打趣,从来没有真的恨过他们中的哪位。

他们中间确实有一些很有品位,但确实也有不讲究的,其实稍微动点脑筋,有点章法,就可以把自己的豪宅别墅装扮的很有品位,甚至显得很奢侈。当然也有人有相反的想法,比如怕露富,其实也有招,品位并不简单的是钱堆积出来的,关键还是找到亮点。

文物界别的艺术品相对价格都比较高,即使价格没炒上去的也会显得很奢侈,如果通过正常的渠道能得到这样东西,本身就显得很有品位。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建议以装备当代艺术品、当代工艺为好。

赵巧云 油画 《月牙》

严格意义上的当代艺术品,算上工艺品,一般指装置作品、油画作品、新当代水墨、雕塑、根雕、玉石、红木古典家具、古琴、宝剑等等。

这些作品的来源应该是两类,一类是熟悉的艺术家朋友,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有艺术家做朋友自己品味也低不到哪里去,一类是不熟悉、但敬仰的当代美术大师、前卫等名家,但不管是那类艺术家,建议不要随便接受免费的赠品,任何一件作品都是出资收藏的,哪怕是象征性的一块钱收藏的。这样,一个是显得尊重艺术家的劳动与创作,一个是避免讨人便宜、贪腐之嫌,再说人家还有个基本成本问题,也得吃饭吧。总不能你吃撑了他吃不饱,你还要他免费送你东西,这是朋友之道吗?显然值得怀疑。

我认识老一辈的艺术家中,比如《黄河大合唱》的词作家光未然(本名张光年),记得那年去看望他老人家,随行的一个朋友要送老人家一本书,老人家就说“我不要你送,我买,我没有很多钱,优惠我点就行”。我曾经真心送过很多朋友书,但是就没有一个人有老人家觉悟这么高。这本身就是价值观的问题,我现在有时给艺术家写点文章,他们也乐意送我作品,所谓礼尚往来,但觉得这样并不好,细细追究也是一种互相不尊重。

艺术家刘智峰与他的《城》

一个人的艺术藏品如果都是人家送的,不管是人家乐意还是不乐意,无论如何都不是值得称道的事情,这种关系都是一种扭曲的关系,不值得提倡。我们知道曾经有一位北京市的前领导人被查处,大家当时通过电视都知道该领导人几乎就是一个清官,几乎没有贪腐,但就是把一些礼品居为己有,从而成了罪状。想当初,如果他付费了呢?哪怕象征性的一块钱呢?

一所豪宅别墅的装饰,首先应该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艺术修养的装饰,否则就成了“贪腐”展了。抗战期间来中国援助的国际友人白求恩,除了是医生,也是个艺术赞助人,他收藏很多艺术家朋友的作品,尽管也有一些人并不是名家,但他都是付费买作品的,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人。我们也有一些名医,家里有不少名家的艺术品,不知是否付过费没有?值得扪心自问下。

艺术家年轻的时候都是很苦的,尤其画家的画布、颜料等都是花钱买的,即使他的画不值钱也有个时间成本和材料成本吧?所以,有能力的精英阶层、财富阶层人士,只要自己条件成熟就可以主动去做些收藏,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一般家庭面积大的可以适当收藏些雕塑作品,如果面积较小可以收藏些当代水墨、当代油画,当代水墨的成本一般较低几千元一幅书画作品就算正常,油画作品成本较高几万元一幅作品算正常,这些作品买的时候一般不贵,但都有升值空间,太贵的作品就是奢侈或大投资了。

刘智峰的油画《城》

家里挂的艺术品最好都是原创性的作品,即使不是特别有名的都没关系,那种千篇一律的复制品一般最好不要挂,还不如让那面墙空着好,一幅复制的名画其实显得特别俗,当然高仿除外,有的高仿也价值连城。艺术品本身就是不动产,有时一幅原创作品的价值,比整个豪宅别墅还要值钱,当然那要看眼光和运气了。

当然,如果不是简单的为布置下房间,而是想通过艺术收藏进行投资增值,最好不要自己瞎捉摸,好的办法是找个专业的艺术顾问。艺术顾问一般不是艺术家,艺术家往往是偏执的,而艺术顾问一般不是艺术评论家,就是专业的收藏家、博物馆研究员、艺术院系的教授,他们对艺术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对你购买艺术品的指导会是专业的,有的也可以提供有偿服务替你购买艺术品。

家是一个梦想栖息的地方,试想想到处都摆着别人免费送的东西,心能安吗?家也是一个起飞的地方,试想想,到处都摆着没有原创的复制品的环境,怎么可能有一个高远的起飞呢?

(本文原刊《投资与合作》杂志2012年7月)

《投资与合作》杂志

《投资与合作》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投资与合作杂志社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管理类国家级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CN46—1028/F,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387X,邮发代号:82-40。

杂志已有18年的发展历史,是亚太股权投资核心期刊。

杂志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经济领域的报道,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大陆及亚太地区报道投融资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媒体。

曹喜蛙在大庆湿地

曹喜蛙,本名曹喜斌,1966年3月8日生,山西运城河津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媒体人,互联网哲学家,诗人,艺术评论家,策展人。1988年在《北京文学》发表诗歌处女作,1992年开始北漂,先后在《诗刊》《星星诗刊》《中国诗人》《诗选刊》《诗歌月刊》《红豆》杂志等发表诗歌,组诗《核武器与癌》获得过全国哲理诗大赛一等奖,诗歌《爱因斯坦肖像》入选过北京大学出版社全国中学教辅书,有诗歌入选《北漂诗选》《中国网络诗歌年鉴》《中国诗人生日大典》《中国大湾区诗汇年选》等选集。从1998年开始,到2008年完成互联网哲学构建后,2010年开始侧重艺术评论,2013年获得雅昌艺术网年度最佳艺评人,2015年任中央数字电视国学频道主编兼美术馆馆长。迄今,已在《文艺理论与批评》《传记文学》《美术报》《中国美术报》《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化报.美术周刊》《收藏与投资》《大河美术》等专业报刊发表文章。2016年5月开始为独立学者,兼李可染画院宣传部副主任、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优制谛酒文化沙龙名誉会长,被80后、90后的青年艺术家誉为中国第二代当代艺术教父。著有《赢在互联网》《和明星去旅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