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社区在上海

2020年8月刘海粟美术馆将启动“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展览项目,这是一个基于近年来发生在上海地区的艺术介入城市微更新和社区营建项目而集成的案例文献展,且又会延伸至各街镇的实体展,同时会举办八个专题论坛,以形成有实践为支撑的理论梳理,并将以此为契机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持续互动。

/ 项目主题/

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

/ 主 办/

刘海粟美术馆

/ 出品人/

阮 竣

/ 策 划/

王南溟

/ 展览地点 /

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各社区公共文化空间

/ 时 间/

自2020年8月刘海粟美术馆启动展后,按不同分支项目在各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展开,持续至2021年1月。

本次项目是为同类课题实践内容所作的“启动式”展览,并对相关诸主题展开的研讨,它先以上海为重点,回顾以往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研究和形成的具体实践,更是从当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创新角度对此工作的推进。展览以一系列“艺术社区”案例为对象,包括近几年来在上海的社区美术馆项目、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专业学术的互动项目、文化志愿者与社会的合作,以及城乡社区微更新和各方创意理念等所形成的相关案例。除了在刘海粟美术馆的展览之外,还有在这期间滚动于各街镇的实体展。

正如展览主题所提示的,城乡艺术社区的创新不但作为一个持续的展览计划,而且将通过展览使其成为长期的实践项目。项目实施的同时需要更多艺术家、建筑师、社会工作者参与社区调研,激发更多人针对“艺术社区”的可能性进行社区实践。我们通过展览与论坛连接各个学科的力量,以案例研究为背景,为建构“艺术社区理论”提出新的思考。

案例分享

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

“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由刘海粟美术馆发起, 取刘海粟之“粟”与塑造之“塑”谐音。项目以打破美术馆与社区之间,艺术家与公众之间,专业艺术活动与社区公共美育之间的壁垒,将美术馆汇聚的艺术资源通过有机转化,植入城市建设和社会美育中,发觉每一处的在地属性,构建一个汇聚艺术家、设计师、学者及其创作的艺术作品和活动等艺术资源的平台,形成艺术服务城市微更新和社区营建的模式,探索多种形式共同参与投入的可持续运营机制。

粟上海·愚园

粟上海·红园美术馆

社区枢纽站

社区枢纽站是在“2018王南溟志愿者年”是由王南溟发起并获得专业界人士及学生广泛支持和参与的公共文化项目,它首先以学术理念和项目策划的方式与社会各组织和社区进行广泛的合作和实施,从而更好地让美术馆化的社区艺术文化与学术界互动。所以,社区枢纽站既是一个将美术馆伸展到社会现场从而重塑美术馆功能的实践,也是将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项目更直接地呈现给公众的一种方式。更进一步说,社区枢纽站是为公众提供无边界的艺术现场,让“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在这样的社会生活中真正成为一种可能。

在罗泾“美丽乡村徒步赛”中的老羊公共艺术作品《长江蟹》

满天星艺术项目开幕合照

故事商店

这是一个路边记录故事的商店,是一个承载城市街区记忆的空间容器。无论是生活在愚园路的居民,还是过往的行人,都在此留下了属于愚园路和他们的故事。这些不断更迭的故事,将居民记忆与当代文化相互链接,形成具有愚园路特色的街区文脉。

愚园路故事商店

故事正在发声

“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项目的八大主题论坛

新美术馆学与艺术社区:中国艺术管理的动态领域

老年社会学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生活创意与艺术

文化志愿者在社会治理中的运作:作为“美好社会”与公共行政的建构

社区微更新与社会建筑:创意的历史在地性与主题多样化

上海乡村与新江南:景观与图像的文化记忆与艺术乡建

社工策展人与社区设计师:两个专业的对话

社区与社工艺术家身份:一种艺术生态与一种社会互动

公共文化政策与管理的当下性:创新及文化法维度的立法

此为“艺术社区在上海:案例与论坛”项目的第一次预告,有关展览各板块内容及每场论坛的议程,将在后续滚动推出,敬请关注~

观展小贴士

/ 开放时间 /

9:00AM-17:00PM

(每周二至周日,16:00PM开始停止入场)※ 实行限流措施。馆内瞬时接待量不超过100人

请观众们合理安排参观时间,避免集中入馆。

/ 地 址/

刘海粟美术馆

(延安西路1609号)

/ 目前开放展览/

宣家鑫书法展(长三角巡回展上海展)

(本馆1、2号展厅)

沧海一粟壮丽一生——刘海粟文献展

(本馆4号展厅)

印说海粟——刘海粟用印研究展

(本馆5号展厅)

文字证源——刘海粟书法研究展

(本馆6号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