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堂生动有趣的非遗技艺实践课,在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位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和交流布老虎、雕刻两项非遗制作技艺,吸引了来自波兰、俄罗斯、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厄瓜多尔、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留学生,他们被制作精美的布老虎、面雕、核雕、根雕所吸引,在动手尝试制作的同时,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和奇妙。

“这是用我们吃的面做出来的啊,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当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小伙子特木,看到面塑技艺传承人刘玉伟的古代人物面塑作品时,连连发出惊叹。展示台前,不仅有20厘米大小的人物面塑,还有火柴大小的微雕面塑人物。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细节生动的面塑人物作品,特木和他的伙伴们都露出惊喜的表情。“这就是制作这些作品的材料面团,来,我教你们做一个简单的作品。”刘玉伟边说,边给留学生们每人一个小面团,然后演示了起来。当一个小面团在他手里三两下就变成一只可爱的小狗时,留学生们连连惊叹。在刘玉伟的教授下,几位留学生也尝试捏了起来。

特木告诉记者,来天津留学三年时间,他已经完全被中国文化迷住了,“这里的文化和我的家乡完全不一样,我非常喜欢。我希望毕业之后做两国文化交流方面的工作,把中国的非遗文化介绍到我的国家去,我想他们也一定会像我一样喜欢。”

来自波兰的女孩颖茉被色彩鲜艳的布老虎吸引,当她得知布老虎不仅仅是一种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工艺品,更蕴含了长辈对晚辈的祝福时,她说:“我想中国文化的魅力恰恰就在于此,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形式上的吸引,还有情感蕴含在里面,这一点非常打动我。在我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传统文化,我想展示美好、传递情感的文化元素,都会带给人们心灵的感动,这说明文化的魅力是没有国界的。”

从2018年起,天津大学先后成功承办了四期非遗研培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此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布老虎制作技艺、雕塑制作技艺)高级研修班”于10月16日开班。除了帮助非遗传承人在理论层面提升,今年的研修课程还加入了电子商务、衍生品开发、内容运营、IP打造、直播营销等全新内容。为方便学员之间对此次学习成果进行总结、交流,特别安排了此次实践课。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留学生的喜爱,学员们纷纷表示要积极利用所学,推动自己掌握的非遗技艺更好地传承、传播。

本报记者 刘桂芳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