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面具、大口尊

青铜神树、丝绸遗痕

……

时隔35年

被誉为“20世纪人类

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的三星堆遗址又“上新”!

连拆6个“盲盒”

出土的500余件文物再惊天下

实证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引发我们对独特古蜀文明的

无限遐想

三星堆考古发掘进行时

8号祭祀坑是目前三星堆遗址已发现祭祀坑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全程参与了8号祭祀坑的发掘工作。

传奇往事令人向往,绝美的黄金面具、青铜纹饰让我们赞叹不已。我们可以从出土文物中解读出什么样的文化信息?三星堆的此次发掘,又有着什么样的独特意义?一起进入“三星堆”探秘之旅!

01

探秘三星堆“上新”现场

关键词:

“祭祀”“最大”

在已挖掘“1、2号祭祀坑”的基础上,2020年考古工作者重启对三星堆遗址的深入调查、勘探与发掘,新发现6个“祭祀坑”。其中,北京大学团队主要负责8号祭祀坑的发掘工作。



8号祭祀坑位于三星堆祭祀遗址最东南部,也是目前三星堆遗址发现的所有祭祀坑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坑口长5.1米,宽3.8米,坑口面积约19平方米。经探测显示,8号坑下可能埋藏有大量金属器物,给人的期待也非常之大。

目前在八号坑的西北角、靠近坑边的位置开始暴露出器物堆积层,距离坑口约1.4米。目前看到有中小型青铜器、玉器的集中堆积,也应当是人工有意识倾倒在这个角落的。

关键词:

“玉石戈”“有领铜璧”“铜铃”

玉石戈

8号坑目前发现有多件玉石戈。其中一件戈体型较大,长约35厘米,宽度达到10厘米,是非常罕见的大型仪仗用器。器物层的清理将会是接下来一段时间负责8号坑的北京大学团队以及其他多家科研单位的主要工作。

有领铜璧

铜铃

关键词:

“红烧土块”“炭化木料”“石板碎块”

在器物之外,在8号坑中还有较为特殊的一种堆积情况,就是发现了较多的可能与建筑构造或人工设施相关的遗存。

第一类为大量的较大体积的红烧土块。在8号坑内,发现有红烧土块的分布,尤其是在坑内东半部分,分布较为密集。一些大型的红烧土块长约30-40厘米,宽20-30厘米。从土块的体积初步判断,这些红烧土块原本有可能是来自于建筑的墙体等部位,后在有氧条件下受到灼烧,铁元素被氧化变红,再经过时间的沉淀,便成了今天揭露时的样子。

第二类是炭化的木料。

在8号坑中部目前发现一段火烧后炭化的木料,横截面大致呈圆形,木料现存直径约12厘米。已暴露出的木料长约40厘米,其一端仍埋在土中,总长度尚不能确定。这个圆形木料较直,推测可能是建筑的立柱或梁架的一部分,或者也可能正是三星堆出土众多的青铜人头像的身躯部分。

最后一类是一些石板碎块。

这些石板在8号坑西北角刚刚被发现,有些石板表面经过了较为仔细的处理,非常平整,较大的长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厚约1.5厘米。不过石板可能不是完整的,而是如同祭祀坑内其他器物一样,被有意识打碎了。不排除在坑内靠下的层面发现更多的石板碎块。

从目前的发掘情况来看,8号坑的上层填土为黄、黑褐两色的夯土,厚度在50-80厘米不等。该层之下是一层包含有大量炭屑、烧骨渣、红烧土碎块堆积,同时还包含有少量金箔碎片和铜渣。堆积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倾斜特征
,由祭祀坑的南部、东部向坑内倾斜,这表明在倾倒时人们主要站立在坑的南边和东边。这层堆积的发现以及后期的研究,对于我们分析三星堆当时所发生的祭祀活动以及后期的清理行为有很重要的意义。

央视新闻直播节目的主持人为8号坑命名“一望无涯”:因为目前8号坑还没有出土象牙,同时也寄托着他对8号坑未来出土的国宝能够“一望无涯”的期待。

02

三星堆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

一器、一物、一丝放飞的是想象,激荡的是国魂。比黄金面具更珍贵的,是对今人上下求索、接续创造的激励。

3月2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的文章《中国考古学的特色与风格》。孙教授在文章中指出,正确理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丰富内涵,是中国考古学繁荣发展的基本前提。可以从筑牢中国理论之基、探索中国方法之用、凝练中国问题之核、阐释中国文明之美4个方面理解中国考古学的特色。

孙华教授接受央视采访讲解三星堆考古发现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接受央视采访时认为,三星堆“祭祀区”的新发现有助于解决长期悬而未解的学术问题,比如最基本的年代问题和性质问题。“过去我们只发现了两个坑,这次新发现从两个坑增加到八个坑,并且对周围进行了详细的勘探,有助于复原当时‘神庙’或‘祭祀区’内部的空间,对完整认识当时的礼仪空间,宗教思想,乃至于反映的宇宙观念,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此次考古发掘也揭示了成都平原与其周边地区的文化关系。表明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昭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模式的重要证据之一。

前方仍在持续“挖土”中

更多新鲜宝藏将于4月底解锁

请持续关注!

来源 |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北京大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