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以来,

契丹社会走向了变革,

他任用一些汉人作政治顾问,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

接受了汉人的封建制。

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原本笃信萨满教的契丹人,

随着国土的扩张,

逐渐皈依佛教。

随着辽代政治的稳定

和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

佛教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

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自辽中叶以后,

佛寺香火鼎盛,

信徒遍及全国,

虽然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稳定,

但人民生活仍存在现实的苦难,

为了减少精神的苦难,

民间大兴寺庙。

大同观音堂

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大同观音堂

建于辽兴宗时期,

作为辽代核心地域的大同,

其佛造像的艺术风格

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造像内容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大同观音堂

八大明王像的发式塑造

都借鉴了契丹人的髡发样式。

髡发

是将头顶部分的头发全部剃光,

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

留少量余发作装饰。

观音堂观音殿内

八大明王的发式

共分为四类:

第一类两尊

大轮明王

无能胜明王

东侧第三尊大轮明王

西侧第一尊无能胜明王

这两尊明王前额两侧发髻

颜色鲜红,向上竖起,

表示愤怒相,

头上其余部分全部剃光,

头顶色彩与面色相同。

第二类一尊

大笑明王

东侧第二尊大笑明王

其发髻从头顶向前额两侧

剪成三角状,

分开绕于脑后,

发型自然下垂。

第三类一尊

马头明王

马头明王头部

东侧第一尊马头明王

其两鬓处各留两组长发,

其余部分都剪短,

黑色怒发向上竖起。

第四类四尊

降三世明王

大威德明王

不动明王

布掷明王

东侧第四尊降三世明王

西侧第二尊大威德明王

西侧第三尊不动明王

西侧第四尊布掷明王

这四尊明王

额部两侧和头顶处留有长发,

怒发向上竖起,

在头顶形成一组垂直的发柱。


这些明王的发式

在一些反映契丹风貌的绘画作品中

都可以看到。

佛教造像中发式

因受到各个时期审美标准的影响,

表现出不同的造型风格。

我国传统雕刻艺术是从民间发源,

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

知识点总结:

辽建国后官方推行佛教,底层群众也建寺造佛。

大同辽代造像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民族和区域特色。

大同观音堂八大明王像的发式受契丹人髡发影响。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自:历史讲坛

全国佛文化艺术交流群

文化| 造像|分享| 投稿

长按关注:[佛像雕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