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玉版》:“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我国的文字文化博大精深,虽然只有横竖撇捺,但却可以组成成千上万形态与意思各不相同的文字,在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我国的文字以及文化被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他们被这些内容深深吸引并竞相学习。我国的文字其深意就在于很多文字同音不同义,同字不同音,同字不同义,这样具有深意的文字文化令很多外国人都很摸不到头脑,也更加吸引着他们学习、探讨。

说到文字,就不得不提到书法。有了各种书法的出现,才让文字更加完美的展示了其艺术之美。所以自古以来,很多书法名家留下的作品都被珍贵的保存来供人们欣赏,但是也有书法名家的题字引起人们的质疑,我国有一火车站,其上有一“错别字”,却63年没有修改,专家称不改更美。

1914年,张邦彦在甘肃天水县出生。他所在的张氏家族是以琴书传家的名门大家,家族的作品自清代便备受关注,一直有传承,名声享誉百年。所以从小时候开始,张邦彦就深受家人的艺术与文化熏陶。张邦彦从6岁便开始学习《三字经》、《论语》等经世之书,更是对书法情有独钟。他的领悟能力很高,加上勤奋好学,在家族长辈的教导下,奠定了他深厚的文学与书法功底。

张邦彦15岁时考入省立三中,但生不逢时,由于甘肃遇到自然灾害,加上天水被土匪军阀攻陷,张邦彦被迫退学,开始从事缮写等工作以谋生计。1946年,抗战胜利之后,张邦彦被调往省政府工作,他的书法得到了很多书法大师的认可,并在其指点下,在书法造诣有了更深刻的精进。后来一场变革的降临,使张邦彦失去所有,然而他却从未放弃过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张邦彦在官复原职以后重新开始对书法的研究。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在19世纪70至80年代,我国出土了大量的简牍。所谓的简牍,就是古人用通过整治后的竹、木为载体记录的文献资料。简牍上面均是以毛笔记载。对于简牍的修复,临摹和整理工作也随之而来。就这样,身为书法名家并对古文学有深入了解的的张邦彦先生便成为首选人员。

张邦彦先生以其文学功底和通透的艺术造诣加之自己独特的风格,不但开创了简书的新篇章,并自成一家,被后来的文学家书法家们大肆赞颂。虽然步入老年的张邦彦身患多种疾病,但他依旧坚持奔波于各个文物发掘现场。1988年,张邦彦先生于兰州病逝,享年75岁,他对我国简牍的临摹与修复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被人们尊称为“简牍之父”。

在1957年时,兰州火车站进行重建,而代表着火车站门面的站名自然也需要重新题字安装。这次,兰州有关部门特意邀请了书法大师张邦彦先生帮忙题字。彼时兰州火车站还叫兰州东站。张邦彦听后觉得将“东”去掉更为贴切。于是便直接题了“兰州”二字。而其中的“兰”字,张邦彦先生用第一横长,后两横短的书写方法。

我们都知道,兰字在我们正常的书写方式下不应该是那样的构造。所以后来很多人对张邦彦先生的字产生质疑,认为那是错误的写法。然而63年过去,这个字依然挂在兰州火车站的上方,专家认为,既然属于书法的范畴,那么书写方式只是个人习惯问题,不算是一种错误,而且这两个字见证了兰州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看起来也很美观,并没有更换的必要。

虽然斯人已去,但张邦彦的作品对于书法界影响依然深刻。正是书法家们独到的手笔以及自成一派的书法风格才成就了我国书法辉煌历史,让我们能够欣赏到各种书法风采,也只有真正懂得艺术的人才能够了解他们的珍贵。希望今后,有更多人将我国的书法艺术发扬传承,让其成为世界的瑰宝。

参考资料:

《河图·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