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艺术鉴赏网

作者:李晓滨 原襄阳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

(图)李晓滨作品

下过乡、教过书、当过工人、从事报纸美术编辑36年,这就是我的足之烟云。一路走来,抱朴守真,今生足矣;艺术之惑不然,何以为解?何以足矣?路漫漫其修远兮……

(图)李晓滨作品

小时侯,母亲为我订的《小朋友》《儿童时代》和《少年文艺》故事画报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穷的快乐,亦让我从五颜六色的插图中找到了对绘画的兴趣。

(图)李晓滨作品

画画本是乐事,像小朋友爱唱歌,是表达率真的快乐方式。曾经有人问我:你的爱好是什么?我说唱歌!问者愕然,觉得答非所问。

(图)李晓滨作品

但浸润我绘画美感的灵犀,确实是乐感的熏陶。音乐善变,发自内心,阐释天籁;视觉美感的节奏、对比、韵律、趣味当源于此。

(图)李晓滨作品

“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的千古诗句,足以印证中国绘画高格的心游物外和难以企及的弥合神往。

(图)李晓滨作品

戴敦邦先生说:“画画是个苦差事”。尤其是画中国人物画,形神“差之分毫、谬之千里”的难以掌控;笔墨“不可纵、亦不可违”的天性使然,往往使人苦不堪言、知难而退。

(图)李晓滨作品

人物画难画,主要是受到了“型”的约束和结构动势的局限。如果你能够在技术与艺术的比较中找到自己“物化”了的、带有个人审美趣味的绘画语言,变可视的形象为可写的符号;笔墨随心,意气盎然,那你就摆脱了“型”与“势”对你的束缚。当你摸清古人脉络,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你就“自由”了。

(图)李晓滨作品

画画需要状态,凭借修养,凡是有点性格的作品,都是画家在特定的心情和灵感下迸发出来的。画家穷其一生,只要能画出一张传世的好画,即是安慰。遗憾的是,一幅画要情景交融“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情之外”何其难矣!

(图)李晓滨作品

儒家给我们一方厚实大地,道家给我们一片自在天空;一本书、一支笔、一颗心、一幅画、一味传承、一份执着,寻觅着苦瓜和尚 “一画”之象;畅怀着“乘物以游心、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痴心梦想。

(图)李晓滨作品

作家梁斌在他的画上题记:“你画你的,我画我的”,坦露了这位文学大家对艺术的真爱与知难而进,一睹让人过目难忘,觉得这话也是对我说的。先生当年为我题的“勤奋”勉励,一直悬挂于吾陋室之上,举目仰望,感慨万端。王蒙先生说:“人生就是生命的一次燃烧”。这些年砚边拾趣,名曰自得其乐,实则循心竭力。好在自己能闭门思过,知不足、往前走、任由生命在艺术的自觉与完善中燃烧,畅想随缘、尽其所能地画了点自己的东西,往后何如?难说……

责任编辑:刘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