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领域内,北京798的下一站是哪里?
毗邻北京首都机场,
来自9个国家的14家画廊,
绘画、装置、雕塑、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
汇聚一栋楼内,
BLANC博乐德艺术中心
开启了北京艺术的新地标。
疫情影响下,全球艺术市场的生态格局也正在悄然改变。而集六大板块(博物馆展览、艺术品保税拍卖、艺术品仓储运输、画廊艺术空间、古玩艺术空间、艺术品金融)于一体的博乐德艺术中心(Blanc Art Group),则在逆境中启航……
上下滑动查看楼层剖析图?
依托北京天竺保税区的政策优势,为全球画廊和国内藏家提供了一个便捷的“一站式”艺术中心。博乐德艺术中心由D7和A1两栋大楼组成,D7致力于当代艺术的展示,A1则侧重与境外古玩机构的交流与展示。
其中博乐德艺术中心两栋楼的一层大堂、D7一层的“空白空间”画廊、六层的非盈利空间“当下艺术空间”、A1地下一层的Blanc Market餐厅,均请来著名设计师、收藏家田军操刀设计。
1F
LOBBY
步入D7楼的艺术中心大堂,映入眼帘的便是接待台后侧由艺术家周轶伦创作的最新巨型雕塑作品《消费屏障》,由数控切割高密度泡沫和聚氨酯涂层构成,与整个空间中的灰色石材岩板形成碰撞与对话。
接待台前则为设计师田军设计的座椅,椅背图像来自艺术家王拓影像作品《东北四部曲》系列静帧画面。
另一侧休息区,则摆放着由艺术家周轶伦创作的艺术座椅《泡沫大师》,由玻璃钢和汽车烤漆制成,花盆亦来自艺术家周轶伦同系列作品。
而作品内在的张力在于,原本为印度昌迪加尔当地平民设计的公共家具,近年却在中古家具市场内价格不断翻翻,彻底背离了设计者的初衷。艺术家周轶伦与设计师田军,借由一种“嘲讽”的语气,带给参观者以思考,无形中赋予了空间对抗性的感受。
6F
DangXia Art Space
近处为以色列艺术家Ariel Schlesinger的动态装置作品2 Good Reasons,远处摄影作品Wet Room (Barnaby)则来自艺术家Wolfgang Tillmans。
位于D7楼六层的非盈利艺术空间“当下艺术空间(DangXia Art Space)”,由田军担纲空间设计,空间集艺术与设计为一体,致力于打造一个为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和创造性的青年艺术家、策展人和艺术从业者交流与学习的平台。首展《敬不值一提的矮行星》由策展人杨紫策展。
艺术与家具的结合
由设计师田军特别为本空间设计的桌椅与中国设计师蔡烈超设计的吊灯相得益彰。
空间中,不乏一些由设计师田军本人特别设计的家具。田军借鉴并提炼西方理性主义、荷兰风格派等元素,横竖的几何线条明朗而准确,搭接咬合组成一张张胶合板座椅——象征着“把世界上所有复杂的事情都还原成最简单的解决办法”的西方经典哲理。
展览空间阅读区域,右侧为通往空间天台的楼梯,以玻璃幕墙与阳极氧化铝板构成。
艺术空间的另一侧,设计师田军提炼了荷兰风格派大师Gerrit Thomoas Rietveld的红蓝椅设计元素,自主设计出了木质胶合板单人沙发与座椅。不尽相同的椅背图像则来自中国艺术家王拓的影像作品《东北四部曲》的定帧画面。
代表“对抗”的柯布西耶小木屋
展厅内,近处铜质雕塑The Mist来自瑞士艺术家Ugo Rondinone,上方悬吊的作品《智慧?》来自中国艺术家何翔宇,木质小屋则复刻了Le Corbusier在1952年于法国南部海边马丁角设计的Cabanon海滨小屋。
空间内复刻的Le Corbusier小木屋由一条狭长的通道进入,近处桌椅来自设计师田军。
在空间中不仅有设计师田军提炼的西方设计经典哲学与“东北四部曲”的对抗;还有西方设计大师与中国工人师傅的结合:“我们将柯布西耶1950年代在法国南部做的一个小木屋,使用多层板材质,原尺寸复制在我们这个艺术中心的空间内。这个小木屋代表着他的名言:‘房屋是住宅机器’,这是大师一句领袖式的语言,也代表着划时代的变革。”
左右滑动查看屋内布局
有趣的是,因后期制作误差,桌腿底部恰好留出了一个杯体的高度,设计师田军则顺势将自己日常使用的茶缸垫入,从而偶然形成了本次木屋复刻设计的“题眼”。
7F
DANGXIA SKY
艺术家Tracey Emin的霓虹灯装置作品Every part of Mechr's Bleeding。
艺术中心天台取名为DANGXIA SKY,开阔的空间由混凝土、玻璃及阳极氧化铝板等主要材质构成,艺术家Tracey Emin的霓虹灯装置作品Every part of Mechr's Bleeding被巧妙放置于露台通道上方。
通往天台的楼梯旁,静置着英国艺术家Tracy Emin的青铜雕塑作品I love you。
本次博乐德艺术中心的主设计师田军拥有多个身份,不仅是室内设计师,同时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界著名的艺术收藏家,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善于研究并处理空间、艺术品、设计品之间的微妙关系,将其予以结合并再造。
Q:您原来是一个商业空间的设计师,现在是一个艺术空间的设计师,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样的转换?
A:过去做商业空间更多的是谈技术、谈比例、谈完整度,谈当下的视觉感受,但今天视觉感受已经不真实了,视觉经验已经被风格和品味完全消耗掉了,我其实想要强调的是总感受量,除了视觉,还有身体,还有思考,还有光线的明暗变化,还有非装饰材料的物质感,都可以放大和调动身体感知体验,从而获得比其他物理空间更多的周遭和能量,增加“总感受量”。
Q:如何给这样一个公共艺术空间注入新的活力?
A:一个空间所拥有的活力的程度,与熟悉和陌生相交叉的张力成正比。也就是说要想注入活力就需要在熟悉的经验中寻找陌生感,如果我们制造的空间仅仅是熟悉的,或者仅仅是陌生的,进入者对其环境的知觉回应就是惯性的,重复的,该个体感受的差异就越小,该空间存在的活力当然就越小。
B1
Blanc Market
同样由设计师田军操刀的艺术中心餐厅Blanc Market位于地下一层,设计师在原有的空间内构造了一个白色长方体空间,成为了整个餐厅的视觉中心,在功能性上亦满足了晚宴的需求,墙面底部灯带可变换多种颜色。
与艺术中心内相同的设计元素再次出现于餐厅空间之中。
Q:是不是也有人来看过艺术中心之后说这把椅子很像一个艺术作品?
A:这把椅子不仅仅是向大师致敬,没有那么简单,这把椅子联结了两个世界:一个是Gerrit Thomoas Rietveld理性纯粹的帝国,一个艺术家王拓的“东北四部曲”,前者希望用理性经验改造世界,后者从西方理论中全身而退,力图逃离西方世界的历史包袱。这把椅子也对应了我们今天面对的现实问题,我们如何面对西方的经典,如何面对自己的历史观,如何去处理潜藏在中国现实内部最复杂最微妙的问题。
1F
White Space
空白空间于艺术中心一层开设了画廊第二常设空间,空间内部及一层外立面同样由田军操刀设计,定制玻璃之上采用彩釉丝网印工艺,遮挡与透明之间虚实掩映。
空白空间展厅内,承重结构的柱体与梁体均被金属板包裹后饰以浅灰色微水泥材料,左侧雕塑作品《男孩与猫》来自德国艺术家Pascale Birchler,远处装置作品来自瑞典艺术家Nina Canell。
空白空间展厅内,从左至右作品依次来自苏予昕、Pascale Birchler、Nina Canell、Andro Wekua、Vajiko Chachkhiani。
新空间的开幕展“感召 | A HIGHER CALLING”呈现了21位(组)国内外艺术家的绘画、装置、雕塑、影像等作品,由空白空间策展人沈宸策划。在未来,空白空间在位于草场地、顺义(博乐德艺术中心)的两个空间内,将呈现不同战略侧重、不同内容形式的多元展览项目。
接待区与前台区的家具,也全部由田军设计。特别是前台区的桌子,与玻璃幕墙之后的办公室长桌隔墙衔接,电子雾化玻璃作为隔断的一部分,雾化后两个空间分离,非雾化时,内部空间则是接待前台的延伸。
空白空间内接待与阅读区,设计师田军配合空间特别设计了配套书架与会客沙发、茶几。
空白空间内前台区域与办公区的长桌延伸为一体,隔断采用电子雾化玻璃,增加私密性的同时,亦兼顾办公室对外的视线需求。
2F 3F 5F
Pop-up Galleries
Almine Rech画廊展览空间,金属雕塑作品来自瑞典艺术家Tarik Kiswanson,近处桌椅来自设计师田军,为画廊公共休憩区域所规划。
2层、3层、5层的空间内,博乐德艺术中心充分发挥了“保税、免税、免证”的政策优势,向全球当代艺术画廊发出入驻邀请,为全球的国际画廊提供舞台,为其设立短期展览空间。
Clearing画廊展览空间,左侧版画、铝制雕塑作品来自法国艺术家Jean-Marie Appriou,右侧水彩作品来自美国艺术家Calvin Marcus,近处橡木座椅雕塑则来自英国艺术组合Daniel Dewar & Grégory Gicquel。
Chantal Crousel画廊展览空间,近处装置作品来自韩裔女艺术家Haegue Yang梁慧圭,远处两件装置作品则来自法国艺术家David Douard。
此次开幕展览汇聚了阿尔敏·莱希(Almine Rech)、立木画廊(Lehmann Maupin)、里森画廊(Lisson Gallery)、Simon Lee画廊、MDC画廊(Massimo De Carlo)、桑塔画廊(Galerie Chantal Crousel)、施博尔画廊(Esther Schipper)、Balice Hertling画廊、Clearing画廊、Woaw gallery、麦勒画廊、墨斋画廊、当代东京。
立木画廊展览空间,近处几幅油画作品来自英国艺术家Chantal Joffe。
里森画廊展览空间,呈现法国抽象艺术家Bernard Piffaretti的作品,展览取名为《偶》,由艺术史学者张宇凌策划。
Balice Hertling画廊展览空间,呈现伊朗艺术家Mostafa Sarabi的一系列布面丙烯最新作品。
Esther Schipper画廊展览空间,图中架上、落地雕塑作品均来自英国艺术家Liam Gillick。
墨斋画廊展览空间,两幅当代水墨作品皆来自韩国艺术家Jeong Gwang Hee郑光熙。
即便不出国门,在艺术中心内,藏家和艺术爱好者也同样可以活跃于国际艺术市场,实现“一站式”观展,掌握艺术圈的最新动态。
关于展览
北京博乐德艺术中心
01
当下艺术空间
“敬不值一提的矮行星”
2021.10.23—2022.04.23
D7楼6F
02
博乐德 BLANC ART GROUP
“博乐德国际当代艺术画廊空间开幕”
2021.10.23—2022.01.23
D7楼1F、2F、3F、5F
03
空白空间
“感召 | A HIGHER CALLING”
2021.10.23—2022.01.23
D7楼1F
04
博乐德 BLANC ART GROUP
“壮阔涟漪:留法艺术家作品展”
2021.10.23—2022.01.23
A1楼1F
05
博乐德 BLANC ART GROUP
香港海事博物馆
“启航,从古代海上贸易到当代航运”
2021.10.23—2022.01.23
A1楼B1
看完DECO分享的 博乐德艺术中心,你最喜欢哪个空间?最想看哪一个展览呢?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份时髦商店好礼哦!
文 | 王路阳、 Kevin Ma
摄影
|
林半野
编辑、造型
|
Kevin Ma
新媒体编辑 | Tian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转载、投稿方式。
创作现场,走进70、80、90后艺术家的私属空间
探访5个艺术空间,打破审美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