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炜 (著名美术评论家.教授)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对于成熟的艺术家来说,这是至理名言。这想法,是在公才画室看他最近从皖南写生回来创作的一批油画新作而萌生的。“无法”不是说没有“法”,而是说,它看起来是不受“法”的约束,可以游离于“法度”之外,但它却在更高的准则上,抓住了“法”的真谛。是说,艺术家,已经突破了形式的约束,在艺术语言的运用上,技巧的掌握上,都已到了山神入化、随心所欲的境地。

在水粉画《徽乡情——黑白交响曲之一》面前,我滞留了脚步,想一探究竟,揣摸它的奥妙所在。听说这幅画,在最近结束的《安徽省2008年第二届美术作品大展》中,独占鳌头,荣获同一画种——水粉画的唯一金奖。这幅画所以得奖,可能是由于它画风的新颖与独创性。这幅画,画面厚重,黑白对比强烈。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线、面穿插,造成强烈的节奏感。难能可贵的是,以水粉颜料画出了油画的效果。打破了传统的水粉画技法,精心构思、用笔大气,一气呵成。画面既沉稳、庄重。却又洒脱、放松,看似漫不经心,有很大的随意性。这种随意的画风,正是画家无数次尝试、探索、追求的结果。中国艺术的至高境界是自然人性美。中国绘画提倡“妙悟自然”。中国园林,虽精心设计,但追求“宛若天成”,中国音乐,最高境界是“天簌之音”。

这批新作,沿袭与突显了他已往形成的绘画风格。色彩高度概括,现实的色彩被简化了。强化黑白构成,但又不象印象派那么强烈,常常以过渡的灰色作基调,以点、线、面作符号,既能反映物象特征,又不完全俱象。让人在宁静、柔和的心境中获得审美享受。

他的画,既现代,又传统。既有现代派的色、线、形的韵味,又有新世纪的当代思维观念。而骨子里却隐含着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运用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表现的是一种主观感受的“情中之景”。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为了表意抒情,不惜对客观对象的时空、色调都有所变动。

如果说,以表现为主的抒情、写意、诗魂,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那么,做为新徽派、新意象的代表,当代实力派画家徐公才的作品,却是以西方印象派画风与艺术语言,结合中国画的传统,以渲染、烘托、点、线、面的运用,以及水彩、书法等传统表现技法,来表现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精神,表现当代东方艺术的向往与神韵。展示当代中华民族的艺术理想、追求与心灵。如何来概括油画家徐公才的绘画特点呢?我想是否有以下几方面:抒情写意,以诗为魂:主客交融,自然人性;扎根本土,继承创新。

(一)抒情写意,以诗为魂

我总觉得实力派画家徐公才的作品,洋溢着一股浓郁的诗情。欣赏公才的油画作品,沉浸在他所创造的意象世界里,总是让人情感起伏,时有发现。有时,你会怡然自得,似有所悟;有时,又让人神情荡漾、浮想联翩…

自苏轼在评文人画的开山祖王维的诗画时,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来,诗情画意的审美原则,早已被历代评论家、艺术家所一致遵循,千百年来延续至今。那么,诗为何物?何为诗情?其实诗意,就意味着:以少胜多,高度集中;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激情;凝炼的语言,优美的音韵。我觉得公才的画,就具有这样的品格。油画《徽乡》是一幅山乡风景,《徽乡》被笼罩在朦朦的雾气里,远景中徽乡的古民居,象沉睡的老人,还沉静地躺在茫茫的浓雾里,透过那迷朦的,随意的,不规则的几何形的块面轮廓线,徽乡古民居就这样漫不经心地呈现在这里...灰朦朦的天,灰朦朦的地,灰朦朦的远山,隐隐约约地融入天际...山乡是如此的寂静,大自然和人在茫茫的云雾笼罩下,相处得如此和谐。画家以淡雅的色调,动情的笔触,把乍暖还寒的早春天气,描绘得如此宁静、冷寂、又如此富于诗意,它使人相认,残酷的严冬,将成为记忆,春的脚步,已悄悄地传递了信息...

公才笔下的意象世界,象一首首优美动人的小提琴协奏曲,时而流出一曲华丽乐章,柔美、抒情、绮丽;时而又奏出壮美、雄浑的旋律。画家那饱蘸感情的笔触,描绘了黄山群峰的峻峭与神奇,抒写了黄山脚下,这片绵延起伏的秀美山川,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讴歌了先民的聚族而居,怡然自得地依恋在群山的怀里,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淳朴之情与意趣。是画家那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洞察了大山的秘密。他窥探了黄山亿万年来,与天地同在,和它生命的顽强与灵气,他审视了这灵山秀水的庄严、肃穆和委婉与含蓄;在黄山那悠悠岁月的年轮里,在它那古老生命的季节里,他探询着这徽山徽水所蕴育的人性的丰富与生命的绚丽。

(二)主客交融,自然人性

公才笔下的皖南山水,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是一片有着独特意趣的审美天地。这不仅是他用油画这种形式,用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和光色效应,表现中国徽山徽水严冬的寂静和江南的春意,也不仅是他深情的目光投向了散落在黄山脚下的古民居。他讴歌先民们依山傍水的环境选择是如此的宁静、优美、而人与自然的相处,又是如此和谐相融。于是,他在他的意象世界里,营造了一片自然人性美的天地:那一泓清澈池水,那一片早春幼树的嫩绿,那一排排古民居的老墙,那一片片历经沧桑的古民居的身躯,每一幅画,每一片景,无不像诗一样,发出对自然人性美的呼唤。这是对大自然无比热爱所流露出的深情传递。

画家笔下的自然,充满了人性美,是可亲的,宜人的,是动情的。这是由于他总是以“人”的眼光来看世界。以“人化的自然”的理念来面对大自然。人,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部份,是天父地母孕育了人。人,本来就是“自然之子”。这种对自然人性美的呼唤,也许是他“仁者”的本性使然。也许是“人化自然”的理念,早已渗入了他的血液,也许是和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心理积淀有关。和我们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的传承相连。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早已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信念。

自然的山水,之所以美,并不完全在于自然本身。大千世界只不过为自然美的山水,提供了物质上的形式条件。美是人的创造,自然的山水,进入人类审美视野,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历史发展的必然。人类对自然山水的认识过程,从“致用”到“比德”,再到“畅神”,进入审美愉悦的境界,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实用先于审美”,足以说明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创造了美,是人创造了美。美和艺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他的作品,大多是“外师造化”,摹写大自然之作。他访遍名山大川,踏遍祖国各地,从塞北大漠到秀丽江南,他感叹祖国山川,无处不美,但他的心告诉他,最最热爱与眷恋,却仍是他脚下这片热土。是黄山那千峰竞秀、奇绝峭拔而又伟岸的身驱,让他梦索魂绕,是皖南山水杏花春雨江南的柔情,紧紧地牵住了他的视线。他清醒地意识到立足本土,传承民族先贤的中华艺术精神,才能源远流长,才能创作出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而学习、借鉴西方比较科学的现代主义的技法与印象派的光色效应,才能更好地表现当今国人的审美理性,用当代西方人熟悉的艺术语言表达、述说,才能更容易与他们进行审美沟通。他想以自己的艺术探索脚步,融入新世纪世界审美的视觉领域,让更多的“地球村”的居民们认同。这也许正是近百年,祖国几代艺术家探索、追求的足迹的延伸。他无数次地行走依恋在皖南山水的怀抱,他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排除一切干扰,“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只有以澄沏、明净的心境,以安静、从容的心态,去观察、体悟大自然生命的气息,才能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感受造化创造的无限生机。正是在这种“澄怀昧象”式的审美心态观照下,画家才能进入一种自由、通达的创造天地,充分发挥艺术家的主体精神,“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进入一种驰骋想象的审美的境界。

人故然为天地所生所养,当然不能脱离大自然,但人又是自然的主宰,是与天地并存的独立主体。他应该象前辈画家那样,效法自然,象自然一样伟大永恒,“与天地齐一”。应该承认,画家笔下的自然山川,是如此气象万千,耐人寻味。在《老墙》、《古韵》里,他找到了美的乐思,而在他《失落的记忆》里,却又缓缓地流淌出了苍劲、古老而又深情的旋律。这几幅画,在造型上,原始厚重,在迷朦的黑白灰的过渡色调里,在那不规则的几何块面的重叠、遮盖中,你可以感到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艰辛与努力。先民们顽强地生活着,在艰难的求生中延续…

他笔下的审美意象,产生于画家对客观对象本体的感兴观照中。由于每次感兴观照都是独特的、新颖的、不可重复的,故在“澄怀昧象”的观照中产生的审美意象,也必然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独创性。同时,它们又具有模糊性、多义性与不确定性。那充塞于整幅画面,而又流淌、凝结着黑白灰(棕)色块的,悬崖般的《老墙》,那占据着绝大版面的岩石般的长方体、块面《古韵》、《失落的记忆》挡住了你的视线,给你以强烈地视觉冲击。渺无人烟,罕有人迹,就象黄山群峰的悬崖峭壁,有着黄山奇绝、原始、古朴、厚重的韵味。它触人情怀,撩起人悠远的思绪…在黄山古老苍茫的岁月里,在远古的传说中,我们的先祖——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飞昇、驾鹤西去...

“意象欲出,造化已奇”。《老墙》、《古韵》、《失落的记忆》是如此雄浑、凝重;而《初春》的色调,透露出清纯、稚嫩、象害羞的少女;《皖南清泉》则显得清新、飘逸;《皖南春意》纤巧、艳丽的意境,让人想起司空图的诗句,“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的意趣。这再一次证明,只有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和自然融为一体,才能体悟这种华美、纤秀,艳丽的境界。画家笔下,既有“大力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的阳刚美,而在《徽乡清泉》,《春雨江南》中,又营造出“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的阴柔美的意境。通过色块的重叠、覆盖、流淌、滴洒等印象派绘画技法,营造出的特定景色,充分表现出“杏花春雨江南”的特定环境,于秀丽、柔美中,含有一种挺拔与苍劲。而在《记忆》、《春雨》中,在雄阔、刚健里,又有内在的韵味,在画面色彩的运用与造型上,透出现代感与科学性。

(三) 扎根本土,继承创新

实力派画家徐公才的个人油画写生展,冠以“新徽派、新意象”之名。我想,这是油画界同仁的共识,是对他画风的理怀概括,是对他“扎根本土,继承创新”的赞许与肯定。同时,也是对他今后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审美意象的约定与预期。对于公才来说,他定会以此自律,来规范自己今后的方向与足迹。我想,在画家的理性思维中,定然已经高高举起“扎根本土,继承创新”的理念大旗。我深信他今后,定然是继续沿着既定方向,在“本土化”的进程中,融汇中西,传承中国文人画的重抒情、写意、以诗为魂的民族传统。在自然人性美的追求中,让徽山徽水这中华古文明的发源地,以它固有的人文情怀,融入世界审美之林。让“人啊,你这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未来世界中,成为主宰,创造奇迹,发挥无穷的潜力。建设和谐世界,就是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尊重人的尊严、人的自由,人的创造。我们的审美是“自然人性美”,大自然因为有了人的创造而产生了美,美也因人的创造的发展而发展,世界也因人的创造而更加美丽。

公才的画——他所创造的意象世界,发掘了蕴含中华古文明的皖南山水固有的人文情怀,所以,它才更加宜人,更加丰厚,更加得到世人的喜爱与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