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20岁的启功,在母亲与姑姑的“安排”下,与从未曾谋面的章宝琛成婚了。

章宝琛也是满族人,比启功大两岁,她虽文化程度不高,却任劳任怨。上世纪50年代,启功母亲病重,生活无法自理,全靠章宝琛照顾。为此,启功自认为无以为报,曾请妻子坐在椅子上,恭恭敬敬地叫她一声“姐姐”,并郑重地磕一个头,以示感谢。

1974年,章宝琛黄疸肝炎的病情加重,弥留之际,她伤感地说:“启功,我们都结婚43年了,要是能在自己家里住上一天,该多好。”原来40多年来,他们一直借住在亲戚家。

第二天,启功便整理物品,决定马上搬家到别处,给自己和妻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傍晚,当他收拾好东西赶到医院时,妻子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妻子走后两个多月,启功搬进了北京师范大学分给他的一间房子,他终于有了自己的家。他怕妻子找不到回家的路,便来到妻子坟头,喃喃地说:“宝琛,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你跟我回家吧。”回到家里,启功炒了妻子最爱吃的几个菜,他不停地给妻子碗里夹菜,当妻子碗里的菜多得直往桌上掉时,启功趴在桌上失声痛哭。

此后每年的清明节,启功都会坚持去墓地“带”妻子回家。他常对身边的亲属说:“要是我走了,就把我与宝琛合葬在一起。我们来生还要做夫妻。”

摘编自《文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