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在很多落马贪官的“安乐窝”里,都能发现他们收受的大量“雅贿”。这些“雅贿”,主要是文物艺术品市场当红走俏的珍贵古玩、名人字画。然而,一经有关部门委托鉴定专家对这些“雅贿”进行鉴定,结论则大多是假货赝品。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的现实世界中,贪官们在大发不义之财、收受贿赂的时候,“看走眼”的几率自然也随之增加,实在不足为怪。

据闻,湖南曾对一批贪官赃物进行公开拍卖,因巨贪们“收藏”的古玩字画多为赝品,以致部分物品的起拍价低得可怜。其中五十多幅字画落款赫然是齐白石、林风眠、吴冠中、徐悲鸿、关山月、吴作人等大师,而起拍价却仅在50元至200元之间。有一幅署名李可染的《万山红遍》,仿得拙劣至极,一看便知是初入绘画门者的练习之作。在江西一次罚没贪官赃物拍卖大会上,赝品迭出成为观众的热门话题。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假的东西太多了,有的砚台说是什么古砚,其实就值几块钱。”落款是著名书画家陶博吾的一幅花鸟画,被现场的书画专家一致认定为赝品,最终以低价拍出。有人透露内情并感慨道:“这幅画明显是陶博吾的学生仿制的。这个贪官虽然会写几个字,并不说明他对书画就有鉴别能力。”

官再大,心再贪,在古玩字画面前照样是个“睁眼瞎”。贪官们难以逃脱的这个命运悲剧,对其他喜欢收藏文物艺术品的人也应起到警示作用。

我接触过很多颇具经济实力的朋友,他们对收藏有着炽热而执著的爱好,常常是不惜血本,一掷千金,但是一看他们的藏品,满屋子的古玩字画,花上千万元买来的,却几乎没有一件真品。可悲的是,他们竟全然不知自己每天身处假货堆里,依旧陶醉在藏宝赏宝的快乐中。

这些“大款”朋友买假、藏假而始终不识假,原因其实很简单。首先,他们觉得自己已经牢牢地把握住了市场规律,认为有经济实力就有收藏实力,花大钱就能买到好东西。再有,他们深信自己超人的才能与智慧,觉得自己把一个大公司都能管理好,把几百名员工都能领导好,难道还看不懂一幅画、一个瓷瓶吗?此外,由于他们彰显出来的过度自信与过强气势,懂行的朋友即使知道其上当受骗,看到其满屋赝品,也不敢指明,不便点破。

这些“收藏家”朋友可能忘了,皇帝怎么样,比任何人官都大、款都大,还不是照样“看走眼”?

清代的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高度重视文化的帝王,他雅好古玩字画,鉴赏水平也不低,但也有多次“看走眼”的经历。典型的如他误鉴《富春山居图》一事,便常为后世所非议。《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晚年为无用师和尚所绘,用了多年时间才画成,画面情景交融,气度不凡,成为黄公望的代表作,被誉为“画中之《兰亭》”。明清之际,《富春山居图》流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被他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前一小部分已化为灰烬,后一部分成为一大一小两段,前段画幅较小,称“剩山图”,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至清代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有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子明卷”,系后人伪造;后者是“无用师卷”,这才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认定“子明卷”为真,并在画上加盖玉玺,还与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却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置于冷宫。直到近代学者翻案,认为乾隆皇帝搞错了。“剩山图”今藏于浙江省博物馆,而“无用师卷”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两岸《富春山居图》璧合展出的倡议。2011年1月16日,浙江博物馆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签订了相关协议。近日,“剩山图”已运抵台北故宫博物院,即将与“无用师卷”同柜展出。人们在庆祝《富春山居图》璧合展出的同时,自然会联想到乾隆皇帝“鉴宝”故事中不无荒唐的“《富春》疑案”。

皇帝“看走眼”的历史教训说明,收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前中国收藏界虽然队伍激增,但其中多为“白丁”,根本不具备基本的知识和必要的眼力,很多人甚至连自己藏品的名称都叫不上来。这样的收藏者越多,给文物造假者提供的机会就越多,收藏市场就会越来越乱,结果只能是收藏者扔钱买垃圾。

歌德说:“收藏家是最幸运的人。”然而,若让浮云遮眼,乃至心乱神迷,收藏家就会成为最不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