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不是游乐场,但增加“可触摸展品”,满足孩子好奇心,也非不能为。
“工作人员管得好多啊!不给吃东西,又不给孩子跑啊,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龙又怎么了!!!不行吗!!!观众不是上帝吗!!!孩子就不是吗?!管得也太多了吧!!!”广东省博物馆观众留言本上的一段留言,日前引发热议。博物馆方面则回应称:“在博物馆遵循相关的礼仪规范,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博物馆礼仪,从娃娃抓起”。
留言者是成人还是小孩,目前不好说,但其观念有待商榷,毕竟在博物馆跑、跳、吃东西并不等同于“解放天性”,博物馆本也不是游乐场,不是让孩子解放天性的地方。
近年来,逛博物馆变成潮流,越来越多人喜欢带孩子逛博物馆,将其当成科教现场,而这也是社会文明提升的标志。但是,但凡人流量较大的国内博物馆,都曾遭遇熊孩子的冲击,除破坏展品外,还有吃东西、丢垃圾甚至随地大小便之举。
其根子在于大人,正因为有些父母不够文明,对孩子纵容,才会有熊孩子出现。某热门综艺节目就曾将杭州博物馆当作拍摄场地,在里面追逐打闹,引来不少批评。许多孩子难免见样学样。
说到底,博物馆礼仪要根植在社会整体文明的基础上。公众都应明白,博物馆跟游乐场的属性有别,“不给吃东西,又不给孩子跑”是基本文明守则。
话又说回来,面对越来越多“管不住手”的儿童参观者,博物馆应怎样做?
有研究者发现,许多参观者会偷偷触摸那些不被允许触摸的展品。展品越华美越有韵味,人就越想触碰,因为触觉与视觉是截然不同的感受。
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已有博物馆的前身,即私人性质的珍宝柜,人们在参观时可以打开柜子触摸展品。公立的大英博物馆同样有如此开放的阶段。但随着博物馆走向大众,许多大博物馆每年要面对数以百万计的参观者,不可能再允许触摸展品。至今,大多数博物馆仍以视觉体验为主。
但从国际潮流来说,“可触摸展品”比例渐渐增加,用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珍品如云的卢浮宫固然不允许参观者触碰名画,但也有可触摸画廊供参观者猎奇。至于孩子们喜欢的科学、汽车和自然等领域的博物馆,可触摸展品比例相当高。比如,德国奔驰博物馆里也有不少车可自由体验。
国内不少博物馆也确实跟上了这股“可触摸展品”的潮流,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有些展品被毁的尴尬情形。但在我看来,不必因噎废食。事实上,让孩子动手参与,恰恰是保护藏品、遵守博物馆礼仪的有效训练。在此过程中,参观者不但能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还能懂得哪些展品可触摸,哪些不能触摸,可触摸展品又该如何触摸。
而对于有些孩子损毁展品的行为,无论博物馆还是成人,也不能听之任之,而要在加强引导的基础上,辅之以必要的惩罚措施,让孩子和社会逐渐树立完善的博物馆礼仪。
抱歉,博物馆还真不是孩子的游乐场
来源:新京报 2019-08-08 17:39:51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猜你喜欢
- 刘中捐赠画作《格桑花开 玉树不倒》
- 2010国际艺术与设计工作室开放日正式开幕
- 国子监油画艺术馆艺术委员会在京成立
- “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展”开展
- 回眸春节:民俗符号日益回归百姓生活
- 德艺双馨书传神 昭示后人画有灵 -----读德昭大师的书画作品
- 郭文伟创作海洋画献礼世界海洋日
- 丧心病狂的文玩市场:到底是谁先玩起了象皮
- 揭开非洲艺术的神秘面纱:摹仿超验的灵魂体验
- 再次论证此枚西夏文钱币是大遇寳钱 不是大德宝钱
- 韩国计划新增16%艺术设施
- 齐白石纪念馆馆签约画家、少白公子-汤发周趣谈:齐白石与荣宝斋的逸闻趣事
- 梅墨生奇评吴昌硕等书法名家
- 卢浮宫举办安托万-让·格罗绘画作品展
- 班勇作品展——民国遗韵之安仁印象亮相成都
精彩热点
04-29
04-29
04-29
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