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简称:西岸艺博会)将于11月8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届时将有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18个国家约100画廊参展。

如今女性话题在艺术界愈发被重视与关注。在西岸艺博会的参展名单中,我们也发现了不少女性画廊主的身影。她们中有的人将画廊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大文化中心城市,有的人已兢兢业业地经营艺术代理和经销事业愈30年。她们的画廊支持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的成长,不断地为艺术界注入新的活力。

芭芭拉·格莱斯顿

格莱斯顿画廊创始人

合作艺术家:马修·巴尼、基斯·哈林、郑曦然、黄永砯、郭凤怡等

格莱斯顿画廊(Gladstone Gallery)(纽约、布鲁塞尔)于1980年创立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目前在全球范围拥有4个空间,分别位于美国纽约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近40年来,格莱斯顿画廊在全球保持着超群的国际视野和独特的前瞻性,是众多重要艺术家创作的推动者,被认为是国际艺术界的最为权威的画廊之一。


▲芭芭拉·格莱斯顿

格莱斯顿画廊的创始人是芭芭拉·格莱斯顿女士(Barbara Gladstone),也被认为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画廊主之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格莱斯顿旗下,有着星光熠熠的艺术家名单——如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伊丽莎白·佩顿(Elizabeth Peyton)、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罗伯特·梅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基斯·哈林(Keith Haring)等。

对于开设画廊这件事,就像80年代出现在纽约画廊领域的一批女性画廊主一样,芭芭拉·格莱斯顿从未想过会做画廊事业。直到1980年,芭芭拉·格莱斯顿放弃了在霍夫斯特拉大学(Hofstra University)艺术史教师的工作,离婚后的她决定在曼哈顿开设一家画廊。


▲格莱斯顿画廊

自创立至今,创始人芭芭拉·格莱斯顿女士与代理艺术家建立着牢固的关系和深厚的信任,拥有不少重要艺术家的基金会与艺术遗产机构的合作。这也是画廊坚实发展的重要基石。

格莱斯顿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涉及多种创作媒介,包括影像、装置、绘画与雕塑等,这些创作讨论了丰富的社会议题,给予现当代艺术史更为层次多元的解读。同时,画廊在近年对支持中国艺术家发展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代理了郭凤怡等艺术家的作品,这或许将印证画廊有新的发展转型动向。

除了经营画廊外,芭芭拉·格莱斯顿也是一名国际知名的电影制片人,参与制作了包括马修·巴尼和施林·奈沙等多位重要艺术家的重量级电影作品。

莫妮卡-施布特&费洛敏·玛格

施布特-玛格画廊联合创始人

合作艺术家:约翰·巴尔代萨里、贝恩德&希拉·贝歇尔夫妇、斯特林·鲁比、托马斯·鲁夫、珍妮·霍尔泽等

施布特-玛格画廊(Sprueth Magers)(柏林、伦敦、洛杉矶)是国际领先的现当代画廊。多年来,画廊与德国和美国艺术家和艺术界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和合作,以其严谨的艺术项目策展实践和对代理艺术家深入持恒的支持而著称,并推动其代理艺术家参与到全球重要艺术项目中。


▲莫妮卡-施布特


▲费洛敏·玛格

该画廊由两位杰出的女性——莫妮卡-施布特(Monika Sprüth)与费洛敏·玛格(Philomene Magers)联合创办。她们多年来持续上榜权威艺术杂志Art Review“艺术权力百强榜单”,2014年被英国卫报评选为“全球艺术界最具影响力人物”殊荣。

施布特-玛格画廊的前身是莫妮卡-施布特画廊(Monika Sprüth Gallery),于1983年成立,尤其关注女性艺术家的创作。莫妮卡-施布特曾表示,“当我开设莫妮卡-施布特画廊的时候,德国鲜有代理女性艺术家的画廊”。

1991年,费洛敏·玛格也曾创办了费洛敏·玛格画廊(Philomene Magers Gallery),主要展出1960年代的摄影和文字绘画;1998年,两家画廊合并成为施布特-玛格画廊,并在2003年开设伦敦分支空间。


▲施布特-玛格画廊

目前,施布特-玛格画廊已有3个空间,分别在柏林、伦敦、洛杉矶,并在科隆和香港都设有办公室。代理艺术家超过60位,并且还在不断增加中。

要说该画廊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1985年、1987年、1989年和1993年组织名为“古龙水”(Eau de Cologne)的展览。该展展出的全部都是女性艺术家。2016年,“古龙水”在洛杉矶展出;2019年,“古龙水”(Eau de Cologne)在香港展出。1985年、1987年和1989年期间,施布特-玛格画廊更是将画廊主、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对谈进行了整理与记录,出版成册。成为一项对女性艺术家重要的学术研究参考。

伊娃·培森胡柏

伊娃·培森胡柏画廊创始人

合作艺术家:道格·艾特肯、彼得·费茨利&大卫·威斯、利亚姆·吉利克、道格拉斯·戈登等。

伊娃培森·胡柏画廊(Galerie Eva Presenhuber)(苏黎世、纽约)是一家先锋性的当代艺术画廊,致力于代理、培育具有国际性和跨地域领先性的艺术家。该画廊以博物馆级别的展览和博览会展位而为人称道。


▲伊娃·培森胡柏

伊娃·培森胡柏曾经是豪瑟·沃斯画廊(Hauser & Wirth)的合伙人。在拥有了五年的画廊工作经验后,她才成立了属于自己的画廊。1989年,伊娃·培森胡柏在苏黎世创立了一家非盈利展览空间Galerie Walcheturm,今年也恰巧是成立的30周年纪念。

此外,伊娃·培森胡柏还是巴塞尔艺术展多年的评选委员会委员。同时,她也是一家艺博会的创始人之一。为满足巴塞尔这座城市对于除了历史悠久的巴塞尔艺术展之外对于年轻艺博会的需求。1996年,伊娃?培森胡柏与彼得·科尔西曼(Peter Kilchmann)和Peter Bluer共同创立了LISTE艺博会。该艺博会于每年的巴塞尔艺术展同期举行。


▲伊娃·培森胡柏画廊

乐睿昕

立木画廊联合创始人

合作艺术家:麦克阿瑟·比尼恩、欧文·沃姆、大卫·萨利、徐道获、吉尔伯特与乔治等

立木画廊(Lehmann Maupin)(纽约、香港、首尔)是由乐睿昕和慕德伟于1996年携手在纽约创办。创办至今在全球共设有三间展馆:两间在纽约,一间在香港,其特点是其合作伙伴既包括新锐艺术家,也有声明显赫的重量级艺术家,而作品往往令人深思。


▲立木画廊

在立木画廊展出的作品类型总是变化多端的,在这里画廊看展,经常会有意外收获。立木画廊十分支持挑战权威、探索个人表达并具有突破性的艺术家们。不仅如此,立木画廊旗下艺术家们的创作主题也十分广泛,包括性别、种族、阶级、宗教、历史、政治和全球化影响等。

乐睿昕谈到,“对于我们来说,艺术家是画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可以真正地带我们看过去、现在和未来。当年开始建立这个画廊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的艺术家大部份都是在瑞士工作的,只因我是个瑞士人。我们在美国建立这个画廊,希望找到最具创意的、有趣的、国际性的艺术家一起合作,这就是对立木画廊來說最基本的理念。”


▲乐睿昕

或许是女性的缘故,作为画廊联合创始人的乐瑞昕对画廊付出的会更多一些。无论是对外的采访,还是对内的运营往往都是乐瑞昕操心的更多。

当然,其丰富的专业知识更是支撑她能运营、管理好一家画廊的基础。她曾任职于纽约的索纳班画廊(Sonnabend Gallery);还曾是瑞士日内瓦和洛桑两家当代画廊的画廊主,在她任职期间呈献了包括杰夫·昆斯(Jeff Koons)等国际知名艺术家早期的展览和作品。

1995年,乐睿昕还加入了纽约古根汉博物馆国际协会(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the Guggenheim Museum),并于2003年成为收购董事会成员。如此的背景与专业素养确实更适合扛起画廊的运营重任。

林明珠

艺术门画廊创始人

合作艺术家:苏笑柏、朱金石、周洋明、全光荣、莱昂纳多·德鲁等

艺术门(Pearl Lam Galleries)(上海、香港、新加坡)是推动亚洲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力量。至目前,画廊已持续运营了27年,尤其注重推动中国当代抽象艺术的发展。其中,画廊代理的艺术家朱金石和苏笑柏的作品被众多重要的私人和公共机构收藏,以其中国特有的情怀融入国际化的视觉语言, 受到亚洲乃至国际的认可与关注。


▲林明珠

艺术门的创始人是一位很有韵味的女人——林明珠。她是已故香港著名企业家林百欣(前任香港丽新集团主席,亚洲电视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之女,同时也是上海时尚地标衡山路41号芝大厦的主人。多年来,她致力于亚洲及中国当代艺术的跨界融合,是国际舞台上亚洲及中国当代艺术品投资界的活跃领袖。

在国外学习完金融与法律专业的她,回到上海,替家族监管一项房地产项目。其间开始对上海二十世纪初的装饰艺术(Art Deco)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

许多人都认为,如此的身家背景是林明珠开启画廊事业成功的基石。然而,其父其实并不支持她的画廊事业。林明珠就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父亲申明,不准开画廊,他认为那是轻浮的。相反的,他派我去上海做房地产开发,但我在从事地产业三个月后,就把我的所有的积蓄用在香港的一家画廊里了。”

1992年,林明珠在香港中环开设了她的第一间画廊——对比窗艺廊(艺术门画廊前身),也是首家在国际范围内专门推广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的机构。之后,画廊不断扩张,相继在上海、新加坡都开设有画廊分支,以发现并推广当代中国艺术的新兴力量为画廊宗旨。2018年3月,艺术门画廊在香港艺术新地标H Queen’s设立了香港的第二个空间。展示作品类型从绘画、雕塑到装置、录像……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


▲艺术门画廊位于香港H Queen’s的第二个展示空间

除了开设画廊,林明珠也是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狂热收藏家,不过她更看重作品的艺术性和独创性。她收藏的作品从50后的传统油画到80后的卡通雕塑应有尽有,但唯独对政治波普的东西没有太大兴趣。

谈起是何初心想要开设画廊,林明珠忆起往昔经历。“2003年,我被委任为’觉醒:法国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巡回展策展人,在策划筹备展览的过程中,我广泛的接触到不少优秀且有待被国际市场发掘的中国艺术家。我意识到有太多艺术家正展示着不同类型的艺术,满富诗意而不政治,使其不入主流。我决定我必须代表这些艺术家并为他们提供平台。”而这也恰好解释了她对政治波普为什么没太大兴趣的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艺术市场通讯》,版权归Arts & Collections Co. 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转载合作请联系编辑(微信:ccy-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