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志豪

上海人,教授,1955年生,书画篆刻名家来楚生先生入室弟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上海市大学书法教育协会会长。曾出版有《志豪肖形造像印》《瞿志豪作品集》《海派寻脉》等专著;发表艺评文章近十五万字;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性专业展览;《眏日》《春风夏雨硕果满枝》等作品被专业机构和私人画院收藏。

上海大厦座落在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汇处,是领略浦江两岸美景视野相当开阔的制高点,三四十年前,国家领导人陪外国元首来沪参观访问,大多会登楼畅览一番。今天,这幢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大楼仍然是上海的精神地标。在这幢大楼的10楼有一个百老汇雅集艺术空间,多年来持续不断地以一种行板的速度为艺术家举办个展,这次已是第四十七场,登场的是瞿志豪。

瞿志豪,在上海很多年轻的书画爱好者会误以为他是一位书坛新人,其实他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是活跃在书画艺坛上了。


一九七五年,在方去疾先生的推荐下,他成为上海书画出版社(当时称东方红书画出版社)的一名篆刻作者通讯员,这是一个由书画出版社组织的艺术团体,约三十多人,分理论、书法、篆刻三个组,邀请的都是当时社会上有一定艺术成就的人才。周志高先生是这个组织的具体负责人。这个组织有定期活动,活动内容十分丰富,或请著名艺术家来讲课,或内部组织书展观摩,或进行书刻艺术专题讨论,或组织参观。在那个文化艺术休克的年代,这个组织影响很大,现在已不知不觉成为这些艺术家的一个资历的证明。方先生创导的这个组织为上海今天书画艺术的繁荣培植了一批有生力量,功劳卓著。因为今天在上海如雷贯耳的艺术家如高式熊先生、韩天衡先生、周慧珺先生、张森先生、童衍方先生、刘一闻先生、胡考先生等,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当时除高老外,他们都只三十多岁,瞿志豪是最年轻的一个,才二十出头。

一九七六年,书画出版社讨论,由周志高亲自到瞿志豪单位商借他到出版社当编外编辑。除了瞿志豪还有沃兴华、王复畊,时间半年,协助周志高创刊《书法》杂志。从这一年开始,瞿志豪的隶书和篆刻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机会。作品慢慢地在展览会上、杂志报纸上出现,社会认识了瞿志豪,也因为这样,他是中国书协和上海书协成立后较早的一批会员。


一九七八年,上海中国画院从“文革”的摧残里开始复苏,画院决定要在社会上招几个能刻能写又会画的青年,培养成专业创作人员,周慧珺先生向画院推荐了他,画院派人到他的工作单位提出商调。这次单位以人才自用为理由,婉拒了上海中国画院,使他在专业创作的道路上失之交臂。

再后来的情况是,瞿志豪在上海书刻活动圈中突然消失了,他和千千万万的幸运青年一起,走进了高等学府成为莘莘学子。毕业后他转轨了,沉醉于他的自然科学教学职业和科学研究中,而在书画界,他的影子则渐渐淡出。这一退就三十多年,一次偶然的书协活动上,韩天衡突口问道:“你这几年出国了?怎么一点声音也没有?”是的,他在书画领域沉寂了,但在教育领域,他成了一个活跃的人,活跃到竟成为三个高校的校级管理者。

时光荏苒,很快到了2015年,甲子岁他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了,现在他又归队了,回到了他一身钟爱的书画艺术领域。经过三年的“整装”,我们欣喜地看到,瞿志豪又以他崭新的书风、印风和画风,来上海大厦亮相了,十分可喜!我希望认识他的老朋友和不认识他的年轻新朋友,有机会去观摩一下这个为期一个月的个人作品展。

瞿志豪在艺术上有独到的表现能力,这种表现一方面取决于他的艺术天赋和他的勤奋,但更重要的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同代人十分羡慕的,是他15岁便正式成为来楚生先生的入室弟子,直到来先生去世,他在来先生处整整学习了五年时间。他不仅从来先生那里学到了艺术理论与技巧,更深刻感受了一位艺术大师的人格魅力。他的师兄童衍方曾这样讲:瞿志豪能够有今天的成功是,他的第一口奶吃得好,吃得富足。我认为这句话是十分有道理的。瞿志豪也从内心十分感谢先生的栽培,他说他是先生门里最小的学生,先生对他的艺术教育关爱有加。先生教他临帖,可以一遍一遍地送他示范的字,先生教他画画,规定每周一次,示范他画法,让他带回临,又带回习作批点,又再画新的,如此反复,使他今天积存了四十多幅作品。先生教他篆刻,从汉印做起,把自己撰写的篆刻心得文章交于研读。瞿志豪说,真是先生对我的爱,才硬是把我这个艺术“白丁”变成懂得一点中国传统艺术的“鸿儒”。

所以每当他在艺术上取得一点进步的时候,他总是默默地想:先生倘在,他一定有多高兴啊!

我观察瞿志豪是极有智慧的人,也是有大情怀的人。我思忖,即便在艺术市场风生水起的当下,他还是依然故我静静地继承了来先生不张扬不哗宠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像先生一样,不以大尺幅作品呼风唤雨,却常以小见大,以小取胜,在有限的空间内表达无限的内涵,在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中,承载满满的人文情怀。不争不吵,不怒不怨,不徐不疾,不骄不躁,从大自然中捕捉一个个和谐与温暖的瞬间,抒发真善美的心灵感受,将健美静好的事物呈现在大家面前,让观众获得生动饱满的愉悦感和丰富联想。

作品《朝辉映红》《丰收》《岁月清供》,从传统程式中跳出来,以扎实的形象和鲜明的色彩关系,表达一种对生活的乐观精神;而《秋塘清气》《山间兰花飘幽香》《暗香浮动》等,从大自然中汲取精神资源,举重若轻地完成独立人格的诗性外化;在《桃林寻雀图》《歌唱希望》《农舍小景》《八哥观仙》等作品中,往往用小动物倾注温馨而真情实感,意趣生动曼妙,悄悄地表达了画家豪迈旷达的性格特征与收放自如的人生态度。而稍与来先生不同的是,瞿志豪还涉笔山水,通过《水乡》《春风又绿江南岸》《轻舟已过万重山》来畅抒情怀与志向。这也等于在祭告乃师,今天的文化环境已经惠风和畅,民族复兴霓云在望,因此不妨借景抒情。倘若老师在天之灵有知,当含笑于彩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