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璛(1266~1331年)一作肃,字子敬,号谷阳生,江苏高邮人,后徙居平江(今江苏吴县)。工诗文,擅书法,有晋唐人法度。

信札自古以来都有相对固定的格式,这些格式多半来自礼节上的要求,即要对收信人尊重。在提到君主或对方名讳时必须重启一行顶格写,又或者为了条理清晰,在重新谈论一件事时也会重启一行顶格写,因此,信札的章法往往错落有致,齐头不齐尾,上密下疏,下半部分空间布白较多。

局部

这封信札的章法就是这样,但短句和长句的长短差距更为明显,作品下半部分的空白越发醒豁,作品整体上更加空灵。

信札还有一个典型的特点,即辞藻华丽,讲究用典,且多是恭维之词。这使得信札的遣词造句几近刻意为之,且多半有套路可循。这些熟悉的词句在书写的过程中自然快捷流畅。这封信札整体风格自然流动,除了书写技巧熟练以外,当与此不无关系。

《教授贴》局部

龚璛比赵孟小12岁,这件信札的书法面貌很能看出赵孟的影子,用笔方法和一些具体技法都与赵孟接近,比如起收笔、笔锋运行方式和转折的方法等。

《教授帖》的书法面貌有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作者用意于书写而不是技法的表达,这与斤斤于点画技法的赵孟还是有所区别的,然整体格局不出元人典雅一路,尚多清新意趣。

如果欣赏时忽略了作品的印章,则欣赏将显得不全面,大大小小的红色图文错落点缀,是这件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作品增加了画面的效果。通过这些印章,有兴趣的人可以慢慢推究作品收藏的前世今生,为欣赏平添很多乐趣。

我们可以考证一下此帖中所提人、事、物:“钱翼之”为钱良佑;“子行”是吾衍的字,吾衍为太末(今浙江龙游)人,居杭州,精于篆学,是龚璛之婿。“令郎”指钱氏之子逵。《荔枝谱》为宋朝蔡襄撰。

《教授帖》中称“留与小孙习之”,或是蔡氏手书墨迹。此帖上款称钱氏为“教授”(即教谕),可知应书于元至大年间(1308~1311年)钱氏为吴县教谕时,当时龚璛年约40余岁,应为其中年之笔。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本平台所载图文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公益目的。本平台使用的非本站原创,图、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如若内容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