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艺术在不断打破界限

逐步刷新人类的认知格局

艺术+科技

艺术+哲学

艺术+基因遗传学

艺术+心理学

……

顺德盒子美术馆的12月新展,进入Symularis仿真星系

酷炫的现场体验,似乎能与“霍金”对话

艺术2.0版本正式登场!

有图有真相

↓↓↓

展览现场体验

12月13日下午,由国际策展人顾振清及波兰策展人托马斯·温德兰(Tomasz Wendland)共同策划的“仿真星系”波兰艺术群展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拉开序幕。 来自波兰的、代表不同模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八位艺术家,创造一个多重刺激的空间。它将观看者吸引到感官体验的脉动空间中,模拟彼此的图像,从而产生不断重定向的虚拟现实。进入Symularis仿真星系,讨论人类在个人感知经验中,对物质世界以外的感知。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2月10日,免费对公共开放。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华艺国际艺术总监王野夫,广州美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主任郭祖昌,波兰音乐家Kata林凯塔,顺德华侨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志标,广东顺德欢乐海岸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赛斐,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可,以及艺术家安德烈亚斯·古斯科斯(Andreas Guskos)、安杰伊·瓦西列夫斯基(Andrzej Wasilewski)、阿尔卡迪乌斯·马尔金科夫斯基(Arkadiusz Marcinkowski)、菲利普·加耶夫斯基(Filip Gajewski)、马吉·奥斯梅基(Maciej Osmycki)等。

嘉宾合照

开幕现场

展览开幕前,策展人顾振清与观众展开对谈讲座,他从当代艺术与当代文化的相关背景出发阐述艺术跨界多学科的尝试。

研讨会现场

策展人顾振清开幕致辞

策展人顾振清在开幕式上表示,“本次展览不同于一些高科技的、模拟技术的新媒体展,包含了人类对已知经验的总结、对未知世界的探索。随科技的进步,人类在图像生成和影像生成的经验上,打开了物质世界以外的主观的、形象塑造的世界。21世纪以来,在人类不断突破既有的宇宙观和人世观局限的条件下,艺术家的艺术思维和哲学家、科学家的哲科逻辑思维在并行中不断发生交叉、交集、互动、互渗。艺术家的创作思考可能成为人类认知自我、认知未知世界的一条新的途径,本次展览也是对此思考后的一个表达。”

策展人托马斯·温德兰开幕致辞

策展人托马斯·温德兰也在开幕式上解释了本次展览主题“仿真星系”名字的含义,其来源于波兰科幻作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的科幻小说《索拉里斯星》,小说从‘虚拟与现实’角度描绘了一个含未知生物与智慧的神秘星体,引发对人类征服宇宙行为的哲理性思考。本次展览代表着不同模拟媒体和数字媒体的七位波兰艺术家,为观众创造了一个多重刺激空间,并试图将观众吸引到感官体验的脉动空间中,模拟彼此的图像,从而产生不断重定向的虚拟现实。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可在开幕式上致辞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执行馆长刘可表示,“本次是盒子美术馆举办的第三个同质性的新媒体展览,展览不仅带来视觉上的震撼,更多的是在解决科学和哲学之间的问题,在哲科之间产生一种动力,独具探索性,代表前沿方向。”

策展人顾振清导览现场

【部分参展作品欣赏】

作品名称:无题

艺术家:兹比格涅夫?塔奇奇基

创作年代:2018

作品媒介:特定地点,虚拟花园

作品尺寸:937,666 m3

作品描述:

他对空间感知,光学错觉以及旁观者与视觉错觉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品本身感兴趣。

塔奇奇基似乎相信艺术的自主力量,通过形式价值,色彩,线条,朴素和空间感,艺术可以与观看者接触并提供非语言的审美体验。塔奇奇基通过在画廊空间中以极简主义的姿态进行干预,造成了一种模棱两可的局面:一方面,他揭示了缺乏内容的内部透明结构,另一方面,当画作被填满时,显示了其表面的详细信息。塔奇奇基决定更深入地指出画廊出现之前那个空间里的东西,以及对用户来说不可见和不重要的东西。塔奇奇基用他的作品进行展示,艺术品的虚构空间以此方式为画廊创造了框架。画廊以哪种方式定义艺术品,以及观众在场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模棱两可的角色。

作品名称:分形;

看不见的风景

艺术家:安德烈亚斯·古斯科斯

作品描述:

物质世界是由可以在人类尺度上被我们的感官感知的物质构成的。借助自然或人类技能的力量,物质可以在例如生物体的DNA代码,模因层上的思想,技术产品(尤其是艺术设计)中保存信息。世界上有很大一部分存在于物质之外,因此我们无法感知。数学是这类领域之一。分形之类的数学对象存在于时间和物理空间之外的世界中,但是可以通过将其提供给人类感知来带入现实世界。在该项目中,通过数字可视化,超声和3d打印方法使选定的3维分形空间物理化。

作品名称:无题

艺术家:阿尔卡迪乌斯·米奇斯拉夫·马尔金科夫斯基

作品媒介:投影

作品描述:

讲座将讨论素数和游戏对我工作的影响。从我早期的视频作品《 Fluktus》开始,到最近与质数算法相关的作品结束。本文将提出我对艺术作品与其展示空间之间关系的看法。质数影响了许多艺术家和作家。法国作曲家奥利维尔·梅西亚恩(Olivier Messiaen)使用质数通过“自然现象”创作了音乐。在诸如LaNativitédu Seigneur(1935)和Quatreétudesde rythme(1949-50)之类的作品中,他同时运用了具有不同素数的长度的图案来产生不可预测的节奏:素数41、43、47和53出现在 第三本练习曲,“ Neumes rythmiques”。根据梅西亚恩的说法,这种构图方式是“受到自然运动,自由和不相等持续时间的运动的启发” 。科学家卡尔·萨根(Carl Sagan)在科幻小说《接触》中提出,素分解可以用作建立与外星人交流的二维图像平面的方法,这种想法是他于1975年首次与美国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Frank Drake)非正式地发展起来的。 在马克·哈登(Mark Haddon)的小说《夜里的狗的好奇事件》中,叙述者用连续的素数排列了故事的各个部分,以传达其主要角色的心理状态,这是一个数学上天赋的青少年,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 。保罗·佐丹奴(Paolo Giordano)的小说《素数的孤独》中素数被用作孤独和孤立的隐喻,其中素数被描述为整数中的“局外人”。

作品名称:明天

艺术家:菲利普·达里乌斯·加耶夫斯基;

达里乌斯·爱德华·加耶夫斯基

作品媒介:印刷

作品描述:

在概念上——“明天”,我们的意思是深入研究颜色及其在图形图像中的含义。尽管我们分别感知运动和颜色(根据S. Zeki和M. Lamb的观点),但是它们是固有的现象。多普勒效应说明了这一假设,即从移动参考系统观察到的波会改变其频率和长度— 颜色可以由相对于光源的运动和静态观察者以及光源相对于光源的运动来不同地解释。光子的特性(例如颜色)随匀速运动而变化,但不随其数量变化。

艺术家:托马斯·约瑟夫·温兰德

创作年代:2017

作品媒介:数字印刷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描述:

我想实现基于环境VR Projection和VR Google的Black Light VR项目。

它与我对感官体验极限的研究以及艺术作为超越我们极限的研究方法有关。超过80%的宇宙是黑物质,这是我们的自然环境,但这是不可进入的。我们在感官所能达到的20%范围内创造自己的生活和认可度。仍然我们不了解和发现我们所有的环境。“黑光”计划将艺术,技术和科学作为一种平等的研究工具,紧随其后。视觉命题或感性命题与其他命题一样重要,它扩展了我们对我们无法理解的事物的体验。

作品名称:“失眠” 脂肪族聚合物绘画,2019

艺术家:马吉·杰克·奥斯梅基

作品媒介:LED RGB灯装置,数码印刷

作品描述:

着眼于作品的视觉效果,色彩的外观,我不断为视觉合成做好准备,还包括对自然现象的日常观察。这种观察成为创造活动的起点。颜色现象的物理和化学方面,加法和减法混色的影响,是我感兴趣的主要领域。

我的作品是研究跨经验视力,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观察,特别是在控制性催眠和催眠幻觉以及练习感觉剥夺的结果下创建的。真实和虚幻的极限在哪里?看到的图像和想象的图像有什么区别?当梦想成真时?我所看到的都是真实的,一旦看到就可以帮助我更仔细地观察。然后我开始看到包围我的现实是一种幻想。只有幻想是真实的。

仿真星系

展期:2019.12.13 - 2020.02.10

策展人:

顾振清 托马斯·温德兰

艺术家:

安德烈亚斯·古斯科斯

安杰伊·瓦西列夫斯基

阿尔卡迪乌斯·马尔金科夫斯基

达里乌斯·加耶夫斯基

菲利普·加耶夫斯基

马吉·奥斯梅基

托马斯·温兰德

兹比格涅夫·塔奇奇基

艺术总监:

周力

项目负责人:

刘可

工作团队:

郭燕 吴靖 邓子军 袁泽强 陈思佳 曾芸 杨诗晓

视觉设计:

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