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 时分 平林 漠漠

我孤独而安静地坐在港湾

黄昏的天空恢弘而又纯净

港中银鹰往返千帆竞发

我如此默默 虔诚地 希望

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地

在旅途的空隙处 顿悟

在意念的 大海中 畅游

倾听一个 伟大的 声音

不要象太阳那样随黑夜离去

不要象幻景那样随微风消失

不要象彩虹那样渐次黯淡

也不要象空谷回响般隐隐消融

你的艺术要象长河 那样

经天纬地 流遍天下 永不停歇

你的艺术要象海洋般亘古涨落

你的艺术要象山峦重叠绵绵不绝

要象诗经那样白昼想象黑夜闪光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诚然,一切都在变化之中。然而这次无意识中第二回下榻北京“金龙潭大饭店”,

而且目的地都是饭店马路对面的“国家画院美术馆”,都是因为画展盛事而来。

这是第二次走进这个艺术长途的驿站了!


八年前从版画生涯“华丽转身”而初涉水墨之道不久,好像陈奂生进城般忐忑不安的菜鸟,作品入选了“世纪风华~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高峰论坛及画展”,(图2)其时经过海选入围、到专家终评胜出,给初涉此道的学子以无可名状的窃喜与嘉勉,尤其那次开幕式后贾方舟等理论大咖看了我的参展作品《谷音系列》后与我作了谆谆教导,信心爆棚,现在回忆起来真乃“好雨知时节”当是时也,在对的地方遇对了人听对了话做对了事,一发而不可阻遏,是可遇而不可求之者的邂逅啊!

是上苍的眷顾。

昨天作为“国家美术基金”项目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展”于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举行,恭逢其时,逡巡其侧,回首34年来的艺术之旅,颇有感慨!

正如学术主持人尚辉语:所谓南通美术现象,是指酝酿于新时期之初而爆发于新世纪的、由南通一地而发散全国的美术创作现象。如果说南通籍美术家和南通美术家是个在当下正在发生影响的美术集群,那么,这个集群并不以传统的、具有某种相似性特征的艺术面貌出现,而是以艺术探索的多维路向、美术门类的全面覆盖来体现他们对当代美术的持续发力与思想感染。

条条大路通罗马,正如1997年我被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列为“美术名家”。

1999年我荣获“中国八、九年代优秀版画家~鲁迅版画奖”。

2002年我被南通市档案局列为南通历史第144位历史文化名人(F144)。

2012我的水墨画受邀参加美术报艺术节“中国水墨现场大展”。

2017年水墨画《谷音系列之一》入选香港全球水墨画500强大展。

到现在列入“南通现象研究展”,这其中的脉络若断若续,绵绵不绝,忽隐忽现,善以缘庆,承前启后,总是透露出洒家无限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创作热情与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有亭翼然”的欣喜与反思。

著名美术理论家薛永年在画展前言中说道:“南通艺术文化的几个特点,古代文脉的继承性,西方文化的包容性,再一个是与时俱进的开拓性,还有一个古今转型的自觉性。我想这几点是我看了图片、图像和墨迹展览之后给我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我忽然觉得薛先生的这一段话仿佛是专门为我的艺术而写的评述。

一,古代文脉的继承性

我幼时从恩师傅景黄先生所受的良好的传统教育有别于后来的学校广普式的教育。是郑忠有别于同时代艺术家知识结构的利器与人生方法论。

二,西方文化的包容性

1988年到1993年的设计师生涯,学习“流行色”“色彩权威”及中国丝绸情报研究所订阅的图片资料使我较早的接受、消化西方艺术的观念、图式、色彩,并在设计中学以致用。为后续的艺术创作作了有益的铺垫,厚积而薄发。

三,与时俱进的开拓性

太妙了,我从来没有想到过我会成为发明家,并且还获过国家科学委员会颁发的发明金奖,成为江苏省计划经济委员会审定的“重点科技开发项目”的责任人。这事后来因为功高盖祖为人所妒无疾而终,欣慰的是“技不压身”这些知识体系成了我艺术创作的酵素,时不时的回光返照,源源不断的供给能量,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任何美院无法培养的艺术创造力思维。可谓歪打正着。

四,古今转型的自觉性

我理解为艺术持续的创新,从海军潜水员生涯在海底发现的“因素”与“境教”,到考进母校南通师专经过学院派美术规则的发蒙,到设计师思维的重新认识,到工程师的理性思考,到发明家的天纵之才,到版画家的自律方式,到发郑忠水墨艺术之烂觞,高潮迭起,渐入佳境。

运动、读书、习字、写作、创作、旅行……形成了郑忠艺术生命的循环,而这个循环又默默地存在于“当兵、上大学、设计师、工程师、发明家、版画家、现代水墨画家、作家、诗人”这样一个自由生发嬗变的链接之中。相映成辉,面壁自律,生生不息。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35年来作为在野一派西上、南下、北漂一族,我象树根一样默默地吮吸地泉,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有如此的美好际遇一赖恭逢盛世,二赖良师益友的提携,三也是自己的步伐暗合了时代的脚步。


莫问前程更何有,人间斯境足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