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阿一
出处| 一人一城(ID:
yirenyicheng01)
7年前,殷越曾心心念念想要成为一个上班族,如果那时候,她接受了朋友的工作邀约,当了一家美甲店的店长,也许世界上会多一位高颜值的美甲师,却会少了一位用才华温暖无数人的羊毛毡艺术家。
如何评价这一念之差的抉择,殷越的这段回忆给出了最好答案——
“某天一个凌晨,突然收到一条陌生人的私信,信息里说她正在生活的低谷,但看到我做的东西则感受到了单纯的柔善和平静,觉得自己受到了一些治愈……我当时也不知所措,但却感受到了创作的意义。
”
殷越和她的毛毡作品《想心事》
而她手下的毛毡世界,也是一个温暖而治愈的活生生的世界。
每一位亲眼见到殷越作品的人,都会被这些触手可及的萌物打动。
或许是一只入睡前还在磕瓜子的吃货松鼠;
熊爸爸和蜂蜜归来的母子仨;
围坐在苔藓桌前聊天的蘑菇家族。
原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系的学生,却成了国内最早一批尝试羊毛毡手作的艺术家,10年光阴过后,殷越从一个跌跌撞撞的门外汉,成了在国际上小有名气的艺术家,人民日报文创曾刊登过关于她的故事,2016年她的个展开到了日本东京,今年秋天,她在北京刚刚结束了国内的第二场个展“White · 白 ”。
那个站在演讲台上,不太习惯用眼睛看着台下的姑娘,用温和的语调细数过往的经历时,却吸引住了所有人的目光。
殷越在大学是学三维动画的,但是她很快发觉自己对所学的专业并不擅长,对三维技术动画不擅长,画画水平也和同为艺术系的男友差了一大截,技术和艺术两条路都走不下去了。
迷茫了一段时间后,2009年很偶然的机会,她在网上看到了一组日本艺术家铃木千晶的作品,有小王子、小红帽,对那个作品的第一感觉是温和,特别治愈系,很容易让人想起童年时候的那个自己。
“这是怎么做的,也太可爱了吧?”
这些作品就出自铃木千晶
羊毛毡有一种手法叫针毡,是用特制的羊毛毡戳针,这种针前面有细小的钩子,可以勾住羊毛,在过程中要不断地戳、戳、戳,把羊毛纤维穿引在一起,这样羊毛就能成形。
找来羊毛和针,殷越花了一下午,捣鼓出来自己人生第一件羊毛毡作品:
小兔子。
这下一发不可收拾,殷越爱上了这种材质,开始尝试用它来创作。
因为专业原因有一些美术基础,在造型这一块就会顺手一些,最开始材质主要就是毛毡。
她会结合不同的材质去做东西,
比如这个乌鸦身体是毛毡的,
但爪子和嘴巴却分别是铝丝和软陶做成的。
把它放在玻璃瓶里,
是不是感觉到了生物实验室?
“小时候跟我妈说过我想当农民,因为我特别喜欢动物和植物。”
除了用毛毡做出想做的造型外,她还会构想出各种场景,给小动物做配件。
比如为小兔子做行李箱;
并且是真的蛋糕,“做完就被我吃了。”
“你不能这样,即使别人觉得这个作品很好,但如果它没有做到你自己心目中最满意的样子,对你来讲,它就没有意义。”
在不断地创造和尝试,以及男友的“监督”中,殷越越来越沉浸在这门柔软的艺术里,童话世界、大自然、一本书都能成为她的灵感之源,并且你会发现,每一个人物身处的场景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致。
从拥有一双靴子,到坐上了板凳、沙发,直到拥有了一间自己的小屋、家人、朋友。
每一件作品都需要花费殷越很多心力,体量越大,耗费的时间也越长,有时一件作品甚至需要两三个月连续不断地穿刺,因为动作过于频繁了,又长期低头创作,胳膊和肩膀的酸疼是常有的事儿。
“要是一不小心,锋利的戳针还会划破手指,鲜血横流。”
比起这些皮肉上承受的苦,殷越精神上遭受的孤独和压力才是更沉重的,一晃三年过去了,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埋头戳毛毡,而身边一起毕业的同学都已经上班了,开始自立,“起码像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的样子吧”。
再看看自己,生活状态有些自闭,一份稳定的工作都没有,“还是个不务正业的小手工”。
工作中的殷越
“去跟她绝交。”
在男友心中,殷越是个有才华的人,她能有机会积累和沉淀自己,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事,“两个人不要一起消耗自己的才华。”
听了这样一番话,殷越感动到不行,就又回去戳羊毛去了。
把作品发到网上去后,很多人想跟殷越学习做羊毛毡,殷越就开起了羊毛毡的线下课程。
她也会遇到很有趣的人和事,让殷越印象深刻的一个小姑娘原本来上课,想要学做一个刺猬手工送给男友,结果做完看着可爱的小刺猬,就抱在手里不愿意送人了,“这个刺猬是我的了,男朋友,他不配!”
殷越线下课程
“手工可以把人拉到一个很单纯的状态,人与人的距离也近了,交流起来也比较容易。”
2016年12月上旬,殷越在日本东京代官山办了自己人生第一场个展。
殷越在《指尖造物》东京个展
名为《指尖造物》的一场蘑菇主题艺术作品展,
吸引了一大批人驻足观看。
《指尖造物》东京个展
殷越说,“因为我自己很喜欢蘑菇。
它是一种特别神奇的小生物,
脆弱又坚韧,
而且它总是在很小的角落里,
特别努力地默默地生长。
《指尖造物》东京个展
这种特性跟自己的某些性格特质很像。
《指尖造物》东京个展
年初的时候,因为家人生病,殷越的状态很不好,有一段时间特别低落,但是遇到事情的时候,她希望自己能够变得坚强一点,去面对周遭的困难,当家里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的时候,她的心境也变得平和、成熟了。
她选择了三个作品来表达自己的那个状态,也是给那段时光的一段纪念。
有位看展的小朋友
曾指着蜷缩着身躯的毛毡小象说,
“我感觉这个小象一直在哭。”
《象的怯懦》殷越作品
平静的猫头旁边分裂出一个表情狰狞的猫头,
正是那段低沉的时光里,
想要努力与困境对抗的殷越自己。
《猫的蜕变》 殷越作品
殷越的心境恢复到了平静的状态,
就像那只小鹿。
《鹿的平和》殷越作品
有很多年,殷越都觉得自己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学生时代她怀疑过自己的坚持是否有意义,也曾在午夜梦回叩问过自己,是不是要像他人一样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来养活自己,殷越很幸运,在家人和喜爱她作品的人的支持和鼓励之下,她得以坚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在与羊毛毡朝夕相伴的十年光阴中,她找到了信心,也让整个生命都变得更有温度,并且,每一个羊毛毡作品的诞生,都为那些与之相遇的人,带去了安慰和温暖。
殷越作品
尽管每个作品都伴随着上千次戳羊毛的动作,尽管也会有灵感枯竭的时候,但是每当一个作品完成,感觉完成了一次对自我的表达,或是听到某个人凝视她的作品片刻后,发出轻叹,她瞬间会觉得,曾经的坚持变得分外珍贵。
初心不忘,自有万钧之力,每个人的生命征途里,都会有迷茫无助的时刻,别着急,慢慢来,坚定地走下去,也许不久的将来,你也会和理想中的自己相遇。
部分资料参考自殷越一席演讲,人民日报文创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