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 水墨西行漫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来源:乙观 2020-02-29 18:00:17

ABOUT CHARACTER
关于人物
翟优1974年生于江苏徐州现任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江苏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际艺术交流院理事会成员致力于经典书画艺术走向世界,参与建设了美国金盏花文化艺术中心、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美国创作研究基地等公益性世界文化平台。

12目·人物志艺术是无国界的,人类对审美,对美的追求都是一样的。——翟优

采访从一段记忆犹新的回忆开始。那是2015年11月14日,早上7点钟不到,翟优就接到了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的电话,一个多小时之前,巴黎发生了恐怖枪击爆炸事件。对于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来说,筹备大半年之久的画展两天后就要在巴黎开幕了,由副会长翟优带队参加。全体成员早已买好了14日下午飞往巴黎的机票,出发前夕,目的地巴黎遭遇了紧急状况,怎么办?还要如约赴法办展吗?结束和高云会长的通话之后,翟优首先联系了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殷福主任,了解巴黎最新的管控状况,对方给出的建议是“最好暂缓行程”。于是,他迅速联系了将一同前往法国参展的五名画家,征求大家的意见。“我们去!”一致的回应,给了翟优信心。在暴恐阴影下,艺术不应当退缩。所幸的是,巴黎的情况得到了控制,当天航班照常飞行。15日凌晨,翟优一行抵达巴黎市中心第七区的中国文化中心,突发的恐怖袭击,让全城处于戒严的状态。原先约好的布展工人,也无法前来。顾不上倒时差,画家们开始自己动手装裱、挂画、布展……

回想起那一刻的艰辛时,翟优有些动容。“挂完画以后,我就坐在那儿,我想,估计不会有什么人来了。但不管怎么讲,画已经挂上了,我们的展览将要如期举行了。”期待了许久的艺术交流,可能最终只能以“冷清”收场,翟优的内心有无奈,但更有不甘。因为这份不甘,他们临危不乱,秩序井然,做了所有能做的最后努力。然而,情况出人意表。16日开展当天,现场来了法国的学者、艺术家、市民、学生等,上百人几乎挤满了活动大厅。展览的如期举行,不仅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面貌在巴黎得以充分展现,同时也架起了一座文明交融、情感互通、命运与共的友谊桥梁。在这之后,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与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艺术交流往来不断。信任,就此建立,这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础。

中国水墨,与中国的文化心理相契合。老子讲,“知其白,守其黑”,黑白辩证正是中国古典智慧。禅宗主张“不立文字”,妙悟者不在多言,力求以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可以说,中国画追求的天籁神韵、凝练传神,根植于深厚独特的哲学体悟之中,指向不同于西方演绎逻辑的审美选择。有不同,有区分,才有交流互鉴的意义。然而,中国文化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而“走进去”需要更多的主动作为。“在我们展览的时候,有的观众也很直接,他说我看不懂,所以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究竟怎样去策展,怎样去交流,而不是说我们画往那儿一挂就完了。”2016年,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在纽约中国画展览中,举办了一场“水墨文化”讲座,从文化审美、精神内涵等更多维度与当地民众展开了一场互动。2017年,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在俄罗斯、法国、美国等多地,针对当地老百姓发起了一场“你喜欢中国画吗”的问卷调查,从喜欢什么题材到喜欢哪些画家,力求客观真实地了解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画。

2018年春节,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在纽约时代广场发起了“新春送福”活动,把最具中国喜庆寓意的“福”文化带到纽约,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可以连接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作为民族艺术的书法在这种亲切、直白的沟通中被更多外国朋友接受了。2019年,纽约时代广场这个宣传枢纽在被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持续地“开发”。艺术家们用笔描绘、书写二十四节气,让水墨艺术同节气文化相结合,然后全年按时序在纳斯达克大屏幕上展播。中国画在持续地走出去,中国文化在持续地走出去,多向互补的文化交流态势在显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不是虚言。一直以来,在翟优使出浑身解数策划的文化交流活动中,总有这样的一股积极主动的生猛劲儿,而这股生猛劲儿,正来源于他内心强大的文化自信。在近代以来的中西文化交流中,中国更多地扮演吸收、学习的角色,中国艺术家们也在积极理解、借鉴西方的艺术成果。然而时代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人对自身悠久而瑰美的文化传统有了重新认知,更懂得如何科学处理本土文明与外来文明的关系,既不夜郎自大,也不顾影自怜,善于从世界看中国、从中国看世界,增强文明自信与自觉。翟优和同行者们,已经不安于被看见、被发现甚至被挑选,他们主张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不同文化的交流中。通过展览、讲座、民俗互动等丰富形式,为各国人民观察和感知更加立体、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口。德国学者伊里亚斯在《文明的进程》中提出,应该对“文化”与“文明”进行界定和区分,“文化”是使民族之间表现出差异性的存在,时时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自我和特色,因而文化没有高低之分。而“文明”是使各个民族差异性逐步减少的东西,表达的是人类普遍的行为与成就,和“教养”、“知识”、“规则”等意义相连。平等互信的现代文明理念是交流的前提,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则是交流的动力和源泉。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世界,让世界看见中国人博大精妙的黑白艺术,看见中国人对自然造化的万种柔情,看见天人合一的文化心理,看见睦乐天伦的伦理追求……

透过中国画,世界读懂中国符号,感知中国文化,体味中国精神,见证一个充满创造力、凝聚力和责任感的文明大国。翟优,是艺术行者,他在探索着水墨艺术走向远方的道路。这条路道阻且长,但同行者一定越来越多,路一定越走越广阔!
撰文 / 杨惠娟、覃天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