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董江平,字子均。民建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客座教授,民建中央书画院常州分院副院长,浙派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田园山水画院理事会理事,江苏省民建书画院画师。

作品及画论文章发表于《美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艺苑》《中国艺术瞭望》《学苑擷英》《羲之书画报》《艺以载道》等刊物,作品曾于巴黎卢浮宫法国国家美术馆陈列并入展2016法国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出版《聚焦浙派水墨前沿—董江平专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董江平专辑》。入围第三届“陆俨少奖”全国中国画展,入选西泠印社主办第三届“弄潮杯”钱塘江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作品展。多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雄健浑朴笔简意浓

——读董江平中国画

高峰/文

在当今中国画坛山水画家中,师法大师的人概不乏其数。他们有的已经炉火纯青跻身于大家之列,有的正百尺竿头努力攀登;而有的无非狐假虎威徒具虚名。此中更多的,我想像董江平这样曾就读中国美院山水专业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和功底,并拥有较深的学养和较高水准的中青年画家,以自己的睿智和坚毅,在山水画领域里执着求索且不乏建树的人是其中一位。

董江平先生主攻山水,他很重视书画的用笔关系,已经形成了一套在绘画的理念到创作实践中比较系统而完整的学术思路。他讲到,中国画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中国画反映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和特有的哲学,这也是他刻苦攻读的潜在因素。他一直以来在理念上对中国画学思想作了深入研究,潜心研习中国山水画,他在理念上和实践上可谓“双修”并行,相得益彰。在实践层面上对很多古近代名家大师的作品,均作了极见功底的研习和临写,如李成、范宽、郭熙、王蒙、倪瓒、黄公望、石涛等皆被他收摄笔下,无论忙闲,始终坚持,锲而不舍。他的这些作品既存古人之“形”,又夺古人之“神”。董江平认为,学习古人要有一种主动的心态,而不是被动的“死学”。

体现把握中国画的书写本质。他在探其古人难度`深度和攀其高度上作了令人叹服的努力,坚持走“重传统、师造化、求创造”的绘画道路。物象随意而立,无拘无束的创作状态会使笔墨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往往超越具象。中国的笔法、墨法、水法是从理论上分说的,在具体运用时笔、墨、水相互依存不可分。大胆落笔须要细心收拾,“大胆”可展示气魄,“细心”才能探求精微,这正是笔墨的深邃之处。他有深厚的功底,而又善于思索,则对其所要画的又着力刻画,雄健浑朴,笔简意浓,因而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写生创作出很多精品佳作,并不断有新作品问世。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情感之源来自生活。董江平自幼习书画,他从中国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生活的总体观照中,感悟到新时期艺术创造的使命。他以切身的体验视大好山河为灵魂所在、气质之所有、感情之所托、艺术之所求,试图书写山水的阳刚之美和雄强之风,在创作写生时、坚守传统用笔以求新变。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无论吉绿,抑或写意,都是难寻踪迹的。不同地域风光的作品本身就带有一种令人浮想的奇异性。就自然会引发画面的风格、语言以及最终视觉效果上的极大差异。其事实上,董先生的画面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足以一眼令人辨出,在众多山水画中独树一帜。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董先生对待传统的一种机智的表现,也是自身文化内涵的某种流露。

董江平不论在主题的表现上,还是在形式的追求上均有自己独特的面貌,在他的画作中山中有小景也流露出淡淡禅意。画中的山石用小笔细写,并用墨、青、赭等简淡渲染,画中的树、树杆笔笔写出,树叶多用夹叶、点叶,树形复杂多变;房屋、溪流用骨法用笔层层写出来。写生作品中,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有变化的画面中,画中山石树木各不同、姿态不一、神情各异,有形有色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他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和章法都很巧妙。风云独具的自然风光和底蕴丰厚的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他的画有笔、有墨、有内容、有情感,摆脱了一般化、概念化和公式化的陈旧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他的画来自生活,中视技法,主体鲜明,绘画语言清晰,画面清新,明快、悦目、亲切。

作为一位已经成绩斐然的中青年画家,董江平近年来作品愈显成熟,也愈显分量,但他从未满足过已经取得的成就,而对自身外的名利淡然处之。风格及个性,作品之灵魂,风格不能强求,有些东西还需长期的锻炼,中国画的精神乃至笔墨技巧、意境、墨韵最终要靠自身的长期感悟、理解、体验才能掌握和升华。董先生正用心在这条艺术的大道上进行着艰苦的跋涉,并努力创造着更高、更新、更美的艺术精神境界。

(注:作者为《中国艺苑》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