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还是艺术?
当你凝视安迪·沃霍尔的《金宝汤罐头》( Campell’s Soup Cans ),这个疑问由然而生。金宝汤罐头作为批量生产的商品,本该陈列于商店货架,或配上洗脑的广告词充斥于电视屏幕,而安迪·沃霍尔却将它原封不动地画下来,陈列在美术馆、画廊,堂而皇之地成为一件艺术品。
与其追问艺术到底发生了什么,更应该追问的或许是:时代发生了什么改变?
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一边在蓬勃的经济体系下沉溺于商业的狂欢,一边在喧嚣反叛的生活世界中为权利和自由奋力抗争。
正是这样一个充满限制却也充满突破限制的可能性的时代,哺育了这位顶着乱糟糟银色假发的叛逆青年。深入骨髓的反叛精神,驱动他对商业和艺术的边界发起了大胆的挑战,也为人们所面对的暴力而创作。
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美国能够把任何事情和任何人都视为英雄,
这一点太伟大了。
——安迪·沃霍尔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人均收入为欧洲的15倍,每天出产2万辆汽车,每16分钟建成一栋房屋,足以绕地球两圈的州际高速公路带着美国人开上汽车头也不回地奔向自由,波音707载着人们在美利坚的天际线上翱翔。
看着这样的美好景象,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有十足的信心,人们相信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生产和消费能解决一切问题。
刺激消费离不开广告。在欣欣向荣的麦迪逊大道上,广告业成为最有魅力的行业。广告人在消费的世界里一呼百应,他们精心编织关于“美好生活”的神话。而电视的普及则加速了大众传媒这辆“快速列车”,将各种图像铺天盖地地撒向城市的各个角落,齐心协力地描绘着一个更大、更快、更好的美国梦图景。
六十年代百威啤酒和可口可乐广告,以生动的图像配上鲜艳的色彩,以及煽动性的广告语让消费者瞬间带入这种幸福、休闲的场景。谁看了能不心动呢?(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是在那个兜售欲望、鼓吹梦想的消费时代里,怀揣着成为商业艺术家的梦想,年轻的安迪·沃霍尔来到了纽约麦迪逊大道,谋得了一份商业插画师的工作。他的插画作品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风靡全美。可以说,正是消费社会成就了最初的安迪·沃霍尔,这一段风光的商业插画师经历将商业和艺术关系的思考自然地融入了他的艺术实践中,为其艺术创作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安迪·沃霍尔早期商业插画作品
图片源于:民生美术文献中心藏书
ANDY WARHOL "GIANT SIZE"
这种印记在最初的《金宝汤罐头》中就已显露无疑。他将商品图像直接转化为艺术作品,模糊了商品与艺术的界限。但在消费为王的时代里,有什么能逃得过商业呢?又有什么是不能够成为商品呢?安迪·沃霍尔所做的,只是如实地描绘了讽刺的现实罢了。
在“批量生产”中寻找自由
我用一天的时间创造了50个猫王。
——安迪·沃霍尔
没有什么是不能被批量生产的,这既是那个时代的雄心壮志,也是残酷现实。
从批量的罐头到批量的玛丽莲·梦露,从物品到人,所有东西都可以被批量,包括你按部就班的生活,它和超市里码得整整齐齐的产品无异。
玛丽莲·梦露作为闪闪发光的大众明星,她的身上贴满了供人“消费”的标签,却没有人看到这个具体而复杂的人和她备受折磨的一生。1962年,她的死讯令整个世界都感到震惊,而同样引起轰动的还有沃霍尔于同年创作的一系列梦露肖像画。在这些作品中,不断重复的梦露就像超市货架上的商品,在娱乐和消费中消亡殆尽。
玛丽莲·梦露和安迪·沃霍尔于1962年
创作的《玛丽莲·梦露》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西海岸的好莱坞“梦工厂”就像一个银幕巨星制造机,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造梦者以及追梦者前赴后继,造就了无数电影巨星,玛丽莲·梦露只是其中之一。而渴求名望的安迪·沃霍尔在玛丽莲·梦露肖像所带来的成功后,将关注点转向了各类名流和巨星。他们的辉煌与落寞,甚至是死亡,都为安迪·沃霍尔的创作带去了源源不断的灵感。观看其肖像作品,如同翻阅一本“名人花名册”,梦露只是序幕。
马龙·白兰度和安迪·沃霍尔于1966年
创作的《马龙·白兰度四联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说这些银幕巨星折射了人们对成功和名望的渴求,那么新崛起的摇滚乐则唱出了青年对自由、和平的向往,以及对主流的反叛。
从猫王到鲍勃·迪伦,从滚石到地下丝绒,这些摇滚明星用最独特的嗓音,唱着叛逆而温暖的歌词,引领着年轻一代勇敢地对抗那个物欲横流却又空虚而残忍的社会。而安迪·沃霍尔的“花名册”里自然少不了这些摇滚巨星。
1954年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凭借歌曲《That’s all right》出道,并成为摇滚乐坛的象征、美国流行音乐最重要的人物,也是安迪·沃霍尔关于伟大偶像的系列作品中的重要人物。
猫王(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波普图像”展览现场(右),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被称为美国伟大的自由之声、摇滚音乐诗人、反叛先锋的鲍勃·迪伦在1964年,以一首反越战民谣《Blowing in the Wind》走红歌坛,1965年,以一首《Like a Rolling Stone》再次轰动全球。就在这一年,他在安迪·沃霍尔的“工厂”中遇见了安迪·沃霍尔的缪斯女神伊迪·塞奇威克,三者之间还发生了一段说不明的三角关系。
1965年,鲍勃·迪伦在“工厂”里,面前的作品是安迪·沃霍尔以电影《手足英雄》中猫王的经典剧照为灵感的创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4年,另一支来自英国的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首张专辑《The Rolling Stones》发行,完成了一次全美巡演。1975年,安迪·沃霍尔为滚石乐队主唱米克·贾格尔拍摄了宝丽莱照片并创作了肖像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5年,在格林威治的一间小咖啡店里,一个年轻的乐队遇见了安迪·沃霍尔,他们便是摇滚乐史上不可绕开的一支乐队——“地下丝绒”。沃霍尔当即与乐队签约成为其经纪人,并为他们创作了首张专辑《The Velvet Underground And Nico》的封面,那只家喻户晓的香蕉诞生了。
安迪·沃霍尔与地下丝绒乐队(左), 图片来源于网络;
首张专辑封面(右),创作于1967,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在展出
停止暴力,为了平等和爱
一只白鸽子要越过多少海水,才能在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
——鲍勃·迪伦《答案在风中飘荡》
( Blowing in the Wind )
这即是60年代的美国社会,一个经济繁荣、物质丰裕却容不得黑人同乘一辆公交,同上一所学校,甚至是使用同一本课本的时代,它复杂,充满矛盾和偏见,令人迷惘。或许是因为亲身感受过暴力所带来的恐惧和创伤(安迪·沃霍尔曾遭受枪击,并花了很长时间才得以疗愈。),这样的矛盾也在安迪·沃霍尔的作品里显露,从社会名流到街头暴力和死亡,他的一只眼望着那些“成功人士”的辉煌璀璨,另一只眼睛则留给了暴力与不公的至暗角落。
美国阿拉巴马州塞尔玛市的一件洗衣店写着“仅白人可进”。
Photo by John Kouns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林肯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发表演说《我有一个梦想》,二十五万名群众聚集于广场前,为这位伟大的运动领袖所期盼的自由、平等的景象所激动、颤栗。这是美国60年代民权运动(African-American Civil Rights Movement)的历史性事件,也正是在这一事件后,经历了长达百年平权斗争的美国黑人终于迫使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与歧视政策为非法。
1963年,8月28日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广场前发表演说。
AFP/GETTY IMAGES
1963年安迪·沃霍尔为同年5月17日发生的一次警察袭击民权运动人士的事件创作了作品《粉色种族暴动》( Pink Race Riot ),一次暴力事件变成一张张从不同视角切入的图像,覆盖上鲜艳的红色,赤裸地展示着死亡与暴力。
安迪·沃霍尔,《粉色种族暴动》,1964
? 2020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 / Licensed by DACS, London.
同年,《现代摄影杂志》(Modern Photography magazine) 上的一张芙蓉花照片激发了安迪·沃霍尔的灵感,创作了作品《鲜花》( Flowers ),而“鲜花”这一意象在那个时代象征着非暴力抵抗。
二战后的婴儿潮一代在美好理想和残忍现实的错位中挫败、迷失,最终选择了反叛以自救,一股袭卷全美的反文化运动就此展开,也被称为嬉皮士运动。在摇滚乐的催化下,他们穿上色彩鲜明的衣服,戴上鲜花,高呼着“Flower Power”(权力属于花儿)走上街头反抗主流文化、批评政府对公民权力的限制和资本家的贪婪。在面对违反民意的越南战争时,展开一波又一波的反战游行,并在1967年的夏天里发出了“Make Love Not War”(要爱不要战争)的呐喊。
反战游行的抗议者高举“Make Love Not War”标语(右),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波普图像”展览现场,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1970年,一场“妇女平权罢工”游行轰轰烈烈地展开,示威者高举“ Don’t Iron While the Strike is Hot”( 别在罢工火热时熨衣服)的标语,将孩子丢在丈夫们的办公桌边,罢工投身于街头,为平等的教育、报酬、就业机会和堕胎的权力所抗争。
女性走上街头参加“妇女平权罢工”游行,同时呼吁停止越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9年6月27日的夜晚,警察照例闯入格林威治一间名为“石墙”的同性恋酒吧逮捕同性恋者,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搜捕遭到了愤怒的反抗。在被警察毫无缘由的当街殴打后,反抗者聚集起来将手边的石块和酒瓶猛烈地砸向警方,大批支援者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的人群不断扩大,这就是著名的石墙暴动(Stonewall riots)。暴动后的几天里,遭受长久压迫的同性恋群体走上街头罢工游行,抵制性向歧视,争取最基本的人权,这是同性恋群体第一次走出阴影,走上街头为权力抗争。《女士们先生们》系列便是对当时的性少数群体的真实记录。
1969年石墙运动后上街游行的同性恋群体(左),安迪·沃霍尔为跨性别者及艾滋病活动家Marsha P. Johnson所创作的肖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和我们一样鲜活
我从不想成为一名画家,我只想跳踢踏舞。
——安迪·沃霍尔
正在超市购物的安迪·沃霍尔, 普通得有点可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一心想要远离曾经的自己,悉心装扮成另一个人的安迪·沃霍尔,同那个矛盾的时代一样充满和自我的抗争。他想要拥有名望、想要变得富有,也为此混迹过上层社会,结交各类名人,却也时时刻刻关注着边缘群体,以独有的方式抗争着。商业的土壤滋养了他的艺术表达,而他那看似疯狂的艺术家梦想和令人惊讶的反叛行为则是时代的印记。只有摘下“安迪·沃霍尔”这个标签之后,我们才能看到生活在那个时代里的,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撰文:林可诗
排版:林可诗
春节来美术馆看什么?
点击链接了解更多??
????
为了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艺术家的思考。
??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将于
每周六、日下午
推出双展导览,邀请您漫步美术馆、畅聊当代艺术,欢迎届时参与!
ASK ME!
双展导览
时间:
每周六、日下午
第一场 14:30—15:15
第二场 16:30—17:15
导览语言:
中文
集合地点:
一楼美术馆前台
???? 持展览门票即可参与,无需预约 ??
正在展出
?? 展览通票,60元
?? 扫码进入美术馆微信服务号可在线购票
?? 夜间美术馆
即日起,每逢周五、周六,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文献中心、ARTsMALL、ARTsMALL Café)延长开放至20:00。
?? 购票优惠条件
-以下人群可免费观展:
身高1.3米(含)以下或6周岁(不含)以下的儿童(每位成人限带一位免费儿童);现役军人凭军官证或士兵证;残疾人凭残疾证;70周岁(含)以上凭老年证或身份证;医护人员凭相关执业资格证和本人身份证。
-以下人群可享展览门票5折优惠:
全日制大中小学生(不含成人教育、研究生)凭学生证
?? 留言福利
参与美术馆微信推文留言互动,推文中(单篇)留言获赞数最高者,可获赠双展联票2张。
*于每周六进行赠票统计
*获奖人数依每周推文篇数而定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所有。
Reading Recommadation
* 波普图像——安迪·沃霍尔的1962-1987
?? 始于1962——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
?? 内含大量剧透,点击需谨慎! ??
MAA x 展览 | 关于安迪·沃霍尔,你想知道的我都有 ??
Let’s POP!解锁你的波普技能
* 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品展
?? 以图像阐释自我
?? 变动中的多元化时代
民生美术文献中心
ARTsMALL & ARTsMALL Caf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