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尹山湖美术馆近期展出的“生活之内Insight & Vision”苏州特展特别单元“径Pathway"中,青年艺术家顾承洋为我们带来了他的作品——《大部分的人都忘记了我们都有第一次觉察这个世界的时刻》、《余温》以及《接近》。

这是关于交流和互动的作品。“我觉得沟通在我的作品里面蛮重要的”,在这次采访中,顾承洋与我们分享了他对生活、对艺术、对创作的看法。

顾承洋青年艺术家

Q:很高兴您能接受这次采访。您本科就读于台湾艺术大学雕塑系,为何选择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深造呢?

A:我在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来我们学校交换,当时我跟他玩得比较好,他建议我试试看。于是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同时我也蛮好奇大陆的当代艺术状况,当时在这方面接触得比较少。后来我考上展老师的研究生,就过来了。

顾承洋,《大部分的人都忘记了我们都有一次觉察这个世界的时刻》,2021,热塑土、感温颜料、铁,组合尺寸350 x 350 x 70 cm。

图片来源:“生活之内Insight& Vision”2021展览现场

Q:这两段学习经历分别给您的艺术创作带来什么影响?

A:我觉得大学时期的创作停留在材料的摸索和选取上,更多的是在寻找一些材料的媒介可能。来到这里以后,我更看重观念上的逻辑。材料不再成为创作的重点。材料要对应观念的改变。两段学习经历最大的改变在于观念。

Q:您是什么时候对雕塑感兴趣的?当时学习雕塑艺术的契机是什么?

A:最早的时候,我们也不了解雕塑是什么,只知道要考学。高中时,老师做了一只马,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雕塑的概念。当时我们班好几个人都觉得很有趣,可以考考雕塑,蛮好玩的。我们几个之前都是学画画的,考进来之后,我就从大学到研究生,一直在学雕塑。

学雕塑让我无法再回到平面思考,我的脑袋里面始终是一个立体的、空间的架构。


青年艺术家顾承洋在布展现场

Q:本次的参展作品,也就是您现在正坐着的这个作品是《大部分的人都忘记了我们都有第一次觉察这个世界的时刻》,这是一件关于交流的作品。那您希望通过这件作品与观众交流什么内容?

A:我们平常最大的接触就是交流,我觉得沟通在我的作品里面蛮重要的,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沟通。最初产生这个想法是在运动场。我们都需要休息的椅子,无论在展场、运动场还是文化场。在苏州园林里面走的时候,我们也常常会看到人们坐在石头上、凉亭里,或者路边。人们在这些空间中的沟通反而非常有吸引力。

青年艺术家顾承洋在布展现场

所以我希望人与人之间,或是人与作品之间存在着一个沟通关系。

Q:观众坐在同一位置一段时间之后会有文字出现,您是如何选择这些文字的?这些文字在作品当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A:我当时一直想不到上面的文字要留什么,想了很长一段时间。偶然间我看到我笔记本上的文字,觉得还蛮适合这次的主题。但我已经忘记这些文字出自哪里了,是以前看的书还是看别的什么记下来的,它算是作品里面隐藏的一个小彩蛋吧。

青年艺术家顾承洋在布展现场

当你与作品结合之后,你的温度留给了它,在你离开之后,你会发现这里面隐藏的秘密。

Q:您刚刚提到这些文字来自于您过往的笔记,那这些文字组合起来是一句话呢还是在那段笔记当中截取的文字?

A:是一句话,留在笔记本上面的一句话。这些文字在作品上面围成一圈,你可以跟着一直念一直念,不会断。

Q: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另一件参展作品《余温》的创作背景吗?

A:当时我在北京的一个独立空间,一个全采自然光的空间,没有展灯。空间的负责人跟我说他想做一个进行中的展览。我可以持续地制造,作品可以在展览中持续地发生。

顾承洋,《余温》,2020,布料衣服、针线、棉布、影像记录,500 x 1000 cm。

图片来源:“生活之内Insight& Vision”2021展览现场

我就做了《余温》这个作品。这是一次连续七天的行为表演。我每天把自己的衣服放在展场中,邀请观众再穿回来。

Q:《余温》这件作品在此前做过多次巡展,这是一件互动性非常强的作品,那观众的反应是否也属于该作品的一个部分呢?

A:在我的作品中,观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观众一定要接触到我的雕塑,接触之后作品才算真正成立,否则它就是物件。我想在这件作品中抓住的,就是人的接触。观众的反应会有很多变化。

顾承洋,《余温》,2020,布料衣服、针线、棉布、影像记录,500 x 1000 cm。

图片来源:“生活之内Insight& Vision”2021展览现场

我们平时很难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一些反应,除非与物体有所接触。当观众穿进我的衣服时,需要自己去拉伸、去寻找、去探索,随后他们就知道我的衣服的缝制轨迹。这个过程需要思考,衣服就像一个通道或者窗口,观众可以通过衣服与我沟通。

Q:您刚刚提到的“观众和作品发生接触”这个概念,是从作品一开始展陈时就有的,还是在过程中逐步发展的概念?

A:我毕业展做的是和人相关的作品:人们平时无意识的动作,我要把它调动出来。这件作品创作于毕业展之后,是毕业展作品的延伸。我开始思考一个人怎么可以经历另外一个人的过去,发现只有艺术可以帮人们实现这件事,不然人们只能想象。

作品和作品之间互相联系,先后承接,引导我慢慢往下做。

Q:您有观察过《余温》展陈现场观众的反馈吗?这些反馈对您后续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A:很多人觉得这件作品很温暖,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关系,恰好在疫情发生的时候展览。也可能因为这件作品是用布料缝制的,给人的感觉比较内敛。现场光线也是一部分原因。

顾承洋,《余温》,2020,布料衣服、针线、棉布、影像记录,500 x 1000 cm。

图片来源:“生活之内Insight& Vision”2021展览现场

观众的反馈让我觉得我可以往更感性的方向走。我在做作品的时候,刚开始都是偏理性地去思考、去想,这是我想要改变的。

Q:《接近》巧妙地将一个走廊通道变成互动性的空间分割作品,请问您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

A:我在想,如果让雕塑动起来,会是什么样子?怎样可以让雕塑不断地移动,同时人还保持着运动过程。我就做了一个推门的动作,去分割空间。但我原来计划布置在二楼的楼道,因为技术问题,现在改在了一楼的过道。

Q:在这件作品中空间的移动需要观众进行推动门板的动作,进而更具有仪式感,那您是否希望通过这一动作强化某种概念呢?

A:人的意识很难停留在某个当下,所以我的作品基本上都会让人想要把那个当下留在这里,包括移动的过程也是。在走动的过程中,我们没办法知道后面是什么,未来是什么。

顾承洋,《接近》,2021,热塑土、不锈钢、灯、综合材料,800 x 260 x 270 cm。

图片来源:“生活之内Insight& Vision”2021展览现场

我们没办法到达,而只能是接近我们要达到的那个目标,有可能是尽头,有可能是对面的人,我们会很忐忑。我想让他们意识到:作品在身体里面发生反应。

Q:您的作品有很强的互动性,请问您对于作品的互动性有何看法?它赋予了作品什么新的意义?

A:互动性让我的作品区别于传统的雕塑,使它不再是一次笨重的、以视觉为导向的观看。人要通过接触跟它发生关系、跟它交流之后,作品才真正产生。这个关系是作品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可以没有,虽然它很抽象。

Q:您认为生活中的细节与艺术有怎样的联系?

A:艺术的发生很容易来自于生活细节。比如我现在坐着的这件作品,就来自于广场中的人坐在一起沟通,或庭院凉亭中的人坐在一起聊天。生活细节很容易成为作品元素。

顾承洋,《大部分的人都忘记了我们都有一次觉察这个世界的时刻》,2021,热塑土、感温颜料、铁,组合尺寸350 x 350 x 70 cm。

图片来源:“生活之内Insight& Vision”2021展览现场

Q: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您未来的创作方向吗?

A:未来的创作方向可能还是会跟身体有关。身体作为一个主体,去觉察这个世界发生的事情。

我的作品还是想要强调人跟这个世界接触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或变化。

Q:您是如何通过作品来阐述“生活之内“这一主题的内涵的?

A:我觉得生活来自于交流,来自于人跟人之间的互动。我们和外面这个世界的接触、跟生活的贴近,整体来说都是在生活范围内发生的事情。

Q:您对这次展览以及尹山湖美术馆有什么寄语?

A:希望这次的展览可以顺利进行,希望苏州的观众可以透过作品去了解当代艺术,希望大家彼此之间可以进行交流。

青年艺术家简介

顾承洋,1995年出生于台湾。他常以观察者的角色切入当代人日常生活与行为习惯,并对此进行创作。

人总是会浅移默化地被接触到的东西所影响、塑造。他使用不同的材料还原这些当代人的日常习惯本质,进而在观念上重构语言、动作、概念等,揭示社会中隐藏在我们意识下关于身体感知的经验,构建自己的雕塑作品语境。他在作品中讨论的是一些生活里无意识的动作、姿态,以及不被注意的规则、现象,将这些不经意的片段捕捉下来,以雕塑的语言进行实验性的探索,找到这些行为习惯在特定场域与身体的交互关系。再透过雕塑把我们平时的无意识的身体动作经验从消失的状态中强调出来,并由此衍生出对于美学本质和艺术观念形态重塑性的思考。

展 览 信 息

“生活之内Insight & Vision”苏州特展

展览时间:2021年4月28日——7月10日

展览地点:尹山湖美术馆1-4F展厅

展览展出艺术家展望、音乐人张亚东和建筑师青山周平三位老师的作品,特别单元“径Pathway”中汇集了顾承洋、金雨、刘亚洲、时子媛、张佳沁5位青年艺术家的创作。

苏州市吴中区环湖路299号

【开放时间】

09:00-17:00

(最晚入馆时间为16:30)

【参观须知】

展厅内禁止吸烟

请勿在展厅内饮水或就餐

以免影响您的参观体验

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

需在成人陪同下文明观展

【个人参观】

目前仅支持现场刷本人身份证登记预约

【团队参观】

团队参观请拨打下方电话号码提前预约

0512-65870770

【交通信息】

公交513路/509路(尹山湖美术馆站)

地铁2号线(郭巷站)

转公交509路(尹山湖美术馆站)

【官方网址】

www.ysham.com

【官方微信】

Y I N M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