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园林和宗教庙观中,你一定见过一排排碑廊,古人相信“金石永年”,他们把文字刻在石碑上,期待将故事和诗篇传于后世。在文庙的苏州碑刻博物馆里,潘金杰日日与这些石碑相伴,感受岩石粗粝表面下流淌的岁月和文化。

北方碑刻苍劲,南方细腻,苏州在文化繁荣的盛景下更是流传了许多精妙的碑刻,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以国家一级文物《平江图》为首的四大宋碑。碑刻往往与书法共存,学书法的人有谁不曾临过几幅碑帖,在不同年代的拓片里找到时光的痕迹,潘金杰也是如此。

他6岁学习书法,高中学习篆刻,大学对拓碑感兴趣,在老师的介绍下拜师时钟德,成为了苏州碑刻技艺第四代传人。毕业后他就一直在苏州碑刻博物馆工作,一边继续学习、雕琢着自己的碑刻技艺,一边为碑刻技艺的传播和传承在努力。

碑刻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兴盛于魏晋,在明清达到巅峰。古时文人收藏字画条件有限,不能时时展阅,又想和友人分享,便以碑刻的形式保存,既可以供人赏析,又能将分享拓本。

而拓本的好坏就与碑刻和拓碑的技术分不开了。碑刻一般分两种:书丹上石,即直接在石头上写印记;另一种双勾上石因为要求石头质地相对细腻,是南方独有的工艺,将透明的油纸覆盖字画,照着墨迹在正面用墨勾画下来,反面再用朱砂勾画一遍,就可以覆在石头上刻印了。

碑刻要求运笔的浓淡、力度和流畅程度都要在石头尽可能完整地复现,但不是人人都有潘金杰这样的耐性和书画基础。在无论是保存的方法,还是复制的手段都有了极大进化的今天,碑刻的需求变少加上自古以来碑刻技艺都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传承,了解碑刻的人也越来越少……

为了传承和保护这一非遗项目,潘金杰在苏州碑刻博物馆的支持下成立了国内首家苏州碑刻技艺体验中心,开展了碑刻技艺进校园活动,深受苏州各中小学老师、学生们的喜爱。此外,还有相关讲座和体验课的展开,辐射至不同区域和人群。

碑刻是历史文明的见证,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大多数石碑经过风吹日晒,不可避免地产生损毁。潘金杰近5年为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留园等各类机构拓制过古碑拓片共计3万余张;参与复制各类古代碑刻作品60余块;保护修缮古代残存石碑百余块……

修复、继承、记录、宣传……潘金杰的工作既丰富又单调,围绕着碑刻忙碌,“不要让碑刻技艺出现断层,让未来对碑刻感兴趣的人有迹可循,或许很辛苦,但我乐此不疲,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喜欢和传承。”

潘金杰

毕业于天津理工大学项目管理专业。现为苏州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东吴印社会员。擅长苏州碑刻技艺,其作品刀法娴熟,尊重传统技法,讲究保持原貌,以钩摹凑刀镌刻锤拓。取材古代文人书画等为作品创作内容,其所刻碑刻作品能高度还原作者书画内容,以刀代笔,刀法细腻娴熟,所刻作品有浓厚的金石韵味和文人气息。

可在这里找到我们

小红书:苏州艺术志

知乎:苏州艺术志

新浪微博:@苏州艺术志

长按关注 苏州艺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