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鸣川老师与郑忠

艺术广东.国际艺术交流展于2021年10月25日在佛山市西樵山文化中心举行。

每每想到佛山总是会想到一个人,《佛山文艺》的副主编邵鸣川老师,那天与战友王兄微信上闲聊,他说“知道郑兄要去佛山办画展,你当然要去看一下邵鸣川老师了?”,战友们都知道在当兵岁月影响了我人生轨迹的邵老师。只不过当时我也不知道邵老师的下落,这些年通讯工具的更新换代,让好多的朋友失去了联系,家中的座机大多不用了,手机号码也有变动。这不打邵老师的电话,打了十多次就是没人接听,我打114查询《佛山文艺》编辑部的电话号码,竟然没有登记。怎整?无奈之下抱个侥幸心理,在她的老手机号码上发了个短信,“您是邵鸣川老师吗?”,一天没有回复,心想真惋惜,将要到佛山了,却见不到当年给我滴水之恩的邵鸣川老师,能去看看她也好啊!不免心中惋然若失。到了晚上竟然收到信息“我是,你是谁?”心中一喜,终于失而复得!原来邵老师在《佛山文艺》任职时参与过一个地产项目的广告事务,这个电话被人打烂了,就换了新的号码,不过这个老号码依然保留着。只是偶尔看看。而我的手机号吗也换了两次。哦!好险!

那天24号是我苏州姑姑89岁的生日,参加了庆生午宴,下午到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乘班机,是日夜宿机场附近的酒店,第二天赶到西樵山文化中心,下车伊始,在我的展位前正在踌躇,手机响了,阔别多年的邵老师依然精神抖擞的款款而来,还带来两位她的学生,是来帮我布展的。数年不遇,一来就帮我干活,情何以堪?于是我们四个人干了起来,(我是全场最后一个布展的)。不到一个小时,布展完毕,邵老师先是评价了我的参展作品,好似美术评论家一样很有见地。尽管好多年没见,邵老师几乎没什么变化,依然思维敏捷,语言犀利,循循善诱,中气十足。

我感到在她的面前,我依然还是个当年的小战士,她像个大姐姐,又像慈母一样的感觉。幸福感沛然而生。在十九岁那年她的一番话激发起我与生俱来的天问。

艺术广东.国际艺术交流展B12郑忠水墨画展

让时间回到上个世纪,1981年时为海军南海舰队38212部队潜水员的战士郑忠赴海南岛榆林基地执行任务,第一次从海口乘军车前往三亚,沿途南国海上岛屿的风光让这位艺术青年游目骋怀壮怀激烈,激励不已,当时就写了一篇日记<海口三亚行>,后来回湛江基地,被战友王立锁看到这篇草稿,认为写的不错,这时王立锁已经经常在海军报上发”豆腐块”了,受他怂恿,就把这篇文章寄给了<佛山文艺>编辑部,才开始还在惦记着寄出多长时间了,但是一去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慢慢就淡忘了,又过了一年,郑忠忽然受到了<佛山文艺>编辑部来的一封信,说你的文章写的好,即将在报上发表,署名是邵鸣川,一时让郑忠高兴的那个劲就甭提了,刚好这一批到广州海军疗养院度假的名额有郑忠.于是在度假的小战士郑忠跟疗养院请了假去佛山,照着信封上的地址按图索骥找到了还在佛山市文化局大杂院的<佛山文艺>编辑部,见到了编辑部的邵鸣川老师,邵老师一见郑忠很惊讶,她说”你的<海口三亚行>是用文言文写的,我总以为写这文言文的作者起码是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怎么才这么小就写的这么好的文言文?”那可真是受宠若惊啊!平生第一次有作家夸奖我,当时邵老师滔滔不绝讲了好多,但讲了些什么大都记不清了,但一辈子刻骨铭心的是邵老师送了一书包的书给了我,那时节买书可不容易啊!我 是带着邵老师一书包沉甸甸的爱回到疗养院、回到部队、回到军旅生活中的,给你一点阳光你就灿烂,从这儿起步我开始了我的文学之梦!当时邵老师还说了这样一句话“郑忠!你好好写,你将来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作家的”。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邵老师。


1981年于广州石榴岗海军疗养院的潜水员郑忠

1991年作为国家大型企业江苏省海安丝绸印染厂工程师的郑忠在广州参加“中国青年科技博览会”,由郑忠研制的“彩虹印花工艺”获了大奖,会议结束后郑忠想到了在部队时期给过自已鼓励和帮助的《佛山文艺》的邵老师,于是与同伴付工一起前往,当时《佛山文艺》已经在一幢大楼上办公了,整个《佛山文艺》编辑部的老师们都对来访的郑忠露出热诚和欢迎,其中一个美编孔老师说“当兵回去考上了大学,做了工程师有了成就,还想到我们,不容易啊不容易!”那次邵老师和我谈了好多,还请我们到她的家中,煲了有广东特色的汤让我品尝岭南风味,当听说我们还没有去过深圳特区,为了让我拓宽视野,邵老师找公安局的朋友们为我开了边防通行证,那是我第一次去深圳。作家没能做成的我一不留神成了工程师,但作家之梦、博览群书、坚持写日记写读后感给了我良好的文化底蕴和无尽的精神滋养以及对生活的思考态度,使我尽管退伍后生活在小地方却敢做倚天之梦。

1992年12月到广州参加“中国青年科技博览会”并获大奖的印染工程师郑忠到《佛山文艺》编辑部,看望当年当兵时期给他以帮助的编辑邵鸣川老师。


2012年8月郑忠与<佛山文艺>总编助理邵鸣川老师于广州珠岛宾馆

2012年8月,又是十多年后,广东省委机关事务接待局给我按排住在广州市珠岛宾馆,因为事情多时间紧,我确定不了哪一天我能去佛山看望邵老师,就给了邵老师一个电话,于是邵老师第二天从佛山来广州看我来了,掐指一算我们认识将近30年了,这30年我渡过了兵学工商艺五种生活形态,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不管你飘泊天涯或是公务繁重,总有一个人不会因为你的变迁而始终把你当孩子一样关注关怀。

这是一种伟大的母爱啊!

这是中国文化人本能的一种良知!

小子我何幸焉?

在你少年懵懂无知的时候给你鼓励,给你爱抚!给你力量!给你信心!那就是给一颗干涸的小苗以甘霖啊!

在你初入社会,小试牛刀小获成功有点沾沾自喜的时候,又让你到改革开放最前沿去开阔视野拓展胸怀仰望高山。这是上升到哲理层面给你的人文关怀了!

树(散文)

我是一颗急于长大的树,春天忙于萌芽,夏天只顾储绿,秋天俯瞰脚下,才发现这里不是我的乐土。曾高兴微风把我的枝条轻抚;曾欣慰细雨将我的根须润泽。[我要长成参天大树!]我向太阳发出了呼喊。

我仰慕黄山的苍松,琼州危崖的古木,其深植石隙,吮吸地泉,仍能颔首兀立,雄踞凌绝。啊!我欲伴着大地的脉搏,我欲呼唤海之魂、山之灵,我欲……

风儿,请不要轻轻的吹;

阳光,请给我光和热;

雷暴,请把我猛烈抽打,

我就是要在这片土壤长成参天大树!

-----------郑忠1985年10月写于南通师范学院

1985年12月《佛山文艺》发表

人到中年,艺术渐入佳境,还常常不期然从遥远的第二故乡来封电邮让你沉思沉默沉静沉着

这是邵老师曾经给我的一封电邮:

郑忠:你好!

你的照片是JpG格式,我没有这个软件,所以打不开。不要紧,小图基本上看到大概了。感觉你现在的画,色彩用笔离不开你的丝网画的风格,这样好还是不好,你要好好思考。我觉得,能够拉开距离更好。以后少与别人提到自己“诗人气质”的话可能更好,诗人少了些理性多了些感性,你现在更是应该好好思索转型的问题了。水墨画如果能够拉开与丝网画的距离,你就是走了一大步了。

不要太多回头留恋,这是上了年纪才做的事。多做事少讲话,让事实证明自己,这,可能更好。

夏安!

鸣川 2011年 8月24日

她总象个倚闾而望的母亲在关瞩着惦记着天涯飘荡的游子,她总是这样关注着你的成长!

在她的心中,你永远是士兵!永远是个孩子!

我佛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