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personality)由古希腊语(persona)发源而来,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它是自然、社会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人的一生中,人格会随着年龄、际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人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三大特征。美国心理学家伯格将“人格”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人格的完善与否小到关乎生命个体的成长、成熟、成就感和幸福感 ;大到关乎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命运。所以无论在心理学领域,还是哲学领域,甚至社会学、生物学领域,“人格”这个话题都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观音菩萨之所以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正是由于其多样化的人格,也就是本文中多次提到的理想人格,这是一种需要人们不懈努力趋向的完满境界。

一、观音代表的理想男性人格——智慧、进取、勇气、力量

观音,亦称观世音、光世音、观世自在、观自在,唐代省去“世”字,旨在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

《妙法莲华经》载:“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印度佛教经典中对观音身世的说明,从性别来看他们都是男身,不是王子,就是大居士或者童子,很难找到女性身世的痕迹。《悲华经》里提到:“宝藏佛寻为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华严经》上说“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观音信仰在传入中国初期,其形象均为“善男子”。大约在南北朝以前,观音都保持着“伟丈夫”的形象,这从中国早期的观音经典和造像作品大都为男子汉形象这一点可以得到证明:南北朝木雕,观音唇上也有两撇小胡子;东晋时佛教高僧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中观世音形象是有大威神力的善男子形象;敦煌莫高窟第276窟隋代壁画上的观音方脸阔鼻,下有髭须。

那么,这一时期作为男性形象的观音,其所体现出来的理想人格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是具有唯佛能知的大智慧。在佛教的许多经典之中,观世音菩萨都是具有甚深的大智慧,可以代佛说法教化众生的典型代表,是众多菩萨的表率。中国民众耳熟能详的《心经》,据说就是观世音菩萨对佛陀座下号称智慧第一的比丘舍利弗尊者而说的,并得到了佛的认可。试想,连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比丘都要向观世音菩萨学习,可见观世音的智慧非一般人能及。的确,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佛曾说过观世音于过去世早已成佛,号正法明王如来,只是为了救度众生,示现为菩萨。而《佛说阿弥陀经》和《佛说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都说观世音菩萨是极乐世界的候补佛,相当于这个世界的候补佛弥勒菩萨。所以可见观世音的智慧除了智慧圆满的佛陀,是无人能及的。

其次,是具有极大的开拓进取精神。《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佛应大家的提问,介绍并赞叹观音“从无量劫来,成就大慈大悲,善能修习无量陀罗尼门”。观世音菩萨的广大智慧和神通都是长期坚持不懈修习菩萨道的结果,《华严经》中,观世音曾教育善财童子:“唯精进不退,近善知识,佛所护念,具足善根,净正直心,得菩萨根,开智慧眼,多闻多知菩萨境界。”? 观音菩萨在自我的智慧修习上和救度众生的实践上可以说是具有极大的开拓进取精神,如《道德经》上所说的“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观音菩萨人格特征之一就是勤奋精进开拓进取。

再次,是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观世音菩萨又叫“施无畏”菩萨,不仅自己无所畏惧,更能帮助一切众生获得勇气,远离怖畏。《普门品》和《大悲心陀罗尼经》上都有详细的表述。

此外,是具有广大灵感的神通力量。印度佛教承认观音具有巨大的神通之力,在中国佛教中,观音灵感信仰不但被推崇备至,而且无论南方、北方,无论哪个派别都毫无二致地深信不疑,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远非印度佛教所能比拟。

无论古今中外,男性的理想人格中,智慧、进取、勇气和力量都是被普遍推崇的,所以观世音菩萨早期在中国作为男性形象的人格特质中,这四点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二、观音代表的理想女性人格——慈悲、美丽、聪慧、柔韧

女性观音像大约开始于南北朝盛于唐朝。中国传说将其女性化最早的要数《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7931《法华持验》,该传说将其描述为唐朝的冯郎妇。北宋时期,有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献出手眼救父,修成观音的传说。宋元时期,有关此内容的宝卷广泛流传。宋末元初,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编成《观音大士传》使妙善的故事趋于完善。观音形象在中国变化的另一重要原因,很可能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让人很容易和女性联系起来,如母爱的伟大。人类天性遇到灾难困苦时,而观音常常以庄严的女性身表现出慈悲柔和的母性,去感应众生的苦难,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并且无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甚至不分善恶是非,只要诵念她的名号,即可寻声而至,将一切众生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女,一视同仁地对待,毫无保留地伸出援助之手。所以,民众把爱与归属的需求诉之于观音,让她一步步走入了中国人的心里,并作为一种原始积累融入了传统文化。


观音所代表的女性理性人格,首先是慈悲。《大智度论》上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印度佛教的观音身世男性说是在印度传统佛教轻视女性、甚至认为女性得道只有在转为男身之后才能实现的观念背景下产生的,而中国佛教的女身说则明显地与中国传统认为女性慈悲善良、和蔼可亲、更易接近的观念分不开。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观音菩萨的表情总是面带微笑、慈眉善目,令人一见而生亲近欢喜之心,觉得被接纳、被包容、被保护、被抚慰,恰如慈母对待孩子。这也是母性特征。

其次是美丽。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所画的观音已是实实在在的女性菩萨。其像显然为女性装饰、观音头饰天冠,略似命妇之冠冕,有珠璎垂下;耳垂肥厚硕大,穿有耳环饰物;杖手腕上各有宽阔手镯;双足赤裸,足踏莲花;衣衫宽松飘逸,绡带众多,作柔和飘舞之状;十指纤细,右掌托杯,左手持嫩枝,枝尖醮入杯中,似为杨枝、净水。线条优美流畅,展现了女性的魅力。观音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莫高窟的菩萨彩色塑像颇呈女性特征,头作高髻或戴花蔓宝冠,神态生动,状如贵族妇女,庄重典雅。有的如妙龄少女,亭亭玉立,眉画黛绿,上穿裹织锦衣,下着锦裙,注入唐代美女风范。南宋甄龙描写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观音的美丽,其内涵是端庄、庄严、清净。既让人生欢喜心,亲近心;同时,又让人生恭敬心、清净心,不生染污邪念之心。

再次是聪慧。《华严经》上,观世音菩萨对善财童子说:“我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成熟之。”观音菩萨设种种方便救度众生,宛如一位非常聪慧的女性,能够处理极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生命难题。

最后是柔韧。外柔内刚,刚柔相济。既温柔慈爱,又坚韧不拔。所以众生在一切苦难时、一切苦难处,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要亲近观世音菩萨,相信其能给予母亲般温柔的理解和抚慰,同时又能赐予睿智的开导和帮助,鼓励其不被任何磨难所吓退、所打到。这也正是几千年来人类一切伟大母亲、伟大女性所共有的人格特质。

长按关注:[佛像雕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