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马一鹰参与讨论∶中皓、黃奕信、misslulu、lxchun888、阿苗、sxxalqw、台湾小玉、彭朝、丁飞、newspaceart、陈敏五、亚萍、李清江、汉泥巴、nongshizhai、nongshizhai、fmt、张河清、孙克义、锡安山人等。宋永进/文

当代美术界逐渐形成了“二足挺而一足瘸”的三角态势:以政府权力为平台的官方艺术圈、以强大经济为后盾的商业艺术圈和散落在“新民间”的圈外艺术家群体。

官方艺术圈代表艺术界的学术“权威”。他们拥有令圈外艺术家仰望的行政级别和专业头衔,甚至还掌握着丈量学术的“公尺”。他们在美协,在画院,在研究院,在群艺馆,在美术馆……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遗留下来的“大树”底下,或乘凉、或正襟危坐、或呼风唤雨(当然也有默默耕耘的优秀艺术家)。这些艺术家自然组成了第一艺术群体。商业艺术圈则在艺术市场中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和优势。活跃于宋庄、798、草场地、索家村以及各地画家村的一部分艺术家(其中也有真正具有个性的艺术家),往往以满足西方中低文化阶层的欣赏口味和消费需求为目标,并伙同商家和某些批评家合成三位一体,互相吹捧、互为利用、互相依赖,配合得天衣无缝,实现商业目的之后开始从边缘的身份逐渐转向主流,打破了官方艺术圈独霸天下的艺术格局。这些艺术家形成第二艺术群体。这两大艺术群体分别借助其强大的行政权力或商业势力,在各自的地盘上把持着学术的话语权,在鲜花和掌声的簇拥下,在商业神话的演绎下,在媒体舆论的推动下,渐渐地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艺术中心。

圈外的一部分艺术家,或因仰慕圈内名流的显赫身份而奋力追逐,或因迫于生计而无奈地在入伙第一群体还是第二群体的选择中尴尬地左右摇摆。其中只有少部分“有悟性”、“识时务”的艺术家最终实现了进入官方艺术圈的梦想。他们把官方组织的美术展览当作神圣的追求目标,把某些评审员的欣赏习惯和审美局限视为艺术的崇高标准,乃至抛开个人的真实情感和追求,通过观“天象”、把“风向”,从上级政策的“表情”、各位评审员的“口味”和历届获奖作品的“气色”里嗅出其中的“奥妙”,或干脆将《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集》摆放在画架边,把已经获得“权威”认可的艺术形式和绘画风格当作自己创作的翻版,甚至撇开艺术探索而直接去疏通评审过程中的重要“关节”,作品果然入围了,得奖了,也许还荣获“得奖专业户”的美称(不否认其中少数优秀作品)。还有少部分艺术家则通过圈内人物的“点化”或“引路”,混入商业艺术圈,从中分到一杯羹。

事实上,对于圈外更多的艺术家来说,从事艺术不是为了晋升职务或岗位,不是为了纯粹的学术追求,也不是为了迎合时尚的文化消费需求,而是个人的一种精神需要,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无须迎合或迁就他人,无须投其所好,无须蓄意伪装和自我推销。他们虔诚、执着、自信,甚至有些固执,面对中西艺术观念的急剧碰撞和当代生活方式的日新月异常常遭遇困惑和迷惘,在犹豫和徘徊中逐渐形成个人的审美观。他们不愿参与过多的事务性活动和社会应酬,更不愿介入火爆的名利场,希望在平淡而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审美的乐趣。优秀的艺术作品正是在这样的艺术状态里不断诞生。然而,这些平民化、“不识时务”甚至偏执的艺术家,显然很难融入身份“高贵”的第一艺术群体和第二艺术群体,常常被排挤在主流艺术圈之外,甚至鲜为人知。这群没有圈子归属的艺术家,姑且称之为“第三艺术群体”吧!这个群体队伍最为庞大,来自“新民间”的各个角落,其中有从专业院校毕业的职业艺术家,也有缺乏系统专业训练而全凭兴趣爱好默默坚持的被呼为“业余画家”的艺术家,有高等专业院校的专家教授,也有中小学的普通美术教师,有街巷市民,也有乡村百姓,有自始至终从事艺术工作的,也有半路出家的,有经济富裕的,也有连工作、家庭等基本生活条件都还缺乏保障的……贫民性、草根性、民间性、多元性的文化身份,决定了其作品的真实性、丰富性和当代性,并散发出原生态文化的气息。正是他们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艺术的重要阵营和大后方。然而,他们不一定拥有显赫的学术身份和艺术头衔,不一定有重量级艺术团体的依托,不一定有可以亮相的大舞台,因此,尽管不乏感人的优秀作品,甚至常常有大作问世,却很难有机会展示自己,并得到学术界和大众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当媒体把目光投向虚高的拍卖天价时,当艺术消费者和画商盲目地追捧和炒作名流、大腕时,当一些批评家忙于为官方艺术圈或商业艺术圈争夺势力范围时,有谁来关注“第三艺术群体”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成败与得失呢?又有谁来为那些真正的艺术家摇旗呐喊呢?难道“第三艺术群体”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就应该永远被“养在深闺”或“隐居深山”么?

2008/7

中皓 ∶不愿吃"老八股"或"新八股"的艺术家,才是中国艺术复兴的希望!黃奕信 ∶【当媒体把目光投向虚高的拍卖天价时,当艺术消费者和画商盲目地追捧和炒作名流、大腕时,当一些批评家忙于为官方艺术圈或商业艺术圈争夺势力范围时,有谁来关注“第三艺术群体”的生存状态,以及他们的成败与得失呢?又有谁来为那些真正的艺术家摇旗呐喊呢?难道“第三艺术群体”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就应该永远被“养在深闺”或“隐居深山”么?】有啊。。。網絡不就是最好的平台嗎。misslulu ∶hehe,其实也许第三类反到是从中得到大快乐的人吧lxchun888 ∶小生拙见,老马依然是鹰派的思维哈,画画的(艺术家)难道都要出人头地吗?退回来说:任何好的作品都是:淘尽黄沙始见金。四海云山,千城厚土,养我精神,资我生命。比起那些笼中凡鸟,豢养走狗不知自在多少啊。瘦鬼才想钻营黄粱一梦般的所谓地位。让第三艺术群体的良人们就在江湖中吧。阿苗 ∶圈地运动,我的地盘我做主。做个边缘人说不定更乐得逍遥。大家一起来,画呀画圈圈,呀依呀依哟!呵呵sxxalqw ∶几个圈都不是好东西,画画的照样画画,滥竽照样充数,如今连庙里都没有几个正经和尚了。台湾小玉 ∶ 凡是為藝術奉獻心力的人.都是對人類文明作了貢獻.都要給予肯定~彭朝 ∶“这些人才真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艺术的重要阵营和大后方。”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美术界如果真的仅仅只剩那些所谓的“第一艺术群体”与“第二艺术群体”的话。中国的所谓“艺术”也就真的无所谓“艺术”可言了。真正意义上的所谓“艺术家”。首先,其不可能是宠物,更不可能会真的去被所谓的“体制”而豢养于“深闺”。一个连“质疑”与“反叛”的勇气都没有的人,一个为了满足所谓的“五斗米”的需要而卑躬屈膝的人。在这样一个连家养的狗都不能称其为“狗”的今天,那些所谓的“养于深闺”的“宠物艺术家”们,真的还可以将其称之为所谓的“艺术”“家”吗?还是如lxchun888 兄所言:让其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吧。丁飞 ∶生命有时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他充分发挥出光明、纯洁、高尚、真诚时;有时又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他充分发挥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时。生命似乎在这两种情况永远延伸着,每一刻都要我们审视自己,去抉择....newspaceart ∶支持!陈敏五 ∶支持!坚顶亚萍 ∶赞成李清江 ∶话好像还没说完......汉泥巴 ∶支持!nongshizhai ∶天有多高?地又能圈多大???闺能养的了?还是山能隐居的下哦,,,,,,nongshizhai ∶ 彭朝: “这些人才真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艺术的重要阵营和大后方。”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美术界如果真的仅仅只剩那些所谓的“第一艺术群体”与“第二艺术群体”深有体会啊???fmt ∶当国民懂得自由的重要,我们才获得主流的尊重.张河清 ∶好!!孙克义 ∶阿苗: 圈地运动,我的地盘我做主。哈哈锡安山人 ∶隐居深山......乐得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