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周绍斌

记:国内的美术教育大致上以专业类美术学院与师范学院为主。近十年,无论是专业类美术院校,还是师范学院,都较以往有了很大变化。

周:这一现象最初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以美术概念扩张的大背景为基础的。大美术概念的扩张,降低了人们传统观念中对美术认知的门槛。大美术概念的扩张从早期的纯艺术概念,逐步向当代的实用艺术,如环境艺术、公共艺术等范畴发展。

记:您是如何看待专业美术类院校中,目前所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

周:在我的观念中,所谓专业的美术类院校应该是指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我们传统认知中的八大美术学院。这类美术学院的特质是,它们主要以培养艺术家,画家为根本的教学目标。

而专业艺术类院校近几年所出现的除纯艺之外的其他新兴艺术学科,在我看来,实际上新兴学科与其他高校所办的同类新兴艺术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其教学水平是旗鼓相当的,有些个别专业其他高校甚至还要高于专业艺术类院校。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有些新兴艺术学科的发展要早于专业的艺术类院校,比如北京广播影视学院的动画专业,又比如说江南大学的工业造型专业等。

相较于此,我觉得专业美术学院发展新兴艺术学科的优势在于,专业美术学院以传统学科为领头羊,它们把传统学科的师资力量放到新兴学科进行整合,新兴学科在纯艺专业的覆盖下,被逐步地裙带起来。

记:拿中国美术学院来看,其美术教育专业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停办,之后伴随着美术学院校区的扩张,中国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几起几落。但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如今中国美术教育改革牵头者却是这类专业美术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周:中国美术教育的改革,的确存在由专业美术学院来牵头的现象。这类现象导致的结果是,专业美术学院基本会选择采用专业美术学院的标准,来改革师范类的美术教育专业,从而造成美术教育专业会存在用培养画家的眼光,培养美术教师的弊端。无论这个眼光偏颇也好,不合适也好,但这个情况却是存在。

我认为当代美术教育,其功能并非仅仅只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家队伍。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知名的画家、艺术家,也被誉为美术教育家,这里我想指出的是,这些被誉为美术教育家的专业艺术家,到底有没有进行美术教育实践?到底又有没有进一步提出切合实际且深入的美术教育理念呢?仔细想一想,如果没有美术教学实践,如果没有提出美术教育思想,归根到底,这些专业艺术家、画家谈的还是创作,画家就是画家,艺术家就是艺术家,他们都称不上是美术教育家。

记:用专业的美术创作教学思路办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在专业艺术院校中的地位似乎有些尴尬。

周:的确是这样的。应职务的关系,我经常有机会深入到美术教育一线挑选新的美术教师。通常应聘老师拿来的材料都是作品,他们的概念是我是来教画画的。假如是按照我的真实理念,我要挑选老师的话,我最想看的并不是应聘者的画,甚至论文我也不见得想看,我最想要看的是他们实际的讲课。比如你给我设计一节课,我想看的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把知识传达给我的学生,并且运用什么方法。

因为美术教师的职业和画家的职业是不同的。教师是传道授业的解惑者,是知识的二传手。一名美术教师在向学生讲述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的过程,在我看来,从自我的身份认证出发,更多的应该是思考教学过程中怎样将这些艺术大师本质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而这,恰恰是师范类院校培养学生的关键点所在。

记:那您如何理解将美术教育改革深入美术教育的本质?

周:教育质量的根本,最终要看的还是学生的质量,学生学到多少东西,学生通过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能否具有主观能动与创意,才是关键。因而,教育改革的对象必须是学生,其根本就必须研究教育对象。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无生命的零件,是富有情感、思想、青春的下一代。

记:美术教育改革的具象表现应该是具体的美术教育专业设置,浙江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的发展思考及未来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周:对于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发展,我们一直强调要具有自己的思维,走自己的路。从校际之间来看,浙江有省部共建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从同级比较,浙江省有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等省级美术学院。从自身的实际现状来看,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是一个“师范”的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结合现有情况我们认为扩张点应该是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教学目标的美术教育专业。与专业美术院校相区别的是,我们美术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他们的美术知识,更应该强调是知识的广而不是深。

记:这种提法非常有意思,美术教育的知识掌握,是广而不是深。

周:但相反而言,美术师范教育对学生专业教育的关注,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方向。在我看来,美术教师教育专业应该设置小学美术教育方向、中学美术教育方向、大学美术教育方向,甚至幼儿园教学方向。并且,在这些设置中应当具体思考:小学美术教师该学哪些课程?中学美术教师设置哪些课程?当然,这些都只是我的设想,现在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设计专业,还是按照专业美院的格局,如油画、中国画等类似模式所加以划分的。

记: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近几年在师范教育之外,也做了很多其他方向的发展。比如周院长所提出的美术学院发展应“面向农村、面向非洲、面向基层教育、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该理念的提出,您是怎么思考和定位的?

周:应当说,这种定位是不自觉的,是在一步步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并发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具体来讲,2006年我们学校中层干部考核,那次,我在发言的PPT上以具体的条目提出“面向基层、面向非洲、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最初的时候,基本上我们的观念基本上还是以不能按照纯美术学院的格局办学出发,不能什么都与专业美术学院比较,这是拿自己的劣势与别人的优势比,不可取。所以我们这几个面向,比如非洲,我们面向也不是非洲高雅文化,而是非洲最原始、最土著的东西。农村、非遗等等,这些都是以往专业类美术学院所不太注意的地方。包括数字艺术,我们在浙江省也是最早关注的。2005年我们就申请了一个国家级课题,就是网络视觉艺术的发展。

记:“面向农村、面向非洲、面向基层教育、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理念”对学院发展来说,还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吗?

周:其实,选择这条道路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对此类文化传承的美术教育者。比如说面向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挖掘民间美术与民间文化的保护者和研究者。同时,民间美术也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面向农村,主要从服务研究角度,关注农村改造,关注新农村建设,既思考怎样保留我们传统的文化因素和文化遗产,又思考新农村建设怎样既符合当代农民的居住,又符合新中国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我们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做影响,做实效,把所谓的研究转化为生产力,以关注教育研究,真正地为社会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