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四,由广州博物馆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东风西渐——— 欧洲瓷器历史展”在广州博物馆开幕。170余件价值不菲的欧洲精品瓷器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展示出欧洲瓷器从仿造中国瓷器、融合西方文化元素、革新生产技术,到研发新产品并走向成功的发展历程。世界顶级瓷匠的珍贵作品集中展出,广州的观众可以欣赏到一部鲜活珍贵的欧洲陶瓷史。上周四,由广州博物馆和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联合举办的“东风西渐——— 欧洲瓷器历史展”在广州博物馆开幕。170余件价值不菲的欧洲精品瓷器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展示出欧洲瓷器从仿造中国瓷器、融合西方文化元素、革新生产技术,到研发新产品并走向成功的发展历程。
青花柳树椭圆形盘。 资料图片
让欧洲名瓷精品“还归故里”
此次展览集中展出了来自欧洲著名瓷器产地的精品,迈森、韦奇伍德、塞夫勒、德累斯顿、斯塔福德、卡波迪蒙蒂等名匠的作品悉数登场。本次展出的精品瓷器均出自加拿大收藏家拉斯洛·帕拉克维茨和孙建伟夫妇捐赠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珍品。孙建伟出生于中国,21年前赴加拿大留学定居,现为加籍学者。帕拉克维茨夫妇通过多年研究,深知中国瓷器曾在西方发展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于是将多年收集珍藏的西方古瓷慷慨捐给中国。
拉斯洛·帕拉克维茨和孙建伟伉俪认为,欧洲瓷因中国瓷而兴发,但中国人并不太了解后起的欧洲瓷,把它们捐献回国,给国人欣赏,算是“还归故里”。
“白色黄金”迈森瓷隆重登场
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就是被誉为“白色黄金”的迈森瓷。17世纪中国瓷器开始大批涌入欧洲,被当地皇室和贵族们视若珍宝。瓷器贸易的高额利润刺激着欧洲人试图破解制作瓷器的秘密。这时一位名叫约翰·弗里德里希·伯特格尔的年轻药剂师,谎称自己找到了合成金子的秘方。奥古斯都二世便将他逮捕并强迫他炼制黄金。伯特格尔蒙混了两年无法交差,这时他结识了当时正在破译瓷器秘密的学者埃伦弗里德·瓦尔特·冯·契恩豪斯。伯特格尔接受了契恩豪斯的建议,放弃炼金术,转而研究瓷器的配方。终于,伯特格尔在1708年用萨克森周边出产的7种矿物混合烧出了白色透明的容器。这一天便是欧洲瓷器的诞生之日,也是“白色黄金”迈森瓷的由来。迈森瓷此后成为欧洲餐桌文化的典范,也是德国传统高档商品中的第二大知名品牌,仅次于保时捷跑车,就连一个小小的咖啡杯也要60欧元。本次展览展出的迈森瓷虽然数量不多,却件件精品。
青花瓷上的中国故事
中国元素对于欧洲瓷器的影响可谓源远流长,“蓝色洋葱”图案和“青花柳树纹饰”图案就反映了欧洲人学习模仿中国瓷器纹饰图案的一些趣事。
“蓝色洋葱”系列是迈森最富盛名的经典餐具,据说,这一纹样是1739年由著名的瓷器画家贺罗特根据中国的青花瓷器的纹饰创作而成的。“青花柳树纹饰”图案是基于亭台楼阁、柳树篱笆等元素的图案。该图案于18世纪下半叶从中国传入欧洲,欧洲画家在原图上作了修改,增加了小桥、苹果树和飞鸟,并结合了一个东方爱情故事,进行促销推广。还有一首世代相传的歌谣,让这个爱情故事家喻户晓。
据悉,本次展览展期近两个月,至10月24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