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4日,“中英现场艺术文化交流”活动先后在深圳中学和华侨城雅库艺术空间上演。主办方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携手欧洲GLSALtd.当代著名现场艺术策展人乔纳斯·斯坦普,让4位行为艺术家用作品与观众互动。
观众显然面对现场观众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策展人乔纳斯·斯坦普笑答:“行为艺术就像一部悬疑剧,你会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艺术是未知的东西,需要发挥想象力找到自己的答案。”乔纳斯曾在美国、瑞典、法国和中国都做过行为艺术展,“五年前,我们在法国市场上表演人们会很不理解。如今,欧洲的观众面对行为艺术表演会很自然地留下来欣赏、思考。”他说,相比其它国家,中国的观众对行为艺术显示出了很大的兴趣,对于行为艺术所要表达的东西都有很好奇,行为艺术人人可参与的。
资料图片均由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提供
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区里,艺术家们的行为艺术引起了围观。布赖恩在现场摆摊,开始出售月亮、“虚拟真相”二代护目镜、二手牙、“木尺上的几厘米”等稀奇古怪的超现实并对具讽刺意义的东西,借以幽默的方式拷问消费主义以及全球政治和社会伦理,并通过活动的超现实性质和艺术实物的碰撞,吸引观众的参与及对话交流。布赖恩说,他更喜欢在公众场合的表演,以幽默的方式来吸引观众,从而体会艺术和非艺术之间的碰撞更有趣,因为公众场合的观众不一定都是搞艺术的或者是艺术爱好者。而约翰以少年时候的一二三,不准动“游戏为灵感,摆出靠墙姿势,2小时一动也不动,引发人们对时间与生命的诗意化理解与感受。
中国艺术家戈丫将一连串写满字的黑色气球缠绕在身上,不断往前跑,直到气球撞击障碍物被戳爆为止,希望可以通过行为自我释放行为的压力,分享生活中的感受。她关注中国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个人成长及记忆,其提出与解决的问题,与大家分享了某种个人体验,并试图通过这种经验分享,获得与观众之间情感的互动与共鸣。
旅居德国的中国艺术家段英梅则用一个旅行箱做意识流的肢体表演《飞行的旅行箱》。
英国艺术家约翰·考特曾在儿时患过学习障碍症,那段痛苦纠结的经历成为了他很多作品的主题来源。他的作品中常出现这样的场景:白色的乳胶铺洒着不断扭曲变形的身体;坐在凳子不断往后摔倒的影像;右手背起,左手拿笔不停在硬纸板上写八个小时,直到三层字重叠在了一起。“生活经历是艺术的最佳来源。我想用这样的行为艺术来释放心灵的体验。”约翰说。
他有一组表现“八小时工作日”的作品,是用残酷的方法来对待自己。将自己全身涂上白油漆,一动不动在暴晒的大街上站8小时,干掉的油漆糊在身上。他又在寒冬里泼一身白油漆,湿身站8小时,冻得不行。“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乐趣和挑战。相比于肉体的痛苦,内心的情感思绪得不到释放会更难受。”约翰说。在他的理解里,沟通自己内心与外部世界的共同语言是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