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藏幽,于无声处闻鼙鼓;高台揽胜,乘有兴时瞰金陵。”这是1982年在评选新金陵40景时对鼓楼的赞美楹联。最近,鼓楼迎来揭顶大修。此时,回首鼓楼600余年的风雨沧桑,多少轶闻佳话,几多遗迹文物,早已融入到南京的历史文化长河之中。

大殿

明太祖建楼安邦立国

元末至正17年(公元1357年),农民义军首领朱元璋率部攻下安徽徽州后,向隐于山林的朱升探寻下一步的立国方针,朱升遂献上“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九字方略。

至正26年(1366年)义军攻下南京。深悟“九字方略”的朱元璋开始高筑城墙,发展生产,安定民心。为了方便市民生活和统一管理,就在大规模搞筑城工程的同时,朱元璋不顾群臣疑议,两次下诏,并亲自参与制定国子监的布局,在南京城中心的黄泥高岗之上,建起了一座规模和气势皆无与伦比的鼓楼,作为全城统一的击鼓报时、报警的地方。当时黄泥岗是全城地势最高的地方,再加上有了座高楼,老南京就有了“钟鼓楼,通到天里头”的说法。

鼓楼坐东北面西南,建筑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为木质结构的殿宇,规模与楼座一样大,分为中殿和东西两殿,滴水直落台座之外。登楼远眺,全城景物可尽收眼底;下部为砖石结构的基石台座,建成城阙状。

洪武十五年(1382年)所建的这座鼓楼殿宇内,陈设有大鼓2面,小鼓24面,还有铜壶滴漏一台,及点钟、云板、画角等器物,用以昼夜报时和迎王、选妃、接诏等大典大庆时使用。当时,鼓楼西边还建有一座钟楼,内悬一口鸣钟。洪武二十四年和二十五年,这里又相继添了一口立钟和一口卧钟。

后来,成祖北迁,国家中心转移到了北方。200年间,鼓楼上部殿宇及所陈器物渐渐不知所踪,只有下部的基座及基座台上的石柱础仍完整地留存至今。

鼓楼基座上部略窄于下部,呈立体梯形,长与宽分别约为44米和22米,高约9米。总体观之,布局匀称,设计合理,坚实牢固,充分展示了明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鼓楼,自明太祖朱元璋筑城以来,即成为南京城的地理中心。然而100多年前,这里四周还皆为菜地农田,只有几条不宽的土路相错其间。

清光绪20年(1894年),在时任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极力主张下,开南京近代道路之先河,以鼓楼为中心,修建了一条贯通南北的近代道路。

这条路时称“江宁马路”,是参照上海租界马路标准修建的,路幅宽达6—9米。以鼓楼为中心,向东南绕鸡笼山,穿碑亭巷,过两江总督府,直达通济门;向西北过鼓楼街,沿城北古道,出兴中门,直抵江边。“江宁马路”的修建,不仅大大改善了南京城区的交通状况,更为南京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又建设了以中山路为中心的中山大道,于鼓楼东侧开辟了中央环岛(今鼓楼广场),使之形成南京城区新的中轴线。进入21世纪的今天,这条中轴线仍然是南京交通的主体框架之一。

清康熙帝鼓楼赏景

如今正在揭顶大修的鼓楼,实际上是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原台座上复建的一座碑楼。

为了彻底扭转清初实行的民族高压政策,促进江南发展、安定人心,康熙23年(1684年),康熙开始了第一次南巡。御驾南京后,他先登上钦台山(今北极阁),登观象台,望后湖。然后下山西行,又登上鼓楼基座,极目远眺,大江南北,龙蟠虎踞,尽收眼底,不禁心旷神怡、感慨万千。面对随行官员,康熙深情地谆谆告诫道:“满汉本是一家,尔等当以社稷为重,激浊扬清,体恤民隐,洁己爱民。”

此后,康熙在召见当地官吏时,再次告诫道:“朕向闻江南财富之地,今观民风土俗,通衢市镇,似觉充盈。至于乡村之饶、民风之朴,不及北方,皆因粉饰奢华所致。尔等身为大小有司,当洁己爱民,奉公守法,务令敦本尚实,家给人足,以副朕望老安少怀之至意。”起驾回銮之日,深受感动的大小官员沿康熙龙舟远去的秦淮河(今河西段)两岸持香呼送。

事后,江宁府将圣驾南京三日情景及圣谕,刻石树碑于鼓楼基座之上,谓曰“戒碑”。碑身高3.2米、宽1.43米、厚0.38米;碑额高0.9米、宽1.56米、厚0.49米,中刻篆书“圣谕”2字,碑文则都用楷书。碑四周图案均为多姿多态的盘龙穿云,甚为精奇。

此外,为了保护此碑,他们还专门拨款建起一座正中三开间重檐歇山顶木结构的小楼。台座仍为明代建筑,只是上层改建为大殿,周边有柱础回廊。大殿为二层,屋顶为歇山顶重檐四落水木结构。重檐翘角下雕有凤立山石花丛中,“双狮戏球”等吉祥物套叠彩绘图案。大概因为康熙那天在此地情绪很好的缘故吧,这座小楼被命名为“畅观楼”。只是,虽然这是座碑楼,民间还是按照习惯称这里为“鼓楼”。

那么,民国时期的鼓楼又是什么样子呢?据史料记载:1930年,鼓楼公园办事处成立,兼管清凉山、鸡鸣寺两公园。1929年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曾经进驻鼓楼,还在“畅观楼”顶上搭起了测候台,直到紫金山天文台建成之后才迁出。

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将鼓楼内的一切可动器物全部抢掠。抗战胜利后,鼓楼又成为市消防队的驻地。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鼓楼才重获新生,不仅得以全面修缮,1957年还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设立公园,对中外游客开放。

如今“畅观楼”内,除了有一赑屃驮着的“圣玄晔戒碑”之外,楼内还悬挂着许多名家的匾额和字画,再为鼓楼平添了几分清朴和高雅。

远眺鼓楼,明代红墙,清时殿宇,霓虹伴彩,衬映在绿树丛中,雄伟壮观,又透出现代气息,真乃闹中取静,怡然鼓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