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 Schrader的作品

文 王晴

“向丛林发出的声响,将从丛林中返回!”一句古老的德国谚语如是说。HD Schrader深得此话要义,并用最热烈的色彩和最单纯的形体,和他创作的主角和灵感——自然,进行着不断的相互感知。

HD Schrader(施拉德)喜欢在开放的环境中用极简的几何体,直接与自然对话。对于这位雕塑和概念艺术家而言,这是一个探寻自然生命形式的问题。

理性与秩序中的风格

别看现在的施拉德把抽象和极简玩儿得炉火纯青,早期他的作品也一样,深受俄国画家马列维奇(Kazimir Malevich)抽象绘画观念和荷兰风格派(de Style)色彩观念的影响,以实验那种“极端”的抽象观念和色彩美学为己任,正方形的绘画、雕塑或装置都曾涉及过。

但是施拉德广为人知的还是他的红色几何体,以及他赋予它们的一个独一无二的语境,即自然。施拉德坦陈,这种截然不同,甚至可以理解并视为数学构架的陌生形式,最开始只是一种概念,他创造它们的目的是为了将这种具体而又抽象的形式最终体现为,与自然矛盾的、但同时又对其十分重要的对应结构。

施拉德的这种几何体被单独从其语境中提出来的时候,人们还可以接受它所谓的在认知上的“不清晰”,但是作为一件对社会有意义的作品,只有在作品的自然及逻辑严密性中被成功激活,其背后的真正世界观,才能显现出来。

几何体中的综合哲学

施拉德在其职业生涯早期就把自己的几何艺术搬到了城市中,其概念的出发是基于艺术家对几何艺术、波普艺术、公共艺术、环境艺术等美学要素的综合。

在明确简洁的形式几何如方形、圆形、长方形、菱形等范畴中系统性建构,让鲜艳的单纯色——红或黑与物质的结构谨严保持一致性,又与环境或空间形成巨大反差。正是因为这些抽象几何作品依据空间规划安置成形,而它们穿梭于不同空间和环境中,所生成的信息也被不断转译出新的意义,甚至延伸出其界限的模糊性——它们或被看作是雕塑,或被看作是装置,或被看作是建筑,或被看作是装饰,或被看作是城市的守护者,或被看作是森林的守望者。

施拉德非常忠于这一表现形式,他谈到,以前是围绕着形式去挖掘思想,而现在,形式成为了主观积极的客体,它不再是决定一切的先决条件,而成为了思想的载体,自然中的活动者。

就地取材 建筑“天梯”

在本次今日美术馆的展览中,施拉德不仅带来了他标志性的作品,还就地取材,用来自中国南方的竹子,建造了两座“天梯”。

两件巨大装置《天梯》(高10米,一个是十字形,一个是正方形)就是其艺术逻辑的发展。原本青翠的竹子被施拉德刷成了他标志性的红色,其宗教意义也呼之欲出。

曾经在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展出过的“夜莺巢穴”和“蝙蝠巢穴”被放置在了今日美术馆主馆的入口处。视觉角度上,前后两次展览并没有什么不同,此次施拉德最为关注的,则是他亲自采集的这两种动物的原始声音。这些声音素材的剪辑与播放提升了人们对作品的感受程度,与单纯的雕塑相比,自然观察的视角被强制加入,观赏者成为了这一特殊变体的现场拥有者。

同时,施拉德还带来了六部新创作的视频片,他以“海洋守望者”、“丛林守望者”、“暗夜守望者”等来命名他们。“丛林守望者”以这种形式出现的,通过作品上方的正方形开口,观众只能通过这种特殊途径来观看,这种密闭的形式也让人不禁联想到了东德秘密警察时代,低沉的摄像机声响也突出了这种不快的感觉。

这种观众产生的生理上的不快感似乎也揭示了施拉德所创造的“自然中的活动者”,即其标志性几何体所展示的对于其语境的感知视角,它带领观众创造了其特有的自然逻辑,不忠于任何政治路线,只是献上自己对世界的敬意。

今日美术馆 “天梯” 1月21日-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