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午后,赤白的天光烘烤着成都的大街小巷。在游人如织的宽窄巷子一旁,多走两步,便与成都市美术馆的青瓦白墙不期而遇。

美术馆的门口,一整面墙的明黄比阳光更耀眼。树影交错间,“未来”二字被映衬得闪闪发亮。

跨进门,院子里一堆框架直愣愣地扎进视线。展牌上写着:“未来档案——2019年四川省艺术高校毕业生优秀作品联展”。

作为背景的玻璃纸在阳光下折射出异世界的奇幻感,似乎在就此宣布一段关于未来的视觉旅程的开始。

而在走近和感受65件作品以后,回想那些年轻的画作,你可能会觉得自己所见并非未来,或,不只是未来。

作为省优秀毕业作品展,最大的特点除了“未来”二字,大概就是年轻。

比起作品的技艺,观展的人们可能会更想要知道,这些新鲜的艺术人的目光于世界的何处凝固,他们的画笔在为谁而挥舞和停驻。

而当你穿梭在展馆中,在每一个拐角处,都可能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作品惊喜相逢。

在这里,有随风飘起的童年回忆,也有失落的文明。

这件名为《石鼓卷》的作品足占了一面墙的空间。远看恍若大航海时代的羊皮地图,凌乱散落的纸片如同海洋与陆地的轮廓,盛满了野心与冒险。

▲《石鼓卷》 王悦竹

当你走近它时,便会看到张开的渔网和那些被火焰舔舐过的页边。破碎的残页上爬满了褪色的图案和奇异的文字,于是又仿佛窥见沉没于海底的残片,听到失落的文明在地表之下的哀叹。

而另一幅名为《忆·童年》的作品被展于侧展厅的进门处,不声不响地就勾住了许多视线。

▲《忆·童年》 孟硕

不同于其他作品瞄准山海或人群的宏观视角,这幅布面油画仅裁取了这样平淡日常的一角——老式双开木门的门锁。

但就是这样的一角中,斑驳的木门,被锈迹爬满的铁门环和在空中扬起的虎头挂件,竟一下就让人听到风声,看到时间。仅一眼,就把人拉回了小时候外婆家的大门前。

▲《忆·童年》 局部照

除了对过往的追忆,这里也不乏许多现实的笔触。

这幅名为《征程》的作品用粗放的线条和大片的黑白定格了城市的截面,仿佛在问每一个经过者:我们的征程指向何处?在密密麻麻的吊塔?在望不见天的灰色森林?

▲《征程》 冯志伟

《17点20》则在对现代人的嘲讽上一击即中。面无表情的人们集体沉湎于自身之外的东西,狂欢于无声处进行,手机之外,一切失去色彩。

▲《17点20》 闫婷

而《逝去的风景》中,冷硬的版画线条赋予画面以厚重和破败,目之所及尽是枯败的树,风蚀的楼。被丢弃的家园中有多少未尽的人事,大概只有风沙知道。

▲《逝去的风景》 陈曦

在展厅中晃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虽然作品动人,但似乎与“未来”无甚相关。那么如果你再次回到展厅的入口,仔细打量那段文字,也许就能重新领悟这个画展对“未来”的定义。

▲《陌》 吕小帅

“未来”其实是由无数的“现在”聚合而成的,“未来档案”并非要预知未来,而是站在现在,以“现在”去观想“未来”。

这个画展即以旁观者的态度,从庞大的“现在”中取样,用这些样本去连接起那个未来,并保留下在奔向未来的过程中,所蕴含的种种可能。

▲《蝴蝶落在身上》 胡译文

所以,“未来”不以具象现身于画中,而在于现在、此刻,在于这些执笔的年轻人本身。

▲《答案啊答案》 崔兢瑞

当我们凝视这些作品时,即穿梭在这些年轻的艺术创作者的眼睛里,感受着他们用温柔或犀利的线条刻画下的时代印记。

这些风格各异的印记如滴水成海,汇聚成现在,指向并不遥远的未来。

▲《赛博朋克是你真正想要?》 黄若珂

走出展馆时,阳光依然炽烈,旁边的宽窄巷子依然游人如织。偶尔有游客探探头后便走进这方清净的小天地,与静置其中的作品相遇。

成都市美术馆的横栏青瓦没有阻碍年轻人想象力的绽放,也没有阻拦游人的来访。

它就这样于城市的人潮涌动处中闹中取静,揣着一代又一代带着温度的艺术切片,敞开大门,静候每一个路过者或有心人的到来。

不如这个周末就来这里,于古与今,闹与静,思与感中看未来迎面而来。

“未来档案第四季”2019年四川省艺术高校毕业生优秀作品联展

6月22日-7月14日

成都市青羊区下同仁路80号成都市美术馆

free

— THE END —

摄影、编辑:尔冬 设计:陈霜奕

免责申明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留言联系我们,领取稿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