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图》

赵孟俯(1254—1322)元代书坛领袖,一代书法宗师,而他的绘画艺术,不仅以其超迈的绘画技法给人以形象美感,更重要的是,往往在这些母题的绘画作品中,寄托着自己的思想情绪。

《人马图》

赵孟俯尝自喻为千里马,但他的济世愿望只是一厢情愿,元廷并没有让他施展政治抱负与经世之才,而是让他在发颂词、写经文中消磨岁月,他的行义达道自然成为泡影。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是有元一代的书画泰斗。人物、鞍马、山水、花木、竹石、禽鸟,各种题材,下笔皆成妙品。犹如学习书法一样,他学画也是在复古的精神下博采众长,而后自成一格。尤其是他在书法、诗文、音乐、鉴赏和考据诸方面的学养,以及奔走南北的阅历,对他绘画风格和艺术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老子像》

《诸葛亮像》

《松荫高士图》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设色绢本,画清泉漱石,长松荫坡,二人藉地趺坐,一弹阮咸,一停琴听之,童子盘捧安榴以进。款:延祐七年(1320)三月五日。子昂画。无印。鉴藏宝玺:五玺全。

局部(1)

局部(2)

局部(3)

局部(4)

《萧翼赚兰亭图卷》

赵孟俯壮志难酬,又难以摆脱元廷的羁绊,宛若和平时代禁苑中的千里马,只能充当“太平盛世”的车卫仪仗,“老向天闲无战功”而已。他的郁郁不得志的自怜之心,乃在《浴马图》、《人骑图》、《奚官调马图》、《秋郊饮马图》等作品中宣泄无遗。

《人骑图》

赵孟俯的马图用意含蓄深沉,以百无聊赖之形象,巧妙地折射出他怀才不遇、失去自由的内心痛楚,也与其“在山为远志”,秉承母训应召仕元,却遭人猜忌,落得个“出山为小草”的尴尬境地。

《调良图》

此幅白描画一人一马,在疾风中,衣袖与鬃鬚随风飘扬飞动。幅中的人马,用细劲的中锋笔法描绘,生动而传神,呈现豪迈而沉潜的意态,虽笔意精练,却神形具全。画中弥漫出一种萧疏清远的气息,与汉马的剽悍、唐马的华贵趣味,大不相同。

局部(1)

局部(2)

局部(3)

局部(4)

局部(5)

局部(6)

局部(7)

局部(8)

《兰亭修禊图卷》

修禊,源于周代的一种古老习俗,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这一天,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古俗称之为“祓禊”。后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也称为修禊。春日踏青有“春禊”,秋日秋高气爽,文人怎能辜负这大好时光,自然会有“秋禊”,时间一般是在农历七月十四。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修禊,当数兰亭修禊和红桥修禊。兰亭修禊的召集人,则是东晋名士、大书法家王羲之。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名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于会稽山阴的兰亭水边,做流觞曲水之戏。游戏充满文趣,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让盛满美酒的觞顺流而下,置于水上停于某人之前,他就必须即席赋诗。

他们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也发表一些议论。这天,有二十六人作诗,编成了诗集《兰亭集》。大家推举王羲之写一篇序。王羲之为其作序,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就这样诞生了。王羲之乘兴作《兰亭集序》,文采灿烂,隽妙雅迪,书法更是遒媚劲健,气势飘逸,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序中写道:“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西图雅集图》

西园为北宋驸马都尉王诜之第,文人墨客多雅集于此。元丰初,王诜曾邀同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肇、李之仪、李公麟、晁补之、张耒、秦观、刘泾、陈景元、王钦臣、郑嘉会、圆通大师(日本渡宋僧大江定基)十六人游园。元祐年间,京中文人学士围绕在苏轼周围,拥戴他为文坛盟主。史称“西园雅集”,众人认为可与晋代王羲之“兰亭集会”相比。

《吹箫仕女图》

此图画仕女吹箫,坐于一矮塌上,其描绘细致接近于白描,只头发、衣领、衣带处稍稍设色。背景处以墨色烘染山石。不设勾勒,与前景的白描仕女形成鲜明对比。

《洞庭东山图》

赵孟俯喜画江南山村水乡, 多写文人隐逸的生活情趣。在笔墨技法上, 兼善工笔和写意, 呈多种面貌。《洞庭东山图》画洞庭湖东山之景。东山山势非高,圆浑平缓,山径曲折,云雾迷蒙,岗峦隐约。湖面波光掠影,一叶轻舟,由左方驶向对岸,岸上一人待渡。近处坡石,杂草丛生。描绘了湖中的幽美景色,境界寂静。画上自题:“洞庭波兮岌岌,川可济兮不可以涉。木兰为舟兮为楫,渺余怀兮风一叶。子昂。”

《歐波亭图》

《欧波亭图》得以完整保存,是经明代皇室晋王府朱棡(朱元璋三子),明末王世贞、王世懋兄弟,清初韩逢禧,后经陈定、毕泷珍收藏,最后由江南大收藏家邵松年秘藏,因之此画流传有绪。民国十九年曾公开发表,轰动一时,后来战乱四起,《欧波亭图》历尽沧桑流传至今。

(声明:传播收藏知识为宗旨,本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