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百年前,西方的伦勃朗、马奈、欧仁·德拉克罗瓦等就已经能创作出惊人的作品;而如今的绘画多是画个外形后染上颜色,这就算“作品”了,却不懂得深层次的表达。

画好一张画,最基本的要了解:绘画的三要素是点、线、面;面与面的转折是线、线与线的转折是点。画人物,那就要清楚人的头部、躯干、盆骨、四肢、脊椎的比例及肌肉,再通过人体的基本结构给人物绘制出外形、衣服。把这些理解通透了,才能够画出美的艺术品。

潘天寿大师在雁荡山写生多年,绘画作品已经超越了现实,如果真是去雁荡山寻求画中的某一景某一隅,我想是不好找的。毕竟所绘之景是心中之景,从心源出发发掘自我,这样所画之物便是自我心性的产物,这大概是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因吧!

美的艺术是让作品来说话,它透露了何种气息?表达了什么?歌颂了什么?我觉得画就要画大义,从画中见性情、人格。我所描绘的是真实世界里的人,眼睛是人物的心灵释点,所以我一般都用清澈透明的笔墨来表现;画人物所穿的衣服,不仅要遵循真实的色调,还要展现出中国绘画的魅力。色彩固然重要,但不能忘记中国画在绘画本性中的笔墨意识和色彩结构。

我所描绘的人物都是我心性的产物,他们在我心中都是淳朴之人,尽管在我的笔下有略微的改动,但这也是为了表达我内心的美。作为艺术家,就要学识渊博,将人间的美传达给社会,要创作出人们能够看得懂的作品。现在,我总喜欢在绘画时追求“虚”,因为“虚”能证“实”,能让绘画有可读性,可以用别样的语言体现出绘画的完整。

美不仅仅是物象,还是一种精神。作品肯定是与人的心情相关联的,当然这也和人的经历、环境、修养、人格等有很大关系。我的彩墨写实人物包罗的东西有很多:有水彩、水粉、油画……但是这所有一切的创作都来源于我内心的感受。不论是笔墨还是色彩,我关注的再也不是它们的应用问题,而是所画之人的思想、心性。

我觉得艺术应该是当代人的当代感觉,作品得充满人文情怀,我希望看到我作品的所有人能够理解“美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