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李项鸿,1960年出生于浙江东阳,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班。中国军事科学院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导师、首都经贸大学国学艺术中心特聘教授、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20世纪80年代开始军旅美术创作,主要作品有《在密密的树林里》《神兵天降》《雨后青山铁铸成》等。1993年调入北京,从事专业美术创作、教学和研究工作。国画《山道弯弯》《昆仑兵车行》《瑶嶺早春》《关山沐春》等选入全国美展并获奖。参与编纂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分别获科研成品总编一等奖、科研成果特等奖和国家图书荣誉奖。应邀在中央电视台书画课堂栏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水画高研班等授课。2016年起,“江山行旅—李项鸿山水画艺术巡展”在上海吴昌硕纪念馆、杭州浙江美术馆、东阳博物馆、金华美术馆、桂林美术馆、南京江苏省美术馆、广东东莞岭南美术馆等地展出。其山水画被中宣部、中央国家机关、天安门管理处、北京会议中心等收藏。出版有《中国美术名家·李项鸿山水画集》、《中国山水画名家技法·项鸿写意山水画艺术》、《江山行旅—李项鸿画集》、《中国书画名家精品系列·李项鸿作品精选》、《中国书画百杰作品集·李项鸿》、《国画瓷韵·李项鸿陶艺作品集》等。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印制发行《中国传世名家名作专题邮票·李项鸿美术作品邮票》。

1999年被中国文联评为“中国百杰画家”;2007年被评为“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山水)画家”;2009年被选为“向祖国母亲献礼”《共和国六十位国画大家》;2011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为其拍摄《写意人生》专题片;2013年被评为年度德艺双馨书画家。2016年,CCTV4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播出“李项鸿专访——古樟树下文脉深”。2017年9月,李项鸿山水画艺术研讨会在杭州浙江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其简历和成就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当代书画家大辞典》、《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等多部辞书。

《松涛云蔼倚霞开 奇峰耸翠拥泉来》338cm×158cm 2020年

江山行履 胸有乾坤

——李项鸿的山水画探索

文/高天民

第一次观看李项鸿的山水画作品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作品直观地看,李项鸿是一位体验型的艺术家,即他与一些提出自己明确主张的艺术家不同,而是以自己的艺术敏感和对大自然的切身体验来构筑自己的艺术语言并表达他对自然和艺术的认识。这种体验型的艺术家往往都有着敏锐的直觉和超强的艺术表达能力。纵观李项鸿的作品,可以看到他开阔的视野、对不同笔墨语言的把握能力和一种包容的艺术态度。作为一位受过学院教育的艺术家,李项鸿有着坚实的造型能力和笔墨功底,但他并不津津乐道于技术的炫耀,也不局限于某家某派,而是广收博取,取精用弘,进而拓展自己的艺术表达和精神表达。因此可以看出,经过多年的学术积淀之后,李项鸿已成为一位注重精神性表达的山水画艺术家。他曾经说过,“造化有神韵,此中内美常人不可见,取之亦不易,而能否得此神韵,则是山水画创作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他对于自己的艺术追求十分明确:“我觉得在笔墨所创造的人格化的第二自然中,不仅要感悟到造化的意象、艺术的境界,而且要努力营造超越和独立于现实的精神家园,这是我所追求的山水画境界。”

《苍山飞瀑》350cm×170cm 2020年

传统的中国画分科在20世纪经过一番曲折而被保存延续下来,这个现象表明,和西画不同,中国画中的人物、山水、花鸟各有其含义和功能:人物画的明劝诫,著升沉,山水画的意境与境界,花鸟画的隐喻与象征。而且这种含义和功能即使在今天也仍然有效。或者说,仍然是我们观察和判断艺术家及其艺术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山水画中的意境与境界不仅体现了山水画自身的要求与特征,也为我们评判山水画家及其艺术提供了依据。画家亚明曾在谈及自己对黄山的认识时说:“首登踏遍众峰,写廿开册页,皆对影取形。二到又写松百株,三次方知山之精神,六到才明山之性也。”我们由此得知,亚明对黄山的认识经历了“对影取形”、“知山之精神”、“明山之性”三个阶段,或者说三种境界。这让我们想起了刘海粟对黄山的认识历程:“深入黄山,表现黄山,跳出黄山,拥抱黄山,吞吐黄山”。显然,不管画家对大自然是如何认识的,都有一个由表及里,由对象到自我,由再现到表现的过程。可以说,这不仅是艺术认知的规律,也是艺术家艺术境界的体现。

《拔地万里青嶂立 悬空千丈素流分》220cm×110cm 2020年

现代著名画家潘天寿十分重视绘画中意境和境界问题,他曾经说过,“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地”。又说,“艺术以境界美为极致”。特别对山水画而言尤为如此。从作品看,对于山水画精神性和境界的追求,使李项鸿的艺术表现出一种基于自然美的超越性,这种超越性不仅与其丰富的军旅生涯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这个时代之精神的体现。从山水画的起源看,意境和境界与佛道思想和文人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对于这种山水画的本质郭熙把它描述为“林泉之志”:“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湟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显然这是与传统的隐逸文化相关联的思想。然而在当代,现实主义的时代精神已完全取代了这种隐逸文化,并转化为艺术家的自觉追求和新的意境与境界。

《朝霞入深翠 云岭起松涛》366cm×245cm 2020年

在四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李项鸿可谓是“北上燕山,南下漓江,东临嵩岭,西览戈壁”。这种大跨度的视觉体验奠定了他基本的审美经验和山水认知,但更重要的是,四十载的军旅生活不仅锤炼了李项鸿博大、崇高的情怀,也养成了他宏阔、洒脱的艺术气质,他也由此为自己展开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

《造化钟神秀 平步青云梯》245cm×125cm 2020年

李项鸿山水画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并不以表现某地某处的具体景色为目的,而是将他对山水的观察、写生融汇于心,然后综合地表现出来。在写生已经成为今天艺术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之后,特别是在众多艺术家还依赖于写生的状况下,李项鸿却逐渐摆脱了对物写生的西式方法,而开始回归传统的目识心记的方法,由此真正做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烟霞入深翠》136cm×68cm2020年

他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他在艺术创作方法上多样综合的取向。综观李项鸿的作品九十年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时北方山水的点皴技法首先受到他的关注和青睐。在《瑶岭早春》(1994)、《昆仑兵车行》(1997)、《春回南岭》(1999)、《关山沐春》(2007)、《云山叠翠》(2007)、《白云生处》(2009)等作品中,他以密匝的点染技法呈现出一种气势宏大、丛峦叠嶂的北方山水的气象。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由此构建起一种突出结构和造型的宏大叙事图式。但在这同时,他又将眼光转向了南方画家陆俨少。在像《秋山晚晴》(1997)、《泉响云林外》(2001)、《黄山烟云》(2015)这样的作品中,陆俨少的影响清晰可见。对陆俨少笔墨技法的吸收,不仅增加了其作品笔墨上的趣味性,更为之带来了构图和结构上的灵动和变化。实际上,李项鸿视野的开放性是多向的。我们不仅在其早期作品中还可看到“四王”的影子,在其后来的实践中,石涛、李可染、黄宾虹等画家都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龟蛇锁大江》179cm×97cm 2020年

因此我们看到,“四王”的缜密严谨、陆俨少的灵动飘逸、李可染的厚重坚实、黄宾虹的华滋浑厚等都成为他借以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意象的资源与手段,在这种综合中,李项鸿将灵秀与浑厚、崇高与朴素集于一身,北方的大山大水与南方的平远丘壑不仅都成为他的关注对象,而且也为其带来了个人化的艺术表达。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其《溪山幽居》(2010)、《红石峡烟云》(2010)、《岘峰朝晖》(2011)、《云卧青山居家幽》(2012)、《千岩万壑锁翠烟》(2014)这样的作品中又看到了另一种气象,一种法外无法的写意意象。在这样的作品中,李项鸿将其所有的资源综合在一起了,并呈现出其真正的特质。因为所有这一切最终都指向了一个方向:对山水画意境和境界的表达。《山高松声远》(2012)可以说是综合了其艺术特质的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北方大山大水式构图与南方灵秀生动的笔墨相结合,构筑起一种大开大合的万千气象,并以书写式笔法呈现出豪迈的气质。

《雨后青山》289cm×182cm 2020年

李项鸿的艺术来自于他笃实而富于灵性、坚守而知变通变的性格,但更与他军人的情怀和心中的理想相联系。他的作品融众家之长,寓灵秀于博大,展现出浓郁的时代气息。这都是因为他在四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江山行履,胸怀乾坤。

(本文作者 高天民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雨霁云开山色新》179cm×97cm 2020年

纳山水灵性 荡天地气概

——李项鸿山水画解析

绿岛

蛰于尘世而未被世俗所羁绊,始终能够心系山水的空灵、俊秀,凭一种大雅的心致和通彻磊落的情怀,忘我留恋于天地的大美之中。一种近乎诗性的浸润让画家的生存状态乃至他的所有作品充满了圣洁的依恋之感,而那种坚实的依托则让一山一水贯以灵性的静谧。大美无言从山水中走出,一如从画家的笔端进入画面,再从画面走进人们的视线之中。

《万山红遍千峰翠》138cm×68cm 2020年

相对于喧嚣与嘈杂的世间,有一种无言的倾诉足以让我们的艺术家为之慷慨并自豪着。于是,所有的梦开始复活,山水为之萌动、跳跃,天地为之生动、多情起来。没有一种寂寞可以让那些真正的艺术家如此地高尚而神圣,没有一种冲动可以让他们从始至终地走向至尊与永恒。

项鸿的山水画作品无疑属于这样的一族。他在践行着自已绘画理念的同时,不断地毫无杂念地走进属于他心目中的山水,走进山水之中的那片唯我独尊的自由世界。在那片精神的王国里,项鸿渐次地完美着自己也高尚着自己。

《玉瀑飞壁壑 崖松望莲峰》179cm×97cm 2020年

山水画的灵性来自于山水之外,只有心性的融会贯通才能使笔下的山水为之心中的山水。其实涌动的不是山水本身,而是心境的荡漾与灵性的跳跃,这便是“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的境界所在。项鸿的山水作品,处处可以找到这种感受。

在众多泛泛的山水作品中,难免给人视觉疲劳之感。项鸿先生的山水画,不禁使人眼前一亮,稍加品味之余,乃觉画面有万千风情和雷霆之韵蠕动其间,再加细细品赏,方觉笔墨之间有大言而不语,山影沟壑,气韵走势,草木流云,晚霞斜照,杨柳偎依,水流潺潺,风吹山谷,云雾飞泻,无不在娓娓道来,袒露情怀。只不过或激昂或婉约,或肃穆或徜徉,或壮烈或感怀,或悲壮或缠绵而不一。能将画面的意境做到诗意的层面,呼之欲出,出则感人,实为画家的一种大功力、大境界,绝非泛泛之辈所能为。

《日破云涛万里红》 136cm×68cm 2020年

能够集婉约与豪放于一身,兼得山水之真气概、真本色,无疑是项鸿山水画的最大特色之一,也是得之于他生于江南,奔走军旅,居于京华的多年历练。这些自然都是外部环境使然,我以为尤为重要的是学养的修炼和才气的纵横驰骋。没有良好的艺术造诣,缺乏必要的知识修养,天生就没有对于艺术的感知和激情,所有的一切都几乎为零,更甭说拥有艺术家的气质与胸怀。只有具备了诸多方面的铺垫和准备,经历了重重磨难的颠覆和洗礼,持一颗恒心栉风沐雨般地摸爬滚打一路走来,凭一腔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雄心与壮志,才能做到与艺术为伍。而能做到画家项鸿这般南北兼顾于一身,在众多画风画派中独辟蹊径走出自己的一条路途来的,则稀矣哉。

悟性的参入和理性的思考是项鸿绘画创作中的又一重要风格。读项鸿的绘画,不难理解,他是始终不渝地将自己对于山水以及外部世界的感悟、理解渗入到全部创作之中的。这就使他的绘画创作有了自己的血脉和与之而来的独特情感。情感的介入昭示着创作活动具象思维涌动的滥觞,在提升其创作质量的同时其思想性得以重新锻造和洗礼,及至达到涅槃的巅峰境地。

《山高松声远》179cm×97cm 2020年

应该说,悟性是一个艺术家天资的反应和再现。悟性的多少,取决与天资的大小。纵观中国几千年的绘画史,反复鉴赏历史上绘画大师的作品,不难证明天分与才气的多寡对于一个艺术家及其作品品味高下的关系。所以,艺术创造是需要一定的天资的。之所以这样讲,并不是有意否认后天的努力,只是想要说明才气对于艺术家的重要性而已。读项鸿的山水画作品,就有那么一种空灵之气环绕其间。而悟性的渗透,则让画家笔下山水灵动了许多。艺术(笔墨)的渲染与夸张让山水呼之欲出,人性关怀的注入则让画面的整个细节脉脉含情。用项鸿自己的话讲就是:“画山水难在用心夺造化之神韵。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对造化自然之内美,只有长期潜心学问,观察、体悟方可参得,笔下之画才能独得其神。我画山水,即以此为要领,久积而发,一吐心中所悟而率性落笔,或为激情所驱,操笔泼墨,倾心倾情;或为某种生活理念、意趣、诗境所牵,静思凝神,心平气和地抒写而就。”正是这许多年来厚积薄发的一蹴而就,画家创作出了大量高品位、高水准的山水画作品。

《滿目青山夕照明》 68cm×68cm2020年

在诸多佳作中,我独欣赏《春雨潇潇》《翠微人家》与《溪江春晓》的缤纷诗意与婀娜柔姿,也为《昆仑兵车行》、《红石峡烟云》与《溪山晴翠》的危耸、雄浑而感动不已。我曾惊愕《云山听涛》、《远征》与《龙隐峡栈道》的峭直、孤骛,也为《梅溪写生》与《清漓神韵》的清瘦、高蹈流连忘返。此间,诗意的流动远远胜过流动的诗意,一如天边的一抹晚霞足以胜过所有雷同的黄昏一样简单。流韵般酣畅的笔墨运用,让项鸿的山水画栩栩如生令人应接不暇。不管是细腻如水般的营造,还是狂奔如飞泻的运势、铺排,画面的工整雅致让人叹服。我想,必是画家心中早已有了一泓波澜不惊的如小溪样的清泉,才使得画面彰显出如此的静穆和深远。只有心无旁骛才能让人了却杂念,再大的喧嚣、纷杂都有岑寂的时候,面对山水一往情深地去投入,斩断世俗所有的非分欲念,走进了山水才能在走进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云山雨霁》179cm×97cm 2020年

纵观项鸿的山水画作品,不难看出他是将一腔的情怀全部倾注到了绘画之中。这种全方位的倾注,让他原本执着的脚步愈发坚强起来;这种破釜沉舟似得倾注,融入了一个男人钢铁般的意志和作为一名军人锻造在骨子里的尊严。一个处处面对名与利的诱惑,一个直视喧嚣、嘈杂的人世,没有一颗大的淡定的心绪和从容的姿态,是很难画出能够真正抒发自己心声的传世作品的。

几十年来,项鸿用自己的作品无声地证明了这一点。仅此而已,就应是当代中国画坛的骄傲和自豪。

(绿岛:著名诗人,文艺评论家。《中国文学》杂志顾问,《中国艺术家》杂志主编。)

《奇峰烟雨漓江春》245cm×110cm 2017年

众家评说李项鸿(节选)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秘书长 丁宁:

李项鸿的山水画有生活、有情致、有格调、有潜力。他到生活中去采风不是浮光掠影、探囊取物,体验是到位的,他的军旅生涯经历,很多地方是他工作和生活过的,有非常多的情感联系,他生活素材的积累和一般走马观花式的写生是不一样的,这份生活的丰厚积淀成为他创作的特别重要的回馈。他的山水画与军旅生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有一种特别的情怀,这就是家国情怀。他在描绘自然山川时,融入了军人的担当,这种情感非常凝重,所以看他的画特别有感触,因为他有情致。他的画也有格调,这是一种情操和气质的流露,在娴熟的笔墨技法表现中能够看到山峦的凝重、云气的轻灵,有刚硬的也有轻柔的东西,还有点缀的小细节。"山水"代表了特别重要的宇宙感,山是阳,水是阴,中国山水画可以把对世界的理解、对宇宙的理解融入进去,风与骨、奇与正一一可以体现在画中,可以回味。对这些项鸿有他自己的感悟和演绎。说他有潜力,是因为他还处在年富力强的阶段,在创作的旺盛期,而国画家往往到晚年是最辉煌的时期,李项鸿应该是可以期望的。他的画展有很多可以探讨的话题,这是非常值得关注、值得研究的艺术家的个案。

《松壑云瀑映朝晖》430cm×198cm 2019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池瑜:

李项鸿是当代中国水墨山水画突出的画家之一。我感觉他的画有自己的特点,有比较深厚的学术传统,他很认真地研究、学习和探讨中国传统山水画,在笔墨方面很下工夫,同时在这个基础上登山临水、体悟自然,进行创新。他表现军旅生活的一些作品,如《山道弯弯》《昆仑兵车行》等画得很有气势,表现的山体有节奏感、层次感,创造了雄壮的风格,把军队的战斗精神表达了出来。他的水墨山水意境很清新,注重用笔的书写性,笔墨随意灵动。在他的青花瓷作品上,同样体现了他把握笔墨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个画家,在两个方面有所创新,是很不容易的。军队中能够出这样一位画家我们感到很高兴!

《万壑松云》320cm×290cm 2019年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道斌:

我对军人特别崇敬。我看李项鸿的作品,用24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笔墨抒情,造境养生,军旅雄风,儒雅大气,坚守传统,感恩时代。"他的画有军人的刚强毅力,塑造的山体用了范宽的、李可染的笔法,画的云有质感,有沉下去也有飘上来的感觉,是流动的。他的山水也有柔的一面,尤其是他对水和烟雨的观察与描绘特别专注。很多情景画的是风雨要来、风雨过后或者是雷雨中,雨后的山水特别秀丽,项鸿非常注意表现这种体验。他的作品中把古代的、近代的东西都可以吸收进去,还表达他对时代的感恩、对家乡的思恋,非常有意思。他的画很"正",给人正能量,从中能感觉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是非常的伟大。

《奇峰叠翠映朝晖》179cm×97cm 2020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郑工:

我觉得李项鸿很朴实,看他的画也是同样的感觉。朴实就是一种品质。他是一个柔中见刚的人,兼具两种不同气质,他画山水有独特视野,有表现军旅生活的画,更有许多体现很强的人文气息的作品。他是军旅画家也是文人画家,他的画里有一种文人气息,又有一种比较强的精神气质。他画得很流畅,很多地方都有云和水,这是一种文人的视角。行旅与行云流水都有"行"的含义,他从浙江走出去,履历丰富,身上兼具很多东西,这在他的画里也呈现出了一种心态,当我们静下心来观察就会发现,他将自己在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推到一个一个不同的处境当中加以解决,这是他的智慧之处。他的画有三点:一是山水处见性情。体现包容大气的融合精神,有些画面群峰并列,相互依靠,相得益彰,表面看没有主次之分,内在却有精微的联系与变化,尤如他为人处世当中能把握一种总体格局。二是笔墨处见传统。他用传统的笔墨画眼前的山水,我想到浙派、吴派和董其昌的南北争论,浙派地处南方,在画里却体现出强悍霸气,山水点皴刚硬有力,具备的是一种和北方相关的人文精神。李项鸿的画里也呈现了南北的问题,说他柔中见刚,"柔"是他骨子里的东西,是一种兼顾,"刚"是他的军人之气,是一种修炼,他把刚柔相济的问题处理得很好 。三是虚白处见意境。他画里的云、水主要以"挤"和"让"这两种手法来表现,体现的是一种虚实关系、动静关系。

《黄山松云》68cm×68cm 2020年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副教授 于洋:

李项鸿先生的作品非常有气势,题材、格调也都非常好,他的笔墨不仅清丽、润泽,同时带有北方山水俊硬壮气的感觉,画里既有江南的钟灵毓秀,也有北派大山大水的意境。主题性山水画,或是表现家国情怀的山水,至少是半个世纪以来山水画进入现代语境之中的新时代山水。作者通过山的品格表达人的品格,进而表达民族的品格。李项鸿的画中我看到了这种努力。他画的狼牙山浓墨重彩,昆仑山气势磅礴,雁荡山层峦叠翠,"胆"与"魂"、"文"与"武",写的味道见笔性、墨的韵味见诗情,这些在他作品中都有混合和呈现,文人气的东西和主题性的东西也有纠结,但可以看到他非常用心和微妙的处理。"江山行旅"这个题目很大气,军人守江山、保家卫国,这个画展展现了军旅画家的爱国情怀和他的艺术足迹。

《一亭烟雨万壑云》50cm×60cm

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白晓军:

李项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工作、生活在桂林,那个时候的时代印记和桂林的山山水水以及文化熏陶,包括秀丽的漓江,对他的山水画艺术影响非常大,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作品中,漓江的题材和桂北山家的影子是挥之不去的。他到北方以后,把对桂林山水体验中获得的空灵、润秀、清逸的感觉带走,融入了他许多山水创作中,即便他画北方山水也多了一份灵气。任何一个艺术家整个发展都和他的起点是分不开的,桂林这个地方很有特殊性,石涛是从桂林走出去的,齐白石、黄宾虹到后来的李可染、白雪石等一批大艺术家,都到过桂林写生,他们在中国绘画史上,特别是现当代美术史上,书写下了浓浓的一笔。我认为,李项鸿的山水艺术桂林是一个基础,这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山水之路和取得的成绩,是值得思考和探究的。

《翠微人家》60cm×5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