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崇香老师的写意牡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横纵不群无定则”的画法,笔下绽放的是自己心中的牡丹,是由诗文、书法、篆刻、音乐等综合素养凝炼而成的牡丹。画家常在其牡丹作品中题上自作诗,例如,题“二乔”:“一花呈二色,浓淡却相宜。胸有浩然气,毫端无俗姿。”又如,题墨牡丹诗:“花王难画雅,祛俗无灵丹。博览群书后,清风注笔端。”诗言志,这是画家在深研传统文化和绘画理论及技法后的自信心的流露,也揭示了传统文化的积淀以及综合素养对于每一个画家是何等的重要。

牡丹作为国花,是最受大众喜爱的绘画题材,但要用中国画表现出牡丹的雍容华贵、庄重典雅的精神气质却非易事。格调的高低决定了作品水准的高低,“人品既髙,画品不得不高”,“人品既低,落笔无法”,正是此理。刘崇香从古语“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出自《孝经.诸矦》)”悟出了写意牡丹的表现方法:花冠用色饱满润泽,形态圆润而圆中有缺,整中有碎;花瓣用笔圆中带方,蕴含着蓬勃的生机。无论何种色彩的花冠,都有“黑白灰”的对比和过度。作为点睛之笔的花蕊部分,总是神釆奕奕,静中寓动。这是“满而不溢”的涵义。牡丹枝干以篆隶的笔法写出,用焦墨表现出苍劲古拙的质感,而且来龙去脉清晰可见,牢固地支撑着整个画面,这是“高而不危”的涵义。牡丹叶子最不易画好。画家在长期写生的实践中熟谙牡丹叶“三叉九顶”的特征,但在纵情挥洒的作画过程中,却不斤斤计较于一枝一叶的物理现象,而是从构图的大局出发,作了疏密有致的组合。有集团式的叶,用笔大胆泼辣,以增强其气势;而边缘零散的叶则各有姿态,俯仰倚侧,妙趣横生,还能让人感觉到“三叉九顶”的曲线美。

古诗“姹紫嫣红里,百花色正浓。牡丹不竞艳,却有贵妃容”和“独爱牡丹王者风,我将拙笔写芳容。从兹不管寒和暑,依旧满园春色浓”以及“畹兰香味玉精神,好雨連宵润色新。莫怨韶华难少驻,丹青着处欲留春”等,无不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并洋溢着画家对国花牡丹的热爱,从而引申出对伟大祖国的无尚崇敬和热爱的真挚感情。

牡丹展现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刘崇香笔下的牡丹给人一种精致、唯美、自然的感受。粉色的花瓣将牡丹的娇嫩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牡丹是花中的仙子,美艳而惊人,这幅画将牡丹的隽秀完美地呈现出来,美而有特点。

鸟语花香皆佛法,水流风动亦禅心”刘崇香老师一直寻求探索清秀明丽、富贵高雅而气势宏伟的花鸟画去歌颂美好生活,并创造出自己鲜明个性的艺术风格,自成体系。他老师笔下的作品游刃有余,花鸟,工笔画栩栩如生,被众多爱好者收藏。

刘崇香的书画作品风格挺拔而淡雅,尤为水墨作为高洁,刚正、雅逸、坚贞、不染的高尚人格象征,作品如诗如歌,深受人们喜爱。由于作者有较深的历史、国学和哲学功底,主张画家不仅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绘画作品,还应通过绘画作品,给人以生活的启迪与思考,坚持寓健康的人生理念于绘画之中。

刘崇香老师画荷,除了笔法精湛之外,亦有文化内核泊入画题的格局,通过水墨调和,写意虚写相应,把荷寓禅风的文化品位养育在画里,大墨渲染荷叶之生机,很有冲击力,是师造化的表现,也是中得心源的塑造。如果没有善于调和水墨的真功夫,这满池荷叶绝对无法做到苍润和谐,层次分明。稍有功力不成,必是一塌糊涂。

刘崇香老师的水墨山水画作品,让人感到一种立体的震撼和感染。他的作品注重整体环境的描绘和烘托,在严谨中求空灵,在单纯中求丰富,巧妙地把诗情画意相融合,给人全新的多方位的审美意趣。他的作品展示出一个水墨画家心中妙不可言的思想境界,并运用丰富的墨和色宣染,在宣纸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他的水墨画作品未来升值空间更是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