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汉佛教传入汉地,存放佛骨舍利的佛塔就伴随而建。四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就有一座中国风格的三间四柱共三层的楼阁式佛塔图案出现,反映了早期汉地佛塔的形象,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能力的提高,佛塔层数递增,塔身逐渐变高,塔基和塔身装饰也愈加精美。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兵变后,北宋实现国家一统,国家休养生息,生产力恢复,经济逐渐繁荣,瓷器制作手艺达到顶峰;那时期国家文化开明,佛教也得到了发展,全国各地建佛塔无数。

三彩琉璃塔正面图

1966年,在河南省密县(今新密市)老城法海寺旧址北宋塔基地宫中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1]。特别是三座大小不同的三彩舍利方形塔,均为下面带有须弥座的七层密檐式佛塔,表面皆施褐、黄、绿等釉色,尤其引人关注。这座三彩舍利塔就是其中最大最精美的一件。

该舍利塔为方形密檐式七层宝塔。塔体以高岭土为胎制作,并分上、下两节分别烧制组合而成。通体施黄、绿、褐三色琉璃釉,光彩夺目,故也有人称之为“三彩琉璃塔”。整座塔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其中基座与一、二层塔身为下节,第三至七层及塔刹为上节。基座为仿砖石结构的须弥座式。须弥座束腰部位分别塑有角柱、间柱、宝塔、伏鹿、宝莲等装饰图案。座上饰有仰莲一匝。

三彩舍利塔下节

第一层塔身较高,四壁开门,门内置四尊坐佛,塔身外壁贴塑麒麟、天王、力士、宝莲、联珠等图案。天王立于仰莲座上,力士上部塑云朵。第二层塔身檐下前壁处塑置匾牌,上刻“咸平二年四月廿八日记施主仇训”十四字楷书题记。

自第二层以上至第七层塔身,各层高度逐层降低,塔檐平面依次略有收分,塔体表面贴塑坐佛、莲花和朵云等装饰图案。各层塔身的中部,分别间隔交错地饰有凹弧形、圆形和尖拱形镂孔,似作假窗的设置。各层塔檐上分别塑有仿木构建筑的筒瓦和板瓦,每层翼角均向上挑起。


三彩琉璃塔侧面图

塔刹位于塔顶,由覆钵、相轮、华盖、宝珠依次堆叠组成。塔体表面所用釉色十分讲究。基座、塔身的壁地和顶檐各部,多施绿釉;门侧的天王、力士,门额上的麒麟和基座束腰上的伏鹿,以及塔刹和各种图案纹饰,则多施褐色釉和黄色釉。


古塔主要结构示意图

这座三彩舍利塔集建筑、雕塑、佛教装饰多种艺术于一体,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首先,塔身咸平二年(公元999年)题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该塔明确的塑造时间,也保留了施主姓名,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标准器意义。其次,该塔不仅制作讲究,造型生动,比例协调,装饰复杂,刻画细腻,而且釉色匀称,过渡自然,繁而不乱,艳而不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再者,从唐三彩至宋三彩发展演变的历史和琉璃装饰技术应用于建筑构件的历史来看,此塔无疑还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长按关注:[佛像雕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