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坐落在温州的园美术馆于2021年10月1日举办了“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系列项目,邀请了10位中国当代艺术重量级艺术家。这10位艺术家的艺术履迹或代表作品形态对许多艺术从业者、学生来说,有些耳熟能详,但是此次集结可以看到他们艺术创作的进与出,他们生存境遇的挣扎、忿懑、和无奈,知晓他们信念的次次冲撞、失意和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关系。下面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国庆假期首日,园美术馆在温州启动“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系列项目,今后将通过与机构的合作,持续推动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现状及价值意义。此次展览展出了王广义、方力钧、尹秀珍、向京、张晓刚、张恩利、宋冬、周春芽、岳敏君与展望的十余件作品。

▲展览开幕式嘉宾合影 图片来源:园美术馆

这些参展艺术家大都活跃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中前期,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可以称作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老艺术家们”。

▲宋冬、梁恒、张恩利与俞可在王广义的作品《启示录》前合影 图片来源:园美术馆

而园美术馆所在的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典型代表,是民营个私经济的先锋,在浙江省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温州人的精神往往被概括为“敢为天下先”, 并且铸就了令全国瞩目的“温州模式”。那么,为什么园美术馆没有选择新锐的青年艺术家呢?在当下对于中国当代艺术展开研究的意义何在?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与馆长、艺术家和批评家进行了交流。

梁 恒

这些艺术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梁恒曾任昊美术馆温州馆的馆长,参与推动昊美术馆专业性国际化及文物本土文化艺术的建设事业。他离开美术馆后,自己也在进行艺术创作,常常一个人在被青山绿水环绕的工作室中废寝忘食。面对一个新的美术馆,身为馆长的梁恒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美术馆展所带来的影响力。

我之所以选择展示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是因为他们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尹秀珍和向京,都是中国当代艺术中重要的女性艺术家。我觉得他们的创作都呈现出清晰的脉络,他们的个体创作经验至今仍然影响着年青一代艺术家们。他们为此次“研究展”带来近年新作,十分难得。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将“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系列与更多的机构合作持续推动。

——梁恒

▲展览现场中岳敏君的作品《球根海棠》 图片来源:园美术馆

▲展览现场中张晓刚的作品《世界的秩序2号》 图片来源:园美术馆

从某种角度来说,消费社会中艺术家的名字甚至比作品还重要,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符号。就像收藏市场上频繁交易的那些“名人字画”,必须是“名人”的,再谈“字画”的价值。但是,园美术馆聚焦的也不仅仅是有名气的艺术家,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先锋性艺术。而展览所展示的是这些艺术家近几年的创作,也是向人们展示了他们思想变化的轨迹,即艺术家个体如何面对时代语境的变换下,在当下还能够带来哪些新的思考。

▲展览现场中方力钧的作品《2013-2015》图片来源:园美术馆

▲展览现场中张恩利的作品《手艺人1》 图片来源:园美术馆

当然,园美术馆策划此次艺术家群展是有很多考虑的,作为策展人的梁恒的兴趣于艺术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梁恒在求学期间曾与尹秀珍一起参与美术兴趣班,之后从事美术馆工作并结识了很多艺术家,这些都成为他建设园美术馆的重要资源。“我和这几位艺术家十分熟悉的,对他们的作品也很熟悉,所以这也是我这次选择艺术家的原因。”梁恒说道。

▲展览现场中宋冬的作品《见展是展 见展不是展 见展还是展》图片来源:园美术馆

▲展览现场中王广义的作品《启示录》图片来源:园美术馆

梁恒表示,这次展览是对于当代艺术历史的回顾,未来还是要继续推出年轻的艺术家,但是定位还是当代艺术:“我想通过这次展览积累一些文献,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资源。温州当代艺术并不是很活跃,美术馆之后举办的展览会更多地考虑如何与当地发生关系、如何推动平台国际化吸引国内外具有影响力艺术家来温办展,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尹 秀 珍

按照自己的路走下去

作为目前全球最活跃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尹秀珍作品中很少能够看到粗糙的挪用行为,更多是感受到那种女性的细腻与独特的思考方式。此次展览中,尹秀珍的作品《歪塔》伫立在展厅中央。《歪塔》的表面主要使用收集来的不同人穿过的衣服缝制而成,包裹在高高的钢架之上。

▲批评家栗宪庭与梁恒在尹秀珍的作品《歪塔》前 图片来源:园美术馆

这件作品是尹秀珍在2019年末为她在长沙的个展“废园”创作的。策展人宋冬在展览的前言中写道:“逆锋而进,是一座《歪塔》。它,如同燃烧的火苗,腾空。这让我想到失控的文夕大火。但这里被控制的失控,却给予了自由的尺度。这没有传统塔的标正,有的是带着不同人生活经历的温度。如同众人经历合造的精神空间,穿着势不可挡的轮滑成为战车。进入这个可以运动的歪塔,内省可鉴,不正之正。”

▲展览现场中尹秀珍的作品《歪塔》图片来源:园美术馆

尹秀珍很喜欢用衣服做作品,这种艺术语言已经成为艺术家的标志性特征。但究竟是什么让她保持如此旺盛的创造力?尹秀珍回答道:“我觉得我好像必须得去创作,我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我现在做的这件事,也就是与艺术有关的工作。”

▲尹秀珍在向水泥中注入黄油,昊美术馆(上海)展览“我与博伊斯 · 尹秀珍:制动”现场 图片来源:于奇赫

但是,人们讨论意识往往津津乐道于作品发生的变化,似乎这样才是创造的证明。当被问及自己的艺术语言会不会觉得过时,尹秀珍说道:“如果说‘为变而变’,反而就没有你自己了。艺术家有很多种,如果是遵从本心,我还是喜欢这么做,那就还可以这么做;如果你自己觉得做这些东西很乏味了,即使别人觉得再有意思,那你也应该放下,去做别的东西。而我并没有局限在衣服这种材料,一直在尝试自己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材料,比如陶瓷、玻璃、铁、水泥等等,材料是传递思想认识的桥梁。但是衣服好像是我绕不过去的材料,它里面总是有一种特殊的东西在吸引我。即便是我在制作陶瓷的时候,也会把衣服融入进去,比如我的作品《时间纤维》就是用陶瓷的制作方法将衣服的纹理空间保留下来,带着体温和经历的衣服在高温的作用下飞走了,形成众多细微的纤维空间;而我在这件作品中思考更多的,是人生究竟会留下什么。”

▲尹秀珍在银川当代美术馆展览“中国制造007:行思”现场 图片来源:银川当代美术馆

2019年底到2020年初,尹秀珍和宋冬的工作室需要搬迁,又赶上疫情。难以计数的物件和紧迫的腾退时间,让尹秀珍的血压一下子高了,她才意识到身体告诫自己要注意休息了。对于现在的尹秀珍来说,她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自己还有很多的想法需要一步步地实现。

管 郁 达

对当下文化情境的回应

管郁达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从事当代艺术的评论与展览策划工作,可谓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重要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写作者。

▲管郁达、栗宪庭与尹秀珍参观梁恒工作室 图片来源:管郁达

管郁达认为,此次参展艺术家就是十个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历史的典型个案:“展览带有某种艺术史研究的性质,同时也具有个案研究的特点。十位艺术家呈现出丰富各异的艺术风格,进行探索的路径也是不同的。我把这个展览看作是中国当代艺术在当下文化情境中的一个切片式的展示;艺术家个人的艺术经历也构成了艺术史的一个片段,策展人将其连缀起来,从中可以折射出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面貌。”

▲展览现场中岳敏君的作品《雏菊》 图片来源:园美术馆

十位艺术家的创作几乎贯穿了中国当代艺术从80年代至今的发展历程,管郁达表示:“这些艺术家针对不同的文化语境和问题,用个人化的艺术创作去回应时代提出的问题,这种回应充满力量和鲜活的个人经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艺术家个人风格的这种演变,实际上离不开大的时代背景的牵引。”

▲展览现场中向京的作品《异境——这个世界会好吗》图片来源:园美术馆

管郁达认为,若要论及艺术家在艺术上的贡献,则必须置于艺术史的上下文中进行考量与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讲,展览中的这些位艺术家,都提供了关于艺术与时代、个体与历史、语言与个性等方面精彩而又丰富的艺术史案例。宋冬和尹秀珍不断地去探索新的语言、媒介表达方式,既有对当下社会文化遭遇的思考,同时也有一种跨文化的向度;向京、张恩利的作品则包含一种个人日常的身体经验对宏大历史叙事的反思,体现了中国文化在今天所遭遇的一些两难问题;岳敏君的作品从早期的调侃、自嘲到自我形象的重新定义也是一种从艺术社会学到本体论的转变;张晓刚、王广义和方力钧近几年在语言图式上的探索与转变,也跟时代文化语境的变化是分不开的;而周春芽、展望打入传统、观今见古的艺术风格更表明中国当代艺术自我评价体系的构建,正在收获一个可以和其他文明对话的成果。”

▲展览现场中展望的作品《隐形12#》图片来源:园美术馆

中国社会文化在千禧年之后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可谓举世瞩目;而社会形态发生巨变的同时,文化形态也发生着深刻转型。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 “问题情境”。艺术的发展是在艺术家不断解决由社会和艺术传统自身所提出的问题过程中形成的。所以贡布里希才说:‘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当然 ,艺术的故事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故事’。所以,我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必须置身在时代的潮流和艺术史的上下文中才能获得意义,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一个清晰的脉络,这个脉络就隐藏在艺术家作品风格的转变与叙事当中。”管郁达说道。

结语

艺术家的作品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才能会被艺术史所选择。但是往往“艺术史”三个字会引发艺术家的焦虑,毕竟最终能够入选的名额寥寥无几。园美术馆开馆展的参展艺术家,都在时代语境与个人经验出发,构筑属于自己的语言图式;而其中的精神内涵则是直面现实的,希望这个精神的接力棒会延续到青年艺术家的手中。

▲展览现场中周春芽的作品《桃树林中的爱》图片来源:园美术馆

“他们能够给予时代的可贵东西是坚守。坚守着其中自我的叛逆、质疑,甚至自我放逐与格格不入的表现——那是一个艺术家才能够达到的一种极限。或许这也是他们不断寻求到了一种适宜于自我生存与创作的真实状态,显示了他们偏执于人与物与景观的不确定性所能达到的视觉穿透力,以及借助这样的艺术形式来探寻、实验着自身表达的能量。”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 冯博一

展览信息

▲展览海报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系列项目—暨园美术馆开馆展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笔画排序):王广义、方力钧、尹秀珍、向京、张晓刚、张恩利、宋冬、周春芽、岳敏君、展望

学术主持:孙振华、冯博一

策展人:梁恒

主办机构:园美术馆

开幕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3月

地点:温州瓯海区温瑞大道塘河沿岸美术馆(博物馆)群5号

(凤凰艺术 温州、北京报道 撰文/于奇赫 责编/李若汐)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