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成都双年展
11月23日,成都全域为低风险地区,2021成都双年展网上实名预约不变,无需再做核酸检测,只需戴上口罩,亮码、扫码、测体温,即可开启超燃的艺术之旅。
作为后疫情时代规模最大、学术性最高的艺术双年展之一,2021成都双年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总策展人,著名艺术史学家吕澎作为学术委员会主任,与18位联合策展人、1个学术委员会共同携手策划,展览由 8 个主题展版块、1个国际美术馆馆长峰会和17个平行展版块组成,共邀请了海内外272位艺术家参与,覆盖全球35个国家与地区。
接下来,我们将与您一起,深入探秘8大版块现场。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第三版块“智能共振”的探秘文章。
你知道吗?
作为现象级的大型艺术活动,本次成都双年展由8 个主题展版块、1个美术馆馆长峰会和17个平行展版块组成。
就跟着小编一起深入地走进这八个版块吧!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第三版块——“智能共振”(Technological Co-Respondence)。这个版块由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导师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艺术院特邀艺术家邱志杰和伦敦艺术家安置小组(1966-1989)和阿姆斯特丹事件结构研究小组(1969-1979)创始成员、ZKM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创始院长和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院长邵志飞(Jeffery Shaw)担任策展人。
▲邱思瑶,蜂群迷航,双频录像、蜂蜡、无人机组件,7’00’’,2021
中国神话中有“玄鸟生商”的故事,传说一位女子吞下“玄鸟”下的蛋后便生出了商之始祖,这样“天人感应”的思考是我们在谈到中国文化时无法避免的话题,在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文化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人与万物的对话。“道”将人与万物紧紧地链接在一起,与宇宙产生共振。在今天,互联网将时空压缩在一部手机中;VR技术将虚拟想象转换成感官体验;人的思考与情绪可以被转换成数据;听觉、视觉和触觉相结合的互动装置能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给人以新体验,科技在人认知和呈现自己、自然和宇宙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人链接世界的桥梁,也成为沟通想象与现实的通道。
▲ 展览现场
在这个版块中,来自中国、瑞士、德国、奥地利、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荷兰、韩国、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的31位/组艺术家将按照“身体”、“生态”、“信号”和“宇宙”的叙事逻辑,用富想象力的科技艺术,带着你和宇宙对话,感受人的身体、思想与物质、信息的能量共振。
▲ 利亚姆·杨,行星城市,电影装置,16mins,2021
你是否曾想过一个城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人?来自澳大利亚的建筑师利亚姆·杨(Liam Young)就在他这次参加成都双年展的一部电影《行星城市》中构想了一个虚拟的星球城市,在这个只占据地球表面0.02%的超高密度大都市里,100亿人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而地球的其他地方则可以重新回归自然。艺术家试图通过提出这样的构想来解决气候、资源紧缺、殖民和扩张主义等全球性问题。在这个作品里,你将看到人们如何在这样一个难以想象的大都市里生活,在梦幻的画面中感受艺术家的想象力。
▲吉姆·坎贝尔,第26版(云南之塔),低像素影像装置:特制电子配件、384个LED灯、特制有机玻璃,39×58×7cm,2018
模糊的边界和高饱和度色彩冲击着眼球,吉姆·坎贝尔的作品《云南之塔》运用LED灯网将云南带给人的感受用独特的数字方式呈现出来。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数据化的视觉体验和人的深层意识的关联,从模糊、抽象的数字图像中,你能感受到视觉感官和意识带来的“似花非花”的魅力。
▲谭彬,洞中别有日月天,装置,尺寸可变,2018
我们常说“别有洞天”,“洞天”是中国传统空间的典型元素,艺术家谭彬的作品《洞中别有日月天》以“洞天”观念为原型,以太湖石为主体,透过太湖石的孔洞,我们能窥探“宇宙银河”和“微观细胞”的交替图像。而另一块太湖石的孔洞则作为微型日晷模拟时间的流逝。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科技结合的“沉浸式”装置让参观者感受宇宙的宏观与微观,感受时间的存在,是不可错过的打卡之地!
▲郑达,未知时空的光泽,数字化动态装置,单模块尺寸40×40×40cm,2020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然发生巨变。艺术家郑达的作品《未知时空的光泽》通过采集大自然的数据上传到机械装置中,将我们在数字世界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转变为可见的。观众在这里也可以通过吹气改变作品形态,让这似花似蝴蝶的装置运动起来,形成美妙而充满想象的画面,感受与大自然和数据信息的共振。
▲迈克尔·弗雷&马里奥·冯·里肯巴赫,布偶,交互、布偶、投影,尺寸可变,2018
《布偶》是电影制作人迈克尔·弗雷和游戏设计师马里奥·冯·里肯巴赫合作创作的由短片、互动动画和艺术装置组成的作品,短片中,一个个可爱的人偶在集体思维的引导下,上演了荒谬、混乱的场景。艺术家通过观看者与短片的互动,引发观众关于人性和人类相处问题的思考。
▲科拉莉·沃格拉,排列、移动、旋转、包装,单通道4K视频,13mins,2019
在运输行业中,人们通过“装箱算法”计算容器中不规则物体的最佳装箱方式以占用尽可能少的空间,来自荷兰的艺术家科拉莉·沃格拉的作品《排列、移动、旋转、包装》将这种算法与古典雕塑相结合,将算法挑选出的结果转化为人的舞蹈动态展现出来。在这样古典美学的艺术化表达中,你能直观感受到人的身体与物体、数据的链接。
▲莉亚·波萨格,宇宙撞击,3D动画、双屏、有声,62mins,2018
如果说以上的作品还不够硬核,那接下来介绍的莉亚·波萨格的作品《宇宙撞击》可以说是硬科学和神秘主义的碰撞。“中微子”是一种神秘的粒子,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几种粒子之一,被称作宇宙间的“隐形人”。而艺术家在这次展览中邀请观众通过3D动画体验对“中微子”的构想与想象,从重复、神秘而奇特的星际场景中获得震撼的体验,探索量子技术和神秘主义的问题。
▲展览现场
▲黄杰远,人间乐园—鸟、人以及地质,4K影像,1’36’’,2021
▲劳伦特·格拉索,太阳风,影像动画,尺寸可变,2020
▲龙星如&周天歌,眠室,声音装置实时程序,2021
▲孙羽茜,未来流浪者,微信机器人、网站、影像,尺寸可变,2021
▲让·巴塔扎德&皮埃尔·鲍泽,质量,影像,16’59”,2020
▲吴凡&王翰偲,数字肉身,3D打印混凝土、不锈钢、白铜,尺寸不一,2021
预约观展温馨提示:
为保障每一位观众的健康安全及美术馆的有序运行,根据省、市疫情防控要求,我们特温馨提示如下:
1.展览实行实名预约观展,每日接待观展人数5000人,预约满额为止。
2.请您至少提前一天在“成都市美术馆”官方微信公众号,用实名和身份证号或其他有效证件号进行预约,儿童请用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进行预约。每张身份证每天可预约参观1次,请您如实填写预约信息,请您合理选择预约时段。
3.老年人和特殊观众,可持有效身份证在成都市美术馆入口处登记并办理入馆。
4.场馆开馆时间为:每日10: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全天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5.参观时,请与展品保持一定距离,可以欣赏到展品更多角度的美,也请勿让馆内展品离开它们本来的位置;打卡拍照时,请注意安全,也不要触摸展品哦。
6.进入场馆观展,请您全程佩戴好口罩,同时配合工作人员查验、健康绿码、行程绿码、身份证件或预约码,满足体温检测<37.3°C,参观过程中请尽量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
7.14天内有疫情发生所在地旅居史的人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8.我馆将加强场馆、设备的清洁消毒和防疫管理工作,为大家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观展环境。也呼吁广大观众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与成都市美术馆共同努力,筑起安全防线。
9.我馆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随时调整相关服务措施。观众可关注成都市美术馆微信服务号了解更多参观资讯。
(凤凰艺术 成都报道 撰文/曾梦蕊责编/dbk)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email protected]。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