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湘波《青年突击队》

陈濯非《最可爱的人》

■深圳特区报记者尹春芳

抗疫在继续,文艺不缺席。自疫情发生以来,深圳的艺术家们积极行动,通过不同艺术形式,创作出一批充满真挚感情,鼓舞人心的艺术作品,生动诠释出深圳全民抗疫的磅礴力量和精气神,展示文艺家的责任和担当。

“接地气”的抗疫速写

一个速写本、一支笔、一份热忱,在市民忙着做核酸时,艺术家陈湘波在旁边开始现场速写。这些速写作品汇成《每日一画》系列,目前已有20余幅。谈及创作的缘起,陈湘波表示,作为深圳的文艺工作者和党员,他应该拿起画笔,通过速写这种鲜活且直观的方式,表现那些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党员、红马甲、志愿者们的奉献精神,抒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翻开这一张张速写,深圳抗疫的日常工作映入眼帘。比如,医护人员给行动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门核酸检测、志愿者在现场输送物资、华富街道的红马甲志愿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刘磊的特写、青年突击队、社区消毒人员……寥寥数笔,记录着抗疫的动人瞬间。这些创作的“源头活水”正是陈湘波每天所见所感。他告诉记者,速写系列将坚持创作下去,发挥艺术作品提振人心的力量。

生活是创作之源。艺术家们通过细致观察,或借助亲自参加抗疫的直接经历,将真实的情感和现场感注入作品,让它们更“接地气”。这些艺术触角融入生命关怀与人性美善,呈现出医护人员、志愿者以及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状态。

作为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的会长,画家陈俊宇一直关注年轻人群体。此次他在罗湖区花场社区参与抗疫服务时发现了很多年轻志愿者的身影,这让他深有感触:“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青年的行列”。于是通过没骨法创作《抗疫志愿者日记》组画,为抗疫志愿者造像,为他们鼓劲。

以细节入手,展现“逆行者”的精神情怀

关注现实以及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所展现的人性和精神,是这批抗疫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共性。这些作品以不同视角,展现“逆行者”的精神力量。通过多维度的描摹,不仅丰富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形象的表现层次,也使其更加立体、多样。

从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志愿者群像到个体的特写,从他们工作的日常到疲惫时小憩瞬间,身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成为艺术家们笔下的主角。水彩画家方晓龙的水彩作品《战袍》,没有宏大叙事,画面上描绘了志愿者的红马甲和喇叭,以细节入手,以小见大,打动人心;袁闻博的《守护者》集中刻画了医护人员穿戴装备的瞬间;王雪涛则用画笔致敬罗湖的志愿者们……

水彩画家刘冰创作的《坚守》,将目光对准投身一线抗疫的画家周天涯。画家笔下的画家,别具匠心。刘冰告诉记者,“周天涯自年初六开始就奋战在抗疫一线。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他在防疫现场的照片,让我有感而发。我想以身边熟悉的人为切入点来创作,可以更真实、突出。画面中正下着雨,气温低,让我们感受到一线抗疫工作人员的不易。后来,周天涯也看到这幅作品,直言‘很形象’”。

用艺术作品传递深圳力量

如何将抗疫主题与艺术风格融为一体,这也是艺术家们所思考的问题。好的抗疫作品将艺术作品的观赏性与思想性融于一体,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用书法传递深圳力量是书法家王子蚺的观点。深圳抗疫的决心与信心触动着他的内心,他挥毫写下《深圳力量》《相信深圳》《居家安好》《英雄花开静待美好》等书法作品,以遒劲有力、朴实老辣的书风展现出深圳的刚强与韧性。

在福田区福中社区当志愿者的画家陈濯非,多年来一直试图将工笔画、岩彩、壁画的绘画方式相互融合,进行绘画创作,近年来尤为关注深圳都市题材的创作。他最近的抗疫主题作品《最可爱的人》将主题性与艺术性结合在一起,当中既看到色彩、画面形式感的个人风格,也可见医务工作者主题形象的突出与专注。

陈濯非向记者讲述了这件作品背后的故事。“这件作品的稿子在2020年疫情刚暴发时就开始画了,但当时感觉画中的医务工作者的形象不够突出,没表现好,我追求的艺术风格没有达到,于是就搁置了。近期,我加入志愿者队伍,亲身感受到医护工作者和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想要表现这些无名英雄的冲动油然而生,于是很快做出色彩稿,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这幅作品。”

此前记者采访的文联画家苗瀚文自1月起就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从身边的战友和故事取材,创作出一批抗疫主题的工笔画作品。如今,他新创作的《油松抗疫日记》系列,以速写的方式记录抗疫故事,带给观众暖心且充满希望的视觉感受。苗瀚文表示,一线抗疫不仅让他贡献绵薄之力,也在主题艺术创作方面给他带来很多启发。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这一幅幅充满生命力的画卷、一个个感人的瞬间,正是我们勠力同心,携手抗疫的真实写照,也凝聚着我们祈愿疫情早日结束的美好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