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联合国总部秘书处大楼外景

今年4月20日,正值谷雨时节,联合国迎来了第13个联合国中文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向联合国中文日活动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联合国大会主席沙希德以视频方式出席开幕式。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左)与联合国大会主席沙希德(右)在开幕仪式上致辞

张军表示,2010年联合国将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确立为中文日,纪念传说中仓颉造字的贡献。语言和文字是了解文化最好的钥匙。12年来,中文日活动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中文和汉字的独特魅力,成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也进一步增强了中文的国际影响力。

张军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中国是联合国的坚定支持者。作为联合国六种正式语文之一,中文正在为促进联合国有效开展工作、加强世界各国沟通交流、推动多边主义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国中文网站、中文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深受广大中国网友和中文使用者的欢迎。

张军表示,今年中文日活动的主题是中文之美、禅意之妙,具有丰富的美学和哲学意涵。希望大家在展出的书画艺术作品中收获智慧、汲取力量,在交流座谈中开拓视野、凝聚共识,更好地应对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联合国大会主席沙希德以视频方式出席开幕式

沙希德表示,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字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代表着中华文明中蕴含的永恒智慧,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和深刻的象征意义。让我们共享中文之美,共促多元文化和谐。

为庆祝2022年联合国中文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联合国总部中文笔译处以及联合国工作人员文娱理事会中国书会共同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宣传中文在联合国多边外交工作中的作用,彰显中国语言与文化的魅力。其中题为《禅意之妙》(The Magic of Zen)的绘画和书法展,展品由9位国内外知名华人艺术家的禅意书画作品组成,共18幅。这些艺术家分别是王方宇、王东升、王满晟、冯明秋、金序兰、唐可、海涛、泰祥洲和蔡栋。

《禅意之妙》(The Magic of Zen)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由联合国中文笔译处江融策划,得到纽约华美协进会中国美术馆馆长海蔚蓝和纽约FQM|艺术与视觉文化计划总监付秋萌的大力支持。

江融表示:“自菩提达摩在南朝由天竺来华传授禅法建立禅宗以来,禅宗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的思想广泛流传,在此传播过程中,禅宗将其自然任运的态度注入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中国诗词、绘画、文学和艺术等方面。这些书画作品呈现玄妙、静谧、幽深、淡雅和简约等禅意美学特征,体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中国绘画美学观。”

据悉,《禅意之妙》绘画与书法展于4月18日至4月2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秘书处大楼环形墙展厅展出。

王方宇, 《鹅》,水墨纸本, 24.8 x 24.8 cm

王方宇作品展陈图

王方宇(1913-1997)生于北京, 1945年移民美国。是上世纪50年代耶鲁大学与西东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书法家及收藏家。

王方宇先生一生致力于研究中国古典绘画,20世纪海内外研究八大山人的权威学者与收藏家。1998年,王方宇家族将大量八大山人书画捐赠于美国华盛顿弗瑞尔美术馆。

作为一名书法家,王方宇先生掌握了书法传统制式的实践方式。在遵循书法传统教育与训练之上,播下灵感的种子,从而创造了个人独有的书法形式,这里所说的新,并非完全摒弃过去。他的书法立足于中国传统精髓,并“使之现代化”,从而扭转其传统主义的身份认同。在此进程中,创作了一种革新书体——“墨舞”。

王东升作品展陈图

王东升,斋号安居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舒城县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公麟书画院院长。

2009年入展全国民政系统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书画作品并获优秀奖;

2011年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邓石如奖”全国书法作品展;

2013年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钟繇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2014年入展安徽省文化厅主办、省书画院承办的第一届“重履新安路”全省书画院作品联展并获优秀奖;

2015至2017年,先后入展第二、三、四届“重履新安路”全省书画院作品联展作品展

王满晟, 《山中清凉 1》, 2014,水墨、色彩与纸板, 35.1 x 27.9 cm

王满晟, 《古藤 1》,水墨纸本, 42.7 x 36.6 cm

王满晟,号半升。1962年出生于中国山西省太原市,现居美国纽约哈德逊河谷。

他自幼研习书法,从汉隶“乙瑛碑”、王羲之“圣教序”、及柳公权“神策军”入门,以后遍学诸家,博采众长,坚守“心正笔正”、“正极奇生”的原则,我行我素,作品与其人格一样特立独行,不随波逐流。1981年至1985年在复旦大学攻读古典文学,毕业后在中央电视台任编导、制片人十余年,先后拍摄了许多关于中国人文艺术的专题片纪录片,使他有机会在中国各省广泛地游历和学习,从博物馆前辈大师们的经典作品,到古代建筑和石窟遗迹,到大自然的高山丛林大河平川,为其创作开拓了宽阔的视野,积累了大量的素材。长期的电视编辑工作,使他对图像的辨识组合,选择取舍,都蓄积了丰富的经验。1996年移居美国,全身心地投入对艺术史的研究和艺术创作,由业余爱好而转为职业艺术家。

王满晟作品展陈图

二十年在哈德逊河谷隐居般的生活,对流于境外的中国文物特别是书画进行细致的研究,深入世界许多名山大川摄影写生,收集素材,感悟自然,培养胸中的浩然之气。在“三人居”画室内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执着于尝试和研发各种画材,工具和技法。十年在纽约办合作式画廊,与不同国籍艺术家的合作实践的经验,使他接触到了多种不同民族、不同观念、不同媒体的艺术,启发了他的心智,打开了他的思路。他以自制的颜料和工具,以及独创的技法,创作出契合宋元旨趣,气势雄浑,气韵生动的山水画,不但保留了中国古典大师的内省宁静,又增强了传统山水画不大注重的光和影的表现,加之独特的肌理效果、层次感、立体感,赋予了作品时代气息和活力。

王满晟的作品题材和技法丰富多样,除山水之外,还有水墨古松,竹石荷花,和版画佛造像等多种系列。无论是什么内容题材,细细品味,都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安详的魅力。在这嘈杂纷扰的现实世界里,他以为能带给观众片刻“宁静”是非常重要的。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书法、文学和绘画、东方哲学与西方视野的巧妙结合。

王满晟的作品曾在中国、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日本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纽约皇后学院 Godwin-Ternbach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巴尔的摩艺术博物馆、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普林斯顿艺术博物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上海徐汇艺术馆,及山西博物馆等机构永久收藏。王滿晟曾多次在美国的许多大学和博物馆作示范讲座,传播中国文化,其中包括鲁宾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匹茨堡大学、纽约新学院、波士顿大学,以及纽约佳士得等。

冯明秋, 《黑白心经》,2010,水墨纸本, 68.6 x 68.6 cm

冯明秋作品展陈图

冯明秋出生于广东(1951年),成长于香港,曾旅居纽约和台北,现工作和生活于香港。他也创作过散文、小说和诗歌。

冯明秋从1975年开始制作篆刻。他认为篆刻应该成为独立于其实用功能的艺术媒介。通过字体、构图、印章表面肌理和材质方面的创新,冯明秋拓展了篆刻的视觉呈现方式。自1996年开始,冯明秋致力于书法创作。他通过发明新的书写方式,探索书法的空间、时间、概念、线条等面向。至今,冯明秋所发明的字体数量已有一百余种。

冯明秋的作品被多家重要国际艺术机构收藏,这包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纽约)、白兔当代艺术收藏(悉尼)、布鲁克林博物馆、费城美术馆、以色列博物馆(耶路撒冷)等等。他曾于1999年在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于2004年在剑桥大学驻留、于2008年受爱马仕邀请创作了名为“Les Poemes du Mandarin”的餐具图样。

金序兰作品展陈图

金序兰(1946~ )笔名广予。浙江义乌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南诗画院常务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

书法作品在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全国高校书法评展中获优秀奖并入展于中国美术馆。硬笔书法、国画入选江苏首届“金龙”展、首届“天文展”大赛、神剑江苏分会二届书画展并入选江苏美术馆。篆刻、书法、诗作多发表于《南京日报》、《周末》报、《扬子晚报》、《高教文摘》、《爱国报》及校报等,并做为礼品传入日、澳、欧、美、港台等国和地区,印作入选浙江展览馆书法展并展出于浙江展览馆。书法载入《硬笔书法获奖作品选》。作品、传略辑入《中国硬笔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篆刻家名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唐可, 《研究系列》,炭笔纸本,26 x 37.5 cm

唐可, 《研究系列》,炭笔纸本,26 x 37.5 cm

唐可1994年毕业于四川美院。他的绘画生涯正式始于2001年。他最早期的作品关注城市文化和街头人群。2005年,唐可开始直接在透明胶片上使用油画和丙稀进行创作。他早期在胶片上描绘金刚鹦鹉等动物,后来创作过一系列巨幅胶片山水。这些作品先后在包括旧金山亚洲博物馆在内的国内外机构中展出。此后,唐可也创作了灯箱胶片和布面山水系列。

2011年,唐可转向静物绘画,创作了一系列以蔬菜为主题的作品,其中以冬瓜为主题的作品占大部分。从2014年到2017年,唐可创作了大量素描,以此对绘画语言和绘画的意义进行重新思考。这些作品中,画家对树枝、树叶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让艺术家得以进一步探索复杂的空间构成关系。

唐可作品展陈图

2018年,唐可回到以冬瓜和其他蔬菜为主题的绘画。他画的植物既形态生动,又具有某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属性。这应和了艺术家在讲述他种植和观察冬瓜时说的一句话。“当凝视一物时,一切将随之而来,”他说,“当观察它们(冬瓜)一段时间之后,面对冬瓜的感受与平时不同了……它不再是植物学意义上的冬瓜,而是与命运相连的生存情感。”

唐可的作品已在多所国际艺术机构展览。这些机构包括首尔ARKO美术馆(2012)、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2011)、伦敦路易斯基金会美术馆(2010)、北京国家会议中心(2010)、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2009)等。

海涛作品展陈图

海涛,生于1959年,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自幼在文化和山水间倘佯,隐居金陵,酷爱书画。其山水画独具一格,在充满想象的构图中,运用和发扬古代著名的积墨法,以水墨层层渲染,于万千笔墨间生发转化,满纸风动,一展山水磅礴之大气,一吐自然幽远之灵性,充满不可莫名的禅意与生机。其作品曾多次在中国和澳大利亚、美国展出,并被国内外收藏家珍藏。在美国的多次展出期间,曾得到中外媒体的好评。2007年于美国伍斯特空间(Wooster Space)举办个展;2008年由美国兰庭画廊(Martha Sutherland Gallery)出展纽约亚洲艺术博览会,为《纽约时报》评价其作品为中国当代水墨画的新锐创造*。2011年在纽约大学密歇根美术馆参展《灵石神山:胡可敏藏石,海涛/王己千画山》,被《华尔街报》誉为如梦幻之冰堡,如新艺术主义,又如乔治娅。欧姬芙之风*。2018年在常州博物馆举办个展《逍遥:海涛的山水画》,为《艺术中国》推介其作品体现了超然的艺术境界。

泰祥洲, 《天象之五:渾融大野》, 2016,水墨纸本, 27.9 x 40 cm

泰祥洲, 《天象之三十五:天台翕然》, 2016,水墨纸本, 27.9 x 40 cm

泰祥洲, 《天象之三十:龍騰遺跡》, 2016,水墨纸本, 27.9 x 40 cm

泰祥洲,1968年生于银川。幼随胡公石学书,后问学于冯其庸门下,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他是当代艺术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学者型艺术家,他的博士论文《仰观垂象》深受艺术史大家方闻教授的推重,并亲自作序鼓励,这本著作在海内外艺术史界的影响力近年来愈发显现。

他长期致力于重构中国早期山水的理想范式,对山水图像源起与演变的研究得到学界关注。他的绘画作品正是建立在他的艺术思想基础上完成的,泰祥洲早期作品学习宋元绘画传统,2013年以后,他立足于自己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从宇宙学,天文学和绘画关系的角度,创作了《创世纪》系列、《天象》系列,和 《黄钟大吕》系列作品,受到中西艺术史界的广泛关注,哈佛大学博物馆、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均有收藏泰祥洲的代表作品,他的作品和著作也常常被作为艺术史课程的探讨和研究题目。

泰祥洲作品展陈图

2015年,成立140年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亚洲馆首次购藏在世艺术家的作品即为泰祥洲的《天象2014.1》,并收藏于《芝加哥艺术博物馆馆藏绘画精品集》中。除此之外,他的作品还被收藏和展出于美国佛利尔博物馆、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尼尔森阿特金艺术博物馆、布鲁克林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杜克大学Nasher博物馆、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中国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澳门民政总署美术馆、中华书局、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奥克拉荷马大学艺术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以及波士顿美术馆等。

蔡栋作品展陈图

蔡栋,1949年生,湖南省书法院导师,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团成员,湖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

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新民晚报》《南方周末》《羊城晚报》《香港大公报》《四川日报》《湖南日报》《新湘评论》《长沙晚报》《神州时代艺术》等报刊发表书法作品和书法评论。书法作品在“融艺·中韩文化艺术名家书画作品交流展”“中华湘台当代书画展”等展出。

蔡栋作品展陈图

曾任湖南日报社文化新闻部主任,文化新闻中心执行主任,编委。《双休刊》主编,《艺术人家》主编。1991年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1998年评为高级编辑。

编著有《胡子与学问》《南人与北人》《当代名人访问记》《湖湘文化访谈》《湖湘文化百家言》《说不尽的易中天》《名家谈怎样写文章》《名家谈怎样改文章》等。其编著的《湖湘文化百家言》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已收入湖南省重点文化工程《湖湘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