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遇见,本是偶然的,爱情,其实只是偶然中的奇迹。很多人向往爱情的美好,却大多沉沦在它的苦海。其实很多人的结局已经写好,只不过自以为聪明的往往适得其反。

民国时期的文人留下了许多关于爱情的话题,但仅仅只是文字间的只言片语,却很少有践行的。郁达夫也不例外。

郁达夫与孙荃的婚姻是三岁时定下的,与1921年完婚。孙荃接受的是传统教育,相夫教子,勤俭持家,能吟诗作对写文章。1927年春郁达夫遇见了王映霞,而后一见倾心,更准确的说是见色起意。当时的王映霞号称“杭州第一美女”。自那以后,孙荃就被冷落。

而王映霞也仰慕郁达夫已久。早在学生时代,王映霞就读了郁达夫的一些作品,从小说《沉沦》看见了那个被世界抛弃的“零余者”和他内心的万千哀怨。(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受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

彼时,王映霞已经订婚,郁达夫已经结婚生子。但是,那又如何?郁达夫初遇王映霞时,正是身穿了孙荃从北平寄来的羊皮袍子,而孙荃,此时也正在北平呻吟于产褥之上。郁达夫与王映霞订婚,因为王映霞要求明媒正娶,孙荃遂告与郁达夫分居。此后,孙荃携子女回富阳郁家与郁母同居,与儿女们相依为命,守斋吃素,诵佛念经,没有再婚,直到1978年去世。

在郁达夫的苦苦追求下,1927年6月5日,郁达夫和王映霞在杭州宴客订婚。次年2月在上海结婚,正式组建了小家庭。婚后郁达夫和王映霞过着虽然清贫但却平静充实的生活,据郁达夫1936年在日记中写道:“晚上独坐无聊,更作霞信,对她的思慕,如在初恋时期,真也不知什么原因。”说明即便结婚十年之久,他们之间的感情生活依然完好如初。

1928年两人结为伉俪,历12年风雨,最终于1940 年正式离婚。从相识相爱,到最终分手,王映霞与郁达夫的这段爱情纠葛曾在文坛上纷纷扬扬掀起过不小的风波,因而他们之间的这段交往,这段生活历程和情感历程也就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而细致的再现了。至于郁达夫与王映霞离婚的原因,传闻不一。

在离婚后,郁达夫的心境极其孤寂和颓唐,这时,一位国色天香的26岁女播音员出现在他的面前,使他已是一潭秋水的心池,又波动起一片涟漪。她十分崇拜郁达夫的文学才华,并主动向郁达夫示爱。不久,播音员就以郁达夫“契女”的名义搬到郁达夫家中居住,郁达夫也不避嫌疑,把自己的书房让出来,暗中则已实行同居之好。可是郁达夫的儿子郁飞却强烈反对父亲和播音员的结合。太平洋战争爆发,两个人各自逃命分开了。

郁达夫的第三任夫人是何丽有。年仅20岁,她相貌平常,没有什么文化,而且不懂中国话。

据说郁达夫对女性美的标准有三条:一是外貌,二是品德,三是才华。第一任妻子孙荃满足这三点,但那又如何?如果说郁达夫与王映霞之间是爱情,那他与孙荃之间应该也有过。只是他本人却不曾想过自己的品德如何。那个时代中西方文化思潮的碰撞中,这些所谓的文学青年,迷茫中迷失自己的诚信。

这里有一段文字,记述了郁达夫不曾为多数人所知道的经历:当他十三岁还在富阳高等小学堂读书期间,性意识就开始萌动,与比邻的“赵家少女”,有过一段“水样的春愁”的初恋之情,,竟扰乱了他两年的童心。及至后来赵家少女订婚,他还深深懊丧自己失去了良机。大约在同一时期,他还与倩儿等两位姑娘有过类似的恋情。后来郁达夫去日本,在日本留学期间,又曾经与后藤隆子、田梅野、玉儿等产生过恋情。

 郁达夫风流倜傥,浪漫多情。1921年他赴安庆的安徽法政专门学校执教时,又结识了一位妓女海棠姑娘,两人过从甚密。他每日任教结束,必到位于城外的海棠姑娘处,而由于有早课,他又必须凌晨时分早早赶到城门洞里,耐心地等城门打开。同期,郁达夫创作小说《茫茫夜》,可以认为是真实地记录下他的这一段感情生活。其中女主人公海棠,正是郁达夫过从甚密的海棠姑娘,而男主人公“于质夫”,当是郁达夫“夫子自道”了。这些在《燃烧的倾诉——郁达夫真情告白》《水样的春愁——自传之四》和《自述诗》有详细解说。可见郁达夫对自己的放纵,他本人不曾在意。他的所谓的爱情,只是他想象出来的美好。

但是,在那个年代,郁达夫为抗日做了不少贡献,后被叛徒出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