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竹,大抵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歌颂竹的诗篇,古

代的文人墨客,面对竹子有感而发,创作了数以万记的竹子神话、诗歌、书画,同时形成了

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古人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也由

此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竹一直以来就是正直、谦虚、有气节、刚直不阿等美德的象征,

这也是中国人最为真实生动的写照。

中国人讲究“传承”,好的品格与与传统脉脉相承,并在悠悠的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改变

与完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一代又一代独有的风格。对物的喜欢,从未改变过,人

们表达与记录的方式,便是手中的“笔”,诗歌文章也好,书法绘画也罢,所抒发的都是在人

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体验,也是“物”所带来的生命感悟。

就好比古人爱竹,“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

冰霜”“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这是古代文

人对竹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文同、苏东坡、郑板桥等人也留下了大量关于竹的画作。

每个人的人生不尽相同,每个人的感悟也千变万化,即使是画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

特的画风。文同擅墨竹,孟頫胜淡雅,仲宾意精深,吴震喜秃笔。现代人画竹,在吸取古人

精华的基础之上,加以创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我对竹也有偏爱,虽不能做到书法绘画大家的深刻,却也曾被几幅竹画深深吸引过。那

些画中的竹子,竹枝不粗不细,竹叶有浓有淡,亭亭玉立,仿佛古代的君子走过来,没有太

强大的气场,却有很大的魅力,这种能量很恰当,同时美的恰如其分,尽显中华的东方美。

我太喜欢这些竹画了,站在画前伫立良久,又看出了竹子在风中的变化,通过画家的笔触,展现的淋漓尽致。没错,我看到了山间的风,看见了竹子深深扎根在地下,也彷佛看到了它努力扎根奋力生长的过程,看到了强大的生命力与高尚的品格,感受到了风经山间过,竹从深处生的境界。

这些竹画,全部出自于沈子琪先生之手,一位专注画竹的女画家,用她手中的画笔,向

我们诉说着漫漫人生中她所经历的苦难,以及面对生活乐观面对、迎难而上的宽怀与坦荡。

沈子琪先生身上散发着灵秀与潇洒的光芒,如竹一般,让人亲切又心生敬畏。

文/ 柒慕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