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乃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卷为设色绢本,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不过现在已不知所踪。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洛神赋图》创作于东晋,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段战乱频繁,复杂多变而又分裂的时期。时局的混乱动荡虽然带来了经济的普遍衰退,却反而前所未有的丰富了文化的内容和内涵。这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一个自由解放、富于智慧和热情的时代,人物画在这样的背景下也依托于文学创作产生了快速的发展。

由于社会的动乱,北人南迁,加之外族的侵袭,形成了南北和各民族之间生活与文化的相互融合。在甘肃敦煌北魏时期的壁画中,人们可以看到人物的形象已经在外来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传统绘画的表现。南方的绘画同样也深受宗教题材的影响变得更加虔诚而丰富。

顾恺之是个博学多才之人,擅长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因为他有对文学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痴绝:藏拙或与世俗习气不同、品德高尚的痴人)。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在某一天偶然读到友人送来的曹操的第三子曹植所写的《洛神赋》而有感创作的。曹植的原文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顾恺之以其丰富的想像力和艺术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传达出了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情调。

画卷从右端开始,第一段描绘了黄昏,曹植率领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休息。风姿绝世、含情脉脉的洛神衣带飘逸,凌波而来。曹植被深深吸引,解玉佩相赠。洛神指潜渊为期,曹植又怕受骗,心情矛盾。洛神与诸神仙嬉戏,在空中、山间、水中若隐若现,舒袖歌舞。可惜游玩快要结束,即将归去。

第二段描绘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别离时的情景,是故事情节的高潮。画家大力描绘洛神离去时的阵容,场面宏大激扬,热闹非凡。六龙驾驶着云车,鲸航从水底涌起围绕着车的左右。岸边的曹植在众随从的扶持下,目送着洛神渐渐远去,眼神中倾诉着无尽的悲伤与无奈。洛神不停的回头望着岸上的曹植,眼中流露出不舍与依恋。

最后一部分描绘了就驾启程,表现洛神离去后,曹植对她的深切思念。曹植乘轻舟溯流而上追赶云车,但是无奈人神相隔,早己寻觅不到洛神的踪影。思念与悲伤之情不能自己,以至于彻夜难眠,在洛水边等待到天明,流连忘返的场景。直到随从们驱车上路,曹植仍然不断回头张望,最后怀着不舍和无奈的心情,踏上返回封地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