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简介】

王成功,男,祖籍安徽濉溪人,出生在新疆昌吉,现居北京。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民革党员。

历任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民革中央画院第一届理事,中国画艺术创作院画家,安徽中山画院副院长,政协淮北市第六届、第七委员会委员。中国妈祖书画院副秘书长,安徽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安徽省工商业企业家艺术家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国琉璃厂画院理事,安徽省徽商发展促进会副会长。

多次参加中美协,民革中央画院,全国文联等大型展览及获奖。

美的遇见

文/陈晓旗

我轻易不落笔,虽无古圣先贤经纶满腹,纵横捭阖的神功附体,却也染上了言而不记,述而不作的怪癖嗜好,轻易不肯为文,更不会无聊到没事给人写评论。并非守身如玉,惜墨如金。一则因为慵懒懈怠,二则因为恐惧,深怕道行不深所知有限胡言乱语缪以误人。若下笔干言离意万里地胡说八道和胡诌乱侃,或引经据典赞誉有加的言过其实和文过饰非,在我看来,既对读者不敬,亦对作者无补,更违背写者本心。

我深知评论作品是困难的,评论人更是难上加难。因为评论作品,你不仅需要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对作者写作此画时的心境感同身受,处境了如指掌,而我们不可能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无法见微知著,未卜先知,我们只能揣度,想象,站在一个局外人的角度管中窥豹,以期一得。

而这一得之一孔之见,因失之偏颇,难免挂一漏万,变成盲人摸象,贻笑大方。

曾经我很喜欢评价别人,也喜欢对别人的作品说三道四,现在已经不喜欢了。因为社会是动态的,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而作品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体会,昨日之是变今日之非,昨日之非成今日之是。我变得懒言少语,我变得无法诉说。读的书越多,越觉得自己坐井观天,甚为无知。

我也失去了对生活的激情,对万头攒动、火树银花甚为厌烦,对热闹喷天、对酒高歌心生抵触,此时的心境正如木心在《赴亚当斯格前夕》中所写:“我已经变得,当别人相对调笑似戏,我枯坐一侧,不生嫉妒。现在变得,街头,有谁拥抱我,我茫然不知回抱。”

王成功打破了我的习惯,在我波澜不惊的心海砸下了一颗小石,引出我深埋心底的阵阵涟漪,重新点燃了我对生命的热情之火。

王成功前些日北上回京,顺路到黄山造访,我也理所当然尽地主之谊慨然相陪。我们逛老街,游黎阳,走塔川,下南屏,开启赏秋看景之旅。

我以为我也脱不了常人划定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剧情安排,没成想整个行程,我们竟然连迷糊一下都没有,一直谈,一直谈。成功话不多,喜欢倾听,也善于引出话题,我就像那一湖春水在他的轻击缓拍下,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期间每有惊世骇俗之语喷饭而出,虽不及精妙绝伦,妙语连珠,亦可称酣畅淋漓,大快朵颐。跟王成功在一起,我突然变得很能说,也肯说。得他鼓励,我仿佛自己变成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藩安子健,滔滔不绝,没有停歇。王成功竟有这般力量,让波澜不惊的我激情彭拜,重放荣光,焕发青春神采,找回那个迷失许久的自信满满。

王成功去过很多地方,定居淮北合肥北京,但他最钟情的还是皖南,那徽风皖韵的徽州大地,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时时萦绕在他的心田,幻化出血液里的情,笔底下的爱,心中的梦。他年轻时独自一人,深入皖南乡间地头,足迹遍布徽州的大街小巷。他长时间在皖南写生,对皖南各地风土人情如数家珍,比我这个老徽州还徽州。

在塔川,王成功说,江南的秋景虽比不上北方的浓烈得味,但别有风情。江南的秋,只能叫浅秋。江南没有深秋,不管是初秋,还是晚秋,只能感觉到一点点的秋意。在绿叶丛中,间或出现些许的微黄,那就是秋色了。比起北方浓烈的色彩,江南的秋,淡雅含羞,温婉不夸张。北方的秋,如浓妆艳抹珠光宝气,一经出场,就惊艳四方;南方的秋,像万绿丛中一丝点缀,不细心观察,你很难发现她眉宇间淡淡的情愫,妩媚又忧伤。

流连南屏的小巷,王成功很细心。一个雕花,一堵马头墙,一块青石板,他都会驻足观看,细细品味。他说,这些古老的房子,虽颓废破败,但她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古朴,厚重,深沉,历史的风吹日晒在其中留下了浓墨重彩,是先人巧夺天工的心血结晶,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翌日,成功在寒舍作画,给我讲述了很多他创作的细节和体悟。他说,别人画画,我是写画。每每作画,必成竹在胸,谋局成篇而后下笔,下笔则一气呵成,一挥而就。

我观王成功的笔法,有时如风亦如电,有时如歌亦如诗。他很好地把握住通篇的节奏,该急则急,能缓则缓。急切处,挥毫铺墨走笔如泼;舒缓处,小桥流水百曲千回。他的画,既有古之士大夫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傲然风骨,亦有活色生香满目华章的今人气息。画中有诗,画中有歌。通篇渲染的是诗的意境,在似像非像中让人浮想联翩。他的线条,笔走龙蛇,流畅自然;亦如五色音谱,奇妙组合即成动人乐章。阅之画,望高山流水,花团锦簇,仿佛在聆听世纪的交响。时而高歌猛进,振聋发聩;时而浅吟低回,余音绕梁。

王成功善于倾听,无论你说什么,他都微微点头。你赞赏他,他浅笑不语;你批评他,他愠而不怒。

他的心是细腻的,也是敏感的,偶有刺激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的心是敞开的,透明的,大到心中所欲,小到偶有波折,都愿意与人诉说分享;他的心是宽广的,包容的,纵惊涛骇岸,也面不改色,意定神闲。他认为,心情就像衣服,脏了拿去洗洗,晒晒,清透随之而至,阳光自然蔓延开来。

人生如逆旅,我也是行人;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你自己投降。王成功说,我愿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世间,看得清世间繁杂,却不在心中留下痕迹。花开成景,花落成诗。

如果一个人不能让自己变成美好事物,那他又有什么资格去追求至善至美的艺术呢?王成功就是这样做的,他不仅让自己成为艺术家,更成为艺术本身,这就是他一直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唯美精神。苏轼说:“古来画师非俗士,妙想实与诗同出。”诚哉斯言。

与王成功在一起,时间过得飞快,短短两天,我们说了太多,但意犹未尽。

期待再次的美丽重逢。

那拔动心弦的,是月上柳梢的清辉一片;

那激励人心的,是沧海无边的浪花一朵;

是碰撞,迸发出跌宕起伏的精神狂欢。

人在旅途,人在迥途,人在迷途,

去寻找,去发现,去遇见

那个有趣的灵魂。

佛以无心之心静观造化,大地沉砂尽收眼底,

人以有用之用争名逐利,纸醉金迷患得患失。

来一点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吧,

让我们走进王成功,与艺术邂逅,

开启一段忘却一二三四五的精神之旅……

2019年11月15日于得闲楼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王成功山水画赏析

吴溟

超凡脱俗、含蓄空灵的意境美,是中国画的最高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绘画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王成功的山水画,除了在表现技巧方面有独到之处外,耐人寻味的意境美也是他的作品能在当下艺苑独树一帜的原因。王成功的山水画结构严谨、意境清新、内涵丰实,个性突出、朴秀兼全、畅涩相映、笔墨姿肆放浪。群山的雄伟、草木的幽情快意、流云的潇洒俊逸、阡陌的内蕴生机,西南山岳的沉厚质朴,江南水乡的空灵淡远,笔墨与色彩之间常常闪烁着诗意。不仅能处理远近高低比例关系,而且他的画对表现空间也有更高境界。把客观与主观结合,把景和情结合,产生“胸中丘壑”“意境”,追求笔墨变化,通过虚与实的对比使画的空间更宽阔,更丰富。这些看法给山水画对待空间的认识开拓了新的蹊径。以表现出山石、树木为内容的山水画,在空间表现方面,如在很小的画面上画山水,能够达到“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之遙”的艺术效果,表现技巧达到了惊人效果。

山水画对空间的认识,不局限于客观空间,同时还存在“胸中丘壑”的主观空间问题,常用的处理表现主观空间的方法,远近关系,强调感觉,强调虚实,远景拉近,近景推远,虚实对比,达到空间塑造。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王成功以营造、构筑大美境界为目标,完善着从山水到境界的课题。显然,这是一个不断走进自然,不断融入自然的提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画家及其艺术受的砥砺和磨练,领悟了“出入穷奇,纵横逸笔,力遵韵雅,雅迈施伦”的奥秘与道理,渐入佳境,在他的作品中漾溢着“体韵遵举,风采飘然”的品格、气韵。在“似与不似之间”,在“有意无意之间”,在“若离若即之中”,王成功定位了自己艺术的出发点,笔墨在结构、形态上都体现为一种从容自然、行云流水般的含蓄与隽永的情致与意味。在线的抒写中,画家运用了多年的涵养与修炼,使笔、线在运动中,不愠不火,不急不躁,游刃有余,舒徐展转,一任自然;长线、短线与皴擦点染皆恰到好处,分寸得体,在转折、顿挫中完成了山水意象的架构,漾溢着生命感的律动与节奏;墨色的运用,使线与墨互为补充,在相生相克的互动中,从山水情貌转向艺术本体的形式意味与笔墨语言的展示与表达,这是一种大美精神的投影,也是人格、性情、精神和生命意识的象征,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与幻觉在画面中的呈现,在淡雅、恬静中焕发出清新、简淡、潇洒的韵致,焕发出书卷气,山林气和水墨韵致。其空灵、朦胧、恍惚与氤氲,及其“离形得似”的手法,使作品直接大美境界的高度、广度和深度,达到“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韵外之致的审美效果。王成功选择了脚踏实地,不尚空谈的艺术之路,在自己的山水画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艺术理想,在融摄外界与内界、物质与精神、形而下与形而上之中,发现天人合一之大美,发现自我胸襟与情怀,用以表现一种高山流水、远天远地的郁勃之气和生生不息的感性生动的生命形式与活力。惟其如此,他的艺术才能“豪情远致”,才能骨气内在,才能了无挂碍,而大气磅礴,大美憾人。采百家之众长,集古今之神韵。真实灵动、形神兼备,功夫在诗外,精神在画中,天道酬勤、永无止境,祝他在成功的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丁酉仲秋作于天籁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