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8点实话嘉宾

05/26

张晓栋:从非遗传承人到制书发明家

手制书艺术家,龙鳞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经龙装发明人张晓栋,不仅成功恢复了唐代龙鳞装装帧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发明经龙装书籍形式。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并提出了书籍艺术创作二元代码理论。到底理工男如何成为能做出皇家经典龙鳞装的非遗传承人?重达400斤的经龙装《红楼梦》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制书发明呢?且听制书实话!

来!小雅君带你认识张晓栋

书的魅力是无限延展的,它的背后是时间和空间。

—— 张晓栋

航天理工男的制书梦

张晓栋大学期间学的是航天专业,在他决定进入出版行业时,正值中国互联网兴起,纸质书的市场和地位受到了严重冲击。从广阔的航天科技转向小小一方的书籍设计,这样的“跨界”尺度让人惊讶,然而张晓栋对此却非常轻描淡写:“就是当时到了北京,我觉得我可以做这个事了。”

在北京,他接触到了书籍设计界的泰斗吕敬人老师,由此开启自己的制书路途。航天专业所要求的严谨和富有逻辑的思考方式,为他在构造书籍系统和制图上带来诸多帮助。因此在外人看来隔了十万八千里的两个行业,在张晓栋眼里却是相通的:“两者都是看起来精密,但背后非常浪漫的事情”。他用造飞机火箭的思路做书籍设计,把宇宙星河的浪漫都带到了书的方尺之间。

摆渡书艺,唐朝取经

张晓栋逆向走过的路不止于此,满怀着对纸质书的热爱,他不断向历史深处挖掘,追寻直至唐代。有人形容张晓栋这一路的探索,就像个取经人,用一叶小舟划过历史的长河,将“龙鳞装”从遗忘之处摆渡了回来。

龙鳞装是卷轴向册页过渡的一种重要形态,它将页纸鳞次相错地粘贴在底纸之上,收起为卷轴,展开之后逐页翻飞,形似龙鳞,故称龙鳞装 。

遗憾的是由于其工艺的精密与难度,至今已近失传。张晓栋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凭一己之力复兴了失传已久的龙鳞装工艺,成为龙鳞装非遗传承人。经过孜孜不断的钻研创作,他完成了龙鳞装作品《三十二篆金刚经》,该作品获得中华印制大奖金奖。

《三十二篆金刚经》

张晓栋制作的龙鳞装不是传统的单页,而是筒子页:在鳞次相错的鳞口做上图案, 翻动阅读时,前一幅画会慢慢消失,后一幅画则渐渐呈现,这其中可以感受到时空的变化;同时再去阅读纸上的经文,会给读者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正是张晓栋创作这本书的初衷。

纸张的多重表达

对张晓栋而言,复原龙鳞装不仅仅是一次考古“追溯”,更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从龙鳞装开始,他不断开拓纸张承载的的表达空间,为纸质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用两年多的时间制出了第一卷龙鳞装《金刚经》后,他把眼光投向浩瀚古籍,并落定在了《红楼梦》上。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的《红楼梦》;孙温一人用38年的时间为这本书绘制240幅画;程伟元则用木活字去排印它的一百二十回,当中耗费的心力是无法想象的。

经龙装《红楼梦》

张晓栋由此想到要做一部能够表达这三者强大精神的作品,同时还要想办法把自己的痕迹隐藏在外,“所以最后用经折装去呈现画面每一回的感受力,而用龙鳞装不会破坏画面构图,在翻阅时文字的同时也保留了木活字的属性。 可以说我是为做《红楼梦》发明了经龙装。”

经龙装《红楼梦》

张晓栋花四年半的时间打造了经龙装《红楼梦》,让 书从二维空间跳脱出来,呈现出了舞台剧般的特色。这套共八册的书籍,叠放在一起高123厘米,重量达400斤,每册书打开可铺百余米长。

经龙装之后,张晓栋紧接着创造了“千页”系列作品。其中的契机是在一次布达拉宫的展览上,由于天气缘故,张晓栋的作品在打开后,所有的页子飞起向上,呈现一种无限延展的美。路过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轻轻滑动页面,露出里头的佛像,画面在翻转间稍纵即逝,呈现一种难以述说的、禅意的状态。

这样一个偶然的发现成为张晓栋“千页”系列作品最初的原点。作品形态的改变激发了张晓栋去尝试纸雕,以直线、曲线、折线等不同语言去塑造纸张,使图案发生空间变化。这些率性而又有一定内在规律的线条,共同组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精工细作、经久永恒的“千页”作品。

书的背后是时间和空间

在书籍设计上,张晓栋不排斥任何能带给他灵感的东西,“只有足够开放,包容性越大,创造力才更丰富。”

从事书籍设计十几年,张晓栋在传统和现代中来回穿梭,几乎不做重复形态的书,而是每一本书都有其独立的体系、个性和生命力。他不用古代和现代的概念去看待一本书,而是用时间去衡量它们的价值:“
我喜欢把很多东西放到时间的河流去冲刷,这样才能看到它最真的一面。有些东西会在其中一闪而过,但我喜欢那些时间越久远越能散发香气的东西。”

在理工科出身的张晓栋看来,书就是一幢很大的建筑。“就像人在楼里游走,文字思忆的排列也会在一个建筑里布局。它产生了无数文明,记载了过去,记载了宗教,记载了未来。”书的魅力是无限延展的,它的背后是时间和空间,张晓栋无拘无束地漫游其中,乐此不疲地创造着书中宇宙。

资料参考:

《张晓栋:用几近失传的龙鳞装探索书籍的无限可能》

界面新闻 ;《中国真正的好东西,是这样的》,二更

图片由张晓栋提供

提问

Qustions

&

回答

Answers

请谈谈您此次参与 「LIVE! 制书实话」直播计划的想法?

因为制书这个话题蛮吸引我的。我觉得书本身有一个时空穿越的概念,我们可以把书看作是穿越时空的宇宙飞船,它能带我们回到过去,也能带我们畅想未来。

书有巨大的包容性,整个宇宙都能放到书里面,所以书是神秘的,也具有探索性。我想年轻人的思想应该是包容的、多元的、开放的、探索的,他们对此会感兴趣。

您如何看待汉字语言区书籍设计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我08年决定进入这行的时候思考过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书的形态一直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未来的书一定是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比如将来书有可能会跟其他的艺术(雕塑、绘画等)做非常深入的融合,又或者变得更加电子化。 书籍就像是一个“吸星大法”,它永远不会消失,而且一直在演化。每逢我们认为一种东西可能被另一种东西取代的时候,它其实不是取代,而是生命的再造和新生。

您觉得成为一名优秀的书籍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我觉得首先是长时间的积累沉淀,还有就是你要做一个杂家。因为制书你不确定会遇到什么样的题目来考你,你杂的东西多了,就会变成杂家中的专家,可能就比较适合做制书了。

要在宽泛的跳跃过程中寻找到你可以把控的方向,并在这样一个窄道当中生存,做出你自己的特色,我觉得是非常难的。所以这里边非常重要的是时间,参与这次直播的几位老师,大多都有几十年的制书经验。 制书带来无限的想象力的空间,能够满足你对于艺术生活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

作为一名设计师,您对扫除“美盲”有怎样的建议?

其实我们民族是一个特别懂得审美的民族,我们曾经创造了非常灿烂辉煌的美的东西。

我记得我的老师曾经跟我讲过:“ 你一定要‘眼高手低’”。因为如果你眼睛如果不高,没有审美要求,那你的手大概也高不到哪里去。所以“眼高手低”它不是一个坏的词, 现在之所以有不少“美盲”,我觉得恰恰是因为我们缺少眼高手低。

我觉得提高大众的审美是我们设计师的责任之一。让大家从小开始,带着审美的“眼睛”去走路,跟不同的人接触,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对美有更开阔的认知。

| 制书实话 ·实话制书 |

今晚 8时

请您随我们一同走进

b站“小雅君LIVE”直播间

聆听张晓栋的LIVE!制书实话

直播期间更精彩好礼相送!

欢迎准时收看!

观看方式

直播互动群 实时直播 直通回放

合作伙伴

联合主办方

雅昌文化集团

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

国际艺术家手制书联盟

协办方


DDG寰策品牌策划咨询(上海)公司

独家直播平台


哔哩哔哩 bilibili

直播回放平台

艺术头条APP

独家创意合作伙伴

ZCOOL站酷 | 站酷奖

首席新媒体支持

做书

媒体支持

雅昌艺术网 | 艺术头条 | 绝对艺术 | 澎湃号| 湃客

BookDesignExhibition | TOPYS

联合推广

建投书局 | 上海三联书店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艺术与管理研究中心

敬人工作室 | 敬人纸语 | 编辑邦

YO!GALLERY | 灌木 | W.KONG

特别鸣谢

罗逸致德(北京)广告有限公司

音乐人點?

tips:建议保存图片至手机相册方便扫码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