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中期,刘韡在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度过了自己八年的青春时光(从附中到本科),但作为油画专业科班出身的他,却从2004年开始决定不再独自画画了。

在几年前的一次访谈中,刘韡曾谈到:“画画对我而言是一个太享受、太自我的事情,我不想让自己陷入到那种状态里。另一方面,我觉得自己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没有时间和精力每天陷入到绘画的快感中,我必须要把自己解放出来。总之,我不追求绘画的‘手感’,也不需要它们出现在我的作品里。”

刘韡,《征兆》,2019,布面油画,224×224cm
刘韡工作室

但在刘韡此后的创作中,他却并没有完全放弃绘画这种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如2020年11月在龙美术馆举办的《散场/OVER》个展中,除了雕塑、装置和影像作品之外,架上绘画也是构成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散场/OVER》展览现场
龙美术馆Liu Wei 刘韡工作室

“‘OVER’可以是一句话说完的停顿或中断。一个停顿对艺术来说是一种美感。就像跳舞重要的不是每个动作,而是停顿的那一刻。”

在停顿的前提语境下,刘韡创作中的材料属性已被弱化或柔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于物质和此刻的坚定判断,并将不同的理念、图像、符号、物之间的关系和对身体的规训等等,融合构成了一出在此刻世界中长演不衰的戏剧:

刘韡 《暗物质 Dark Matter》
龙美术馆Liu Wei 刘韡工作室

在“暗物质”中,10平米的巨大的黑色立方体以单点矗立在展厅中,从任何角度观看,均会带给观众以极不稳定的压迫感。

刘韡 《暗物质 Dark Matter》
龙美术馆Liu Wei 刘韡工作室

在“1098.1吨沙漠”中用玻璃和钢架搭建起的一座高达两层楼的超大盒子,里面直被接灌进了1098.1吨黄沙,其中面向荒芜大地或沙漠的沉稳质感,与“暗物质”随时会倾覆的危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刘韡 《暗物质 Dark Matter》
龙美术馆Liu Wei 刘韡工作室

而在“微观世界”中,那些抽象的时间涡轮或宇宙黑洞,在被艺术家赋予了坚硬金属质感的同时,也变成一种对于不存在之物的想象或质疑——微观代表着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但在肉眼不可能直接洞悉的微观世界中,物质还会成为指向存在的基础称谓吗?或是已成为一个不代表任何东西的虚幻概念?

“‘散场/OVER’这个名字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我对物质世界的告别。”

同样,在“散场”中展示的很多绘画作品,也表现出一种摆脱单纯审美情趣的冷峻气质,或许刘韡希望用这种看似传统的媒介,更多地承载起指向“真相”的能力或“一种以物为导向的本体论(Object-oriented Ontology)——汪民安 ”,而非只有创作者本人才能体会到的感性愉悦。

刘韡 《暗物质 Dark Matter》
龙美术馆Liu Wei 刘韡工作室

如在“东方”和“全景”等作品中,出于对新兴数字化图像的生产方式及其产生的图像美学的敏感,刘韡用类似数码成像的方式,在画布上展开了一系列与城市息息相关的影像。而在另一些看似具有较强绘画性的作品中,则延续了他装置作品中独特的、饱含拒绝意味的抽象物态,将艺术家本体对中国的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所带来的景观变迁及被现实所裹挟的无奈等,转换成一系列不断发展变化着的“风景”绘画。这些绘画并非是一种对于此刻现实的摹写,而是刘韡对于此刻的坚定思考与明确判断:“此刻”是什么?此刻是诸多现实碎片所叠加起的无序与繁杂,但艺术家明晰的思考脉络,却能够让人在混乱中感受到真正的平静。

刘韡 《全景 2020 No. 2 Panorama 2020 No. 2》
龙美术馆Liu Wei 刘韡工作室

“对我来说,艺术就是把一些人在生活中看不到的东西展现、显露出来,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遮蔽与去遮蔽的过程。”

而在2021年7月9日至9月5日,在英国白立方伦敦柏蒙西空间举办的、名为《裸体》的个大型展中,绘画同样是作为展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出现的。

刘韡 《 裸体(Nudità)》展览现场的绘画作品
Liu Wei. PhotoWhite Cube (Ollie Hammick)

“裸体”以意大利哲学家吉奥乔·阿甘本(Giorgio Agamben)的同名文章“Nudità”为标题。在疫情蔓延的特殊历史时刻,刘韡将哲学中的抽象概念视为某种转变中的瞬间、感知和存在方式,并以某种近似于“遮蔽的缺席”的特定存在状态,对当下的社会状况进行质询与探索——“艺术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抵制一种被消费的状态,不能做无聊和无意义的作品。‘裸体’展览就是意图呈现出城市原本的面貌”。

Nudity No.7《裸体 No.7》, 2021
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
125 x 150 cm | 49 3/16 x 59 1/16 in.
Liu Wei. PhotoWhite Cube (Ollie Hammick)

在这次展出的“裸体”(Nudity)和“复活”(Resurrection)系列画作中,刘韡除了将具有先锋性的装置空间结构,在绘画性的平面上进行扭曲与重构之外,也将一种更加具有思辨性的、更宽维度的时间概念引入到作品中——充盈在当下的“过去”,看似是一些凝固的时间片段,实则却一个无法被明晰切割的、具有整体性的、复杂且多元的维度交叉,它们与历史、空间、记忆和城市等人类生存中不同的物质或精神层面交织在一起,同构出“从遥远的古代到一个‘业已存在的未来’”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可以并行发展的,也可以是彼此穿越或互换定位的非线性存在状态。

Nudity No.6《裸体 No.6》, 2021
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
200 x 180 cm | 78 3/4 x 70 7/8 in.
Liu Wei. PhotoWhite Cube (Ollie Hammick)

Vanguard《先锋》, 2021Detail 局部
Liu Wei. PhotoWhite Cube (Ollie Hammick)

Vanguard《先锋》, 2021
Liu Wei. PhotoWhite Cube (Ollie Hammick)

“即使我追溯过去,也是为了思考现在,更清楚今天的我们是怎样的,并面向未来。艺术很重要一点就是打破线性的物理时间。”

Speculation《猜想》, 2021
Aluminium, car paint, resin, fibreglass and stainless steel 铝、汽车漆、树脂、玻璃纤维与不锈钢
272 x 271 x 248 cm | 107 1/16 x 106 11/16 x 97 5/8 in.
Liu Wei. PhotoWhite Cube (Ollie Hammick)

同样,在这次展出的其他媒介的作品中,也贯穿着刘韡对于线性时间的质疑与解构。如在名为“猜想”(Speculation)的雕塑作品中,观者可以看到与“裸体”与“复活”系列绘画中相似的卵形和菱形等抽象的几何形体,被放置在一个空心结构内,其中既有圆润光滑的工业化造型,也有粗粝如远古化石般的碎片化存在。这些不确切的视觉指涉,在相互龃龉中彼此构建并融合着,并最终构成一种不断膨胀的精神隐喻,而在刘韡看来,这些语意不详的同构形体“它们既是原始的,又是寓言的,也是异质的”。

Resurrection No.1《复活》, 2020
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
220 x 180 cm | 86 5/8 x 70 7/8 in.
Liu Wei. PhotoWhite Cube (Theo Christelis)

在此,刘韡的思辨性也从他对社会形态和公共生活等诸多层面的、不同可能性的探索中体现了出来。如在“寓言”(Allegory)中,用抽象和具象间的对比,将城市置于“遮蔽”和“遮蔽的缺席”间的微妙平衡中;在“先锋”(Vanguard)中,假借早期现代主义工业化的视觉形式,完成自我对于“集体”和“整体”意义的理解,并对盲从式的群体无意识发出质疑,从而重新思考如何在今天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等问题。

Nudity No.2《裸体 No.2》, 2021
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
200 x 210 cm | 78 3/4 x 82 11/16 in.
Liu Wei. PhotoWhite Cube (Ollie Hammick)

Dimension《维》, 2021
Aluminium and car paint 铝与汽车漆
250.1 x 801 x 231.7 cm | 98 7/16 x 315 3/8 x 91 1/4 in.
Liu Wei. PhotoWhite Cube (Ollie Hammick)

最后,在刘韡一直以来的创作中,并不追求所谓现实层面的完美,在那些看似无懈可击的视觉表象之下,刘韡总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其中留下一些或明显或隐晦的缺口。这些缺口是刘韡留给未知意义的着陆点,也是观众走进刘韡作品的思辨性入口。正如刘韡自己所说:

Bloom《绽放》, 2020
Oil on canvas 布面油画
200 x 170 cm | 78 3/4 x 66 15/16 in.
Liu Wei. PhotoWhite Cube (Theo Christelis)

“完美都是有缺陷的,一个科学家会给上帝留个位置,一个艺术家即使要求完美也会留一个缺陷在作品里,这是个‘体系问题’。因为完美意味着同质化,比如说整个宇宙,如果是一个没有运动的、平稳的宇宙,那就是死寂,只有在不断运动和交换的过程中才能产生出能量和新的裂变与可能性。对于艺术来说,只有有对有错,有正有邪,种种可能性都存在的时候,这个世界才有活力。反过来说就是,艺术没有对或错,也没有美与丑”。

“我是个观察者,永远是观察者”。

Liu Weithe artist 2021

刘韡,1972年生于北京,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刘韡曾于龙美术馆/西岸馆(中国上海,2020年)、克里夫兰当代美术馆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美国俄亥俄州,2019年)、三星美术馆(韩国首尔,2016年)、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2015年)、Boijmans Van Beuningen博物馆(荷兰鹿特丹,2014年)、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2011年)、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上海,2011年)等国内外美术馆与机构举行个人展览。

刘韡曾参与釜山市立美术馆(韩国釜山,2020年)、斯马特美术馆/莱特伍德659空间(美国芝加哥,2020年)、林冠艺术基金会(中国北京,2018年)、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美国纽约,2017年)、里沃利城堡当代美术馆(意大利都灵,2017年)、路易威登基金会(法国巴黎,2016年)、M+博物馆/香港太古坊ArtisTree(中国香港,2016年)、白教堂美术馆(英国伦敦,2015年)、龙美术馆(中国上海,2014年)、卢塞恩艺术博物馆(瑞士卢塞恩,2011年)、蓬皮杜国家艺术和文化中心(法国巴黎,2010年)、芝加哥文化中心(美国芝加哥,2009年)、卢森堡大公现代艺术博物馆(瑞士卢森堡,2008年)、Astrup Fearnley现代艺术博物馆(挪威奥斯陆,2007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2004年)等机构举行的重要群展。

刘韡的作品曾呈现于第58届和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2019/2005年),第11届、第8届和第5届上海双年展(2016/2010/2004年),第3届爱知三年展(2016年),第13届和第9届里昂双年展(2015/2007年),第11届沙迦双年展(2013年),第4届、第3届、第2届和第1届广州三年展(2012/2008/2005/2002年),第6届釜山双年展(2008年)等众多国际双/三年展。

刘韡曾荣获第十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大奖(2016年)、中澳文化大使(2016年)、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奖(2012年)、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最佳艺术家奖(2008年)等国内外奖项。

本文中部分刘韡观点,引自以下文章或音频,感谢原作者,侵删:
1 “看理想”APP内由鞠白玉主讲的《祛魅:当代艺术入门》,观点根据对谈音频整理,有删减及增添,完整内容可移步看理想APP内收听。
2《刘韡:充满不确定的工作室》文/杨圆圆 《艺术世界》杂志2017年